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大順及洪秀全太平天國,也屬朝代。

了解中國歷史或外國歷史時,經常遇到「朝代」、「帝國」、「王國」這些字眼,三個完全不同的名詞也有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往往都很難分清。為何由秦至清,叫朝代而不是國?有時明朝清朝又會稱作明帝國或清帝國?要了解這些名詞,先要準確區分朝代、帝國、王國這三個概念,否則有機會會誤解歷史。

網上圖片

首先,一個國家的歷史可以有很多「朝代」。中國、越南、印度及英國等地的歷史有很多朝代。朝代的定義是:建立國號的開國君主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期。

中國歷史上,無論是大一統還是分裂時期,只要是建立了國號,都可以稱為「朝代」,朝代的另一個稱呼是「王朝」。後世常說夏商周、秦漢晉、唐宋元明清,這些都是歷史上公認的中國朝代。

至於大分裂時期,比如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等,南北朝時期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劉宋、南齊、南梁、南陳這些也是朝代,即使是規模很小,比如明末李自成建立的大順、清末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如果按照朝代的定義,也屬於朝代。另外有個特殊情況,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雖然各自為政,但都是尊周天子為天下共主,此時朝代就是周朝,所以諸侯國儘管都有國號,但都不是朝代。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各自為政,但都尊周天子為天下共主 (網上圖片)

至於外國歷史稱呼朝代的時候總是「王朝」,比如朝鮮高麗王朝、法國波旁王朝、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英國都鐸王朝等,「朝代」實際上可以叫「王朝」。中國總是稱呼朝代為「X朝」,實際上也可稱為「X王朝」。跟中國歷史不同的是,外國朝代有時會統治多個國家,特別在歐洲,而且中國改朝換代,意味著這個帝王家族被另一個帝王家族取代,但外國改朝換代未必如此,這點與中國有本質上的不同。

《徐顯卿宦跡圖》局部 (網上圖片)

「帝國」指的是國家元首或統治者稱為皇帝、天皇或女皇的君主制國家,但通常亦廣義指領土遼闊、人口眾多,往往統治或支配多個民族或邦國的強盛一時的國家。按照「帝國」狹義定義,中國歷史上所有朝代都可稱呼為帝國,外國歷史上也有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等。至於按照廣義來說,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朝代基本都是帝國,外國歷史上有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波斯帝國、大英帝國、西班牙帝國、葡萄牙帝國等等。

亞歷山大大帝故事繪本 (網上圖片)

至於國號帶「帝國」二字的國家就比較少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有袁世凱建立的中華帝國,還有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大韓帝國、日本帝國等等。

最後就是王國,它的定義跟帝國同理,區別就是國家元首是國王而不是皇帝。中國歷史上幾乎不存在王國,都是朝代或者帝國。在外國歷史,王國就比較多見,尤其是歐洲、非洲、中東等地區,大部分都是王國,只有少部分是帝國。

在古代,大部分王國都是狹義王國或者廣義王國,但在現代,王國基本都是國號帶「王國」二字的國家,比如: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即英國)、尼德蘭王國(即荷蘭)、西班牙王國、泰王國(即泰國)、沙特阿拉伯王國等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