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關注和顯出個性,我們平時會以某個角度,不同於平常做法,做出不同於其他人的行為。比如平時參加一個活動,我們用得最多的是服裝差異;市場上售賣商品,和同類產品的不同點往往被重點去宣傳。

或是為了心理滿足,或是為了獲得利益,這樣的差異化首先是吸引到他人目光的注意,搶佔流量的先機,擁有更高的接觸概率,所以這是慣用的手法。

而當同樣的手法被過度的使用時,往往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記得看過一個測試,一個教授布置了一節課後作業,讓同學們下次上課時,讓自己看起來明顯不同於其他同學。然後,同學們穿了各不相同的衣服,律師,醫生,警察,工人等等,想到想不到的都有,確實是各不相同,但是,眼光掃過之後,最明顯的,卻是一位和平時上課一樣,穿學生服的同學。

這個測試明白的告訴我們,當所有人都追求差異化的時候,喪失的反而是差異化,更深一步的說,是差異化角度的同質化嚴重,大部分人只是用著裝的不同去表現出自己的不同。此外,這樣往往也會讓所有人在心理上形成一堵防禦的牆,對這樣的差異化已經不足為奇了。

而更嚴重的是,盲目的追求差異化,會喪失了事物本身的主要特徵。比如互聯網汽車剛出來時很火,大肆宣傳的是連接上網後,汽車語音娛樂導航如何如何方便,好用。實際上,如果這些功能和我們普通的手機一比,直接被秒殺。汽車最主要是解決人們出行需要,最重要的是汽車的安全性,可靠性,舒適性,售後服務,其次才到所謂的娛樂及補充的實用功能,這些是給主要功能做輔助的。

我們需要的是直接消費者需求痛處的差異化,不是那些以次要的功能掩蓋主要功能的差異化。所以當我們在猶豫是否需要那個東西時,先問問自己,最重要的需求是什麼?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