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路上都充斥著“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早教真的有必要嗎”“幼兒時期不該學習第二語言”之類的文章和討論。 現在討論讓孩子參與學前學習,是背負巨大的壓力的,動輒就會被“虛榮”這頂帽子壓得喘不過氣。有多少父母偷偷摸摸給寶貝報了PG,補習班,安親班甚至早教機構的一些課程卻在表面上擺出一副我只要小孩擁有快樂的童年,生怕被旁人指責。

薯條媽咪一直想不透,快樂和學習難道就得站在對立面嗎?

到底是我們魔化了學習,還是我們神聖了快樂?

學習是一種本能,不管是小時候的爬行,站立到學習如何用筷子把食物準確地放入嘴裡甚至是從牙牙學語到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都是學習啊!良性的引導和環境無疑是激發孩子學習慾望的最佳資源。

沒有錯的學習目的,只有錯的學習方式

一個三歲的孩子學習英語並沒有錯,錯的是他被逼著每天背多少單字,多少天要看懂章節書甚至是卡通或是電影的內容甚至只為了達到父母心中理想的樣子。這就是典型的學習畫面,也可能是父母心裡對英文產生抗拒的潛在畫面。學習並不應該和痛苦畫上等號。

我們家倆寶一個四歲半一個三歲,學習的方式就是每天早上醒來聽著兒歌吃早餐,玩玩薯條媽咪下載或是自製的手作活動,共讀,指讀,玩桌遊玩玩具,睡前故事等。我們不背單字,那哥哥為什麼會拼字呢?完全是因為學習了自然發音(phonics)和大量閱讀之後的成果,所以很多太長的單字甚至一些太複雜的外來文他是無法拼出來的。學習英語甚至是任何一種語言,請不要強調回報,也不要苛求效果,我讓小孩學習英文完全是為了讓他可以擁有自己的選擇權。

別讓我們的選擇而讓孩子丟失了他自己的選擇權

如果有機會遇到很多不一樣膚色不一樣國籍的小朋友的時候我希望他可以毫不猶豫的大方的跟他們相處而不是裹足不前地在角落裡自卑。也許學習了英文對於印著字母的書甚至是說著英語的影集他也可以選擇接納而不是排斥,儘管他不一定懂得內容。我只想讓他知道對於開啟這個陌生的世界,語言是第一把鑰匙。

或許等他已經可以獨立思考的某天會堅決地對我說:媽咪,我不想學英語了!我也可以心安理得地覺得我努力過了。曾經在某篇文章裡看過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命運無非就是家長給出了命,孩子走完自己的運。我能做的就是多給小孩選擇的權利,讓他可以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