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l lang="zh" data-theme="light">

知乎 - 知乎

[圍觀]各大知名品牌相互diss

來自專欄營銷洞察2 人贊了文章

?之前簽刻君收集了一波各大品牌之間相互diss的廣告合集,這些相愛相殺的品牌堪比冤家聚頭,動不動就火藥味十足,但是其中不乏品牌主之間鬥智鬥勇的技巧(運營、策劃、美工異口同聲的說:明明都TM是我們想的好不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TOP1:百事可樂VS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兩個老冤家相愛相殺幾十年,當然不會放過節日來嘲諷對手了,百事可樂利用變裝來嘲諷暗喻可口可樂是妖魔鬼怪,狠狠的Diss了一把老對手,然而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可口可樂用同樣的圖巧妙的予以了回擊:每個平凡人都渴望英雄。

TOP2:三星&iPhone

第一幅圖為iPhone 8剛出道時的廣告,老對手三星看見了立刻跳了起來:「小樣,跑的還賊快,怎麼不去參加奧運會?」然後便出了一組第二圖的廣告,意思彷彿在說像我這種在泳池中暢遊的人是不會和在浴缸裏戲水的小屁孩說話的,三星傲嬌的嘴臉好像就浮現在眼前。

TOP3:加多寶&王老吉

當年,加多寶禁用「改名」廣告的禁令鬧得沸沸揚揚,加多寶官方微博四連懟,以「對不起」為主題發起一系列自嘲文案,並配以幼兒哭泣的的圖片,引發上萬網友轉發。

對此,贏家王老吉愣是在同一天的傍晚,以「沒關係」系列文案以予回擊,句句回懟加多寶,配以幼兒微笑的圖片,做為反擊,這一文體在當年盛行一時,各大品牌紛紛跟風消費,更是引來數十萬網友的轉發……

TOP4:杜蕾斯

你以為杜蕾斯的人設是跟風才衍生的嗎?早在2001年的父親節的時候,杜蕾斯曾委託南非一家廣告公司創作了經典之作,這個作品也是杜蕾斯廣泛流傳開的第一支廣告,在這支廣告中,杜蕾斯以賤損的口氣,調侃那些使用競爭對手的人,如傑士邦、岡本、多樂士,並祝他們「父親節快樂」。

TOP5:肯德基VS麥當勞VS漢堡王

做為早已競爭已久的老冤家,有麥當勞的地方必然有肯德基,別扯什麼原理,只要有它就有我,有我就有它……當然了,相愛相殺是我們的職責,也是使命,我們看著對方成長也看著對方老去……哎,不對啊,麥當勞叔叔你怎麼在喫KFC!!!

漢堡王驚現神祕人?!!

你以為你穿個風衣戴個帽子

我就認識你了麥當勞叔叔

你這是打入敵人內部

還是又臨陣倒戈叛變了?

集團內部都不穩定

回擊好無力……

TOP6:奧迪VS賓士VS寶馬

做為聰明的品牌主從來不會忘記任何時候為自己造勢,尤其是節日期間,高考也不例外,賓士、寶馬、奧迪三大車系的相互博弈,看似借勢之舉,實在暗藏殺機。

奧迪

寶馬

賓士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TOP7:JEEP——diss羣雄

可能是高考的熱點大牧馬人沒追上,生氣了,將下面三位全部diss了一個變,從大眾、寶馬最後到賓士,真是一個都沒放過,彷彿在說:「你們丫不帶寶寶玩,寶寶生氣了,哄不好的那種!」

diss大眾

diss寶馬

diss賓士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TOP8:天貓VS京東

熊孩子孩打架,大人速度退去……以免殃及無辜。

天貓:真心便宜,不然是狗……

京東:拒絕假貨,不玩貓膩……

TOP9:漢堡王VS麥當勞

眼熟不,在之前的文章裏我們有提到過喔!!在法國的一條公路小鎮上,麥當勞搭了兩塊牌子,無私的把漢堡王修葺的巨長,而自己則像個「節省經費」的嬌羞小可愛,但是正是因為麥當勞的牌子做的很低,往往人們一眼就會先注視到,再加上一句賤兮兮氣死人不償命的溫馨提示:「麥當勞很方便,漢堡王也很很很很很很很很很很很方便……」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NO,NO,NO!做為老對手漢堡王也不是啥省油的燈,很快就做出了回應視頻。

視頻中夫妻到麥當勞買了杯咖啡提神,並衷心的感謝了麥當勞無處不在,(畫外音:畢竟還要開好久才能到漢堡王享受美味),而當這對夫妻抵達終點,如願以償的喫上漢堡後感嘆距離時說:「不遠啊,真的一點都不遠啊!」(畫外音:好喫纔是硬道理!)漢堡王就這樣,在同一個地方,用同樣的演員和同一輛車,把麥當勞變成了自己的中轉站,……

TOP10:神祕嘉賓(廣告位)

等待一位金主爸爸!

此處本來可以有植入

奈何我目前沒有找到合適的贊助

DISS類的廣告是如何起源的

其實這類的廣告英文名為comparative advertising,即對比廣告,競爭廣告,說白了,就是費盡心思的證明一點:我比你更牛,以此來突出自己產品或服務的優勢或是異於競爭對手的特徵,最終實現知名度提升。

類似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肯德基、麥當勞、漢堡王的廣告,用相愛相殺來形容它們都不為過,「相愛」指在這類廣告主,及時品牌是被DISS的一方也能享受事件帶來的流量紅利,而且如果被黑的對象流量度較高,那麼雙方均有得益.這場diss成為主要看點,當然聰明的流量主絕不會找一個比自己量級更低的品牌去diss,這樣做即沒流量又顯得的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小家子氣,對於產品廣告來說diss的對象越火,知名度越高,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這類廣告有利有弊,在於你創意是否夠新穎夠用心,而不是為貶低對方而貶低,否則就淪為了卑鄙的手段,成為了污衊者被人詬病,其實有時卑鄙與巧妙就在一線之間,關鍵在於創作者和品牌主如何去把握這個適量的「度」。畢竟,廣告人之間還是需要peace&LOVE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