閩南金三角是東南沿海最有活力地區之一,人口1700多萬,雞地屁近15000,這片區域上個世紀知名度和珠三角和長三角差不多,現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甩閩南金三角幾條街,很少人在提起閩南金三角,更多人會知道海西城市羣,福廈經濟帶,歷史就是這樣開了一個很大玩笑!國家想利用對臺閩南金三角對接臺灣產業轉移,結果臺海緊張臺資都向珠三角和長三角轉移,廈門全國唯二政策城市,沒有帶動閩南更不用說福建,福建因為缺少火車頭,竟爭力也一直提升不起來。

廈漳泉到底是怎樣關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今天我們不看政策,只看地圖分析潛力

看廈門地圖廈門六區可以分成幾個獨立板塊,除了思明區和湖裡區是連片在一起,其它四個區都是獨立存在,對島內商業貢獻有限。泉州漳州都有自己很強的內核,提貢自己商業環境,加上擁有自己郊縣腹地。島內島外無法形成商業互動,島內規模太小,人口處在飽和狀態,島外發展島內就會邊緣化,可島外沒有一個區對四周能形成強勢虹吸,形成有決對優勢腹地,限制了商業裂變升級生態鏈。所以廈門三產特別落後,看閩南大區域感覺廈門更像泉州漳州旅遊和高新企業發展區。實際上漳州和廈門最有可能連片發展區域,產業互補性很強,廈門外溢資本漳州也是吸收最多,漳州城區和龍海完全可以連片發展,核心區域規模不比和海倉差,而且濟經實力碾壓海倉,發展空間更不是島內可比的,漳州發展比廈門落後很多形成窪地效應,這樣形勢廈門資本不外流漳州不崛起才叫奇怪,廈門現在最好和漳州融合,以後增長引擎就看漳州發展空間到底底有多大,島內肯定要邊緣化。合併以後不知道性廈還是性漳。

泉州是福建經濟強市,也是福建可開發內核最大區域,環泉州灣基本開發差不多了,現在等著產業升級,比較看好泉州,福建未來還是看福泉兩個核心帶動。泉州商業配套崛起趕超廈門只是時間問題,廈門現在政府強勢開發翔安,來對抗泉州決對優勢,翔安爭的過石獅晉江比登天還難,現在政府調動力遠不如工業化時期,我不是很看好。

廈門再次崛起除非拿下國家中國城市,用國家政策資源帶動廈門發展,這種政策優勢會得到泉漳強烈阻擊。廈漳泉三個城市覺的在一段時間裡漳州還會高速增長,長遠看比較看好泉州。


泉州其實纔是無冕之王。廈門的觀音山CBD,32棟企業總部大廈28棟泉州企業建設的,現在還不止了,廈門上榜十大富豪泉州佔9個。廈門豪車連號從閩D11111到閩D9999大部分都是泉州人掛的,廈門最高的雙子樓世茂雙塔泉州企業建的,最高的廈門國際中心泉州企業家承建的,廈門首富和廈門首善都是泉州人,廈門泉州商會也是廈門影響力最大的商會,(泉州異地商會數量全國地級市第二,僅次於浙江溫州。泉州南安異地商會數量全國縣級市第一)包括現在廈門書記都是泉州人,泉州人給廈門的房地產消費,總部經濟,富豪,豪車,奢侈品消費,機場,動車人次貢獻了不少數據。從全國看,也找不出一個城市對另外一個特區的貢獻這麼明顯,可以說是龍段了!泉州和漳州對廈門對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我覺得,這裡有兩個點大家要注意。第一,肯定是泉州,不管是人口,地盤,經濟總量還是文化。第二,廈廈漳泉同城化目前阻力很大,大家一定要認識到位,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怎麼說呢?請聽我細細道來。

先說廈門,福建計劃單列市廈門完全就是一座「小而美」的城市,其2017年GDP僅為4351億元,在全國城市中連前40名都排不進去。廈門作為福建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島內高度發達,而島外至今還有大面積的土地沒有開發,2018年被中央巡視組點名「引領帶動作用不夠」,存在明顯的「小島意識」。

泉州雖然經濟總量全省最大,但以傳統工業為主,而且大量依賴下面的晉江、石獅、南安等強縣,自身中心城區體量不夠,屬於典型的「縣強市弱」。

再說漳州,所謂的廈門、漳州、泉州同城化(廈漳泉一體化)實際上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協調。第一,對於廈門和漳州。廈門地少人多,漳州地廣、經濟較差,兩地毗鄰、各取所需、共同發展,同城化進程本應順風順水,但結果卻不如人意。廈漳海底隧道(R3線),早在2011年就確定為同城化項目,但是至今仍未開工。該隧道暫定在廈門島與漳州最接近處進行連接。如果按原方案建成,則漳州開發區可以直達廈門島內,比目前廈門島外的翔安區、同安區離廈門島還近、通勤更方面。換句話說,如果R3線建成,最大的受益者是漳州開發區。然而,廈門自已的翔安區、同安區都還沒開發好,哪有空管漳州開發區。所以,對於R3線,廈門是不願意做的,廈漳同城化仍然任重道遠。

總之,對於廈門和泉州。廈泉兩市一體化難以進行,主要原因在於廈泉兩地誰都想做老大。在歷史上,泉州纔是真正的歷史名城,而廈門一直都是泉州府下的一個小小的裏,如今反而要讓曾經的小弟做老大,不僅泉州很難接受這個事實,廈門也很難承擔起這個重擔。


泉州潛力最大,作為改革開放實驗田來講廈門最早,所謂春風可想而知剛開始的前沿總是可以,但隨著開放的不斷深入,日積月累不好的思想與行為也在破壞整個社會與經濟,根深蒂固有如毒瘤也在不斷擴散,當然反腐敗的隊伍也在建設壯大,全民上上下下也在響應,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光榮的傳統與傳承已一去不復返,有得有失國民也從中完善且鞏固社會系統,構築堅而不摧的防火牆。對於後面跟上的泉州可以借鑒廈門的一路走來,從中吸取更多更好的營養,加上自身的等等環境的優越性想必路會越走越寬。


憑心而論,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好!如果說發展潛力的好壞與大小。就要政策的扶持力度的大小,還有本地區官民的同心度,以及各行政區政府的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我正音比較看好的還是泉州市,因為泉州有閩南人敢拼會贏的勇氣和底氣。還有全國獨有的晉江經驗和晉江模式。這就是泉州市潛力所在,活力集聚,智慧的結晶。我為大泉州點贊!


千萬別為了比誰好誰潛力大,而丟失了最重要的同城化合作。

潛力,都是人挖掘出的。有人才,有市場,有政策,就會發展。潛力,是有大小,看哪方面的潛力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美好,珍惜就可。

廈門,多美的地方。漳州,多有潛力的地方。泉州,多有資金的地方。三個地方如果能有效的通力合作,必然帶動三地的共同發展。潛力都是虛的,現在的實實在在的按著新時代的要求好好發展,纔是實的。


廈門不能同泉州、漳州比,廈門是政策經濟,泉漳是市場經濟。不考慮政策因素,廈門就是二個縣,廈門縣級市和同安縣,排名還是倒數前三。不過廈門有廈大、半省關稅、特區戶口,同樣迷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