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一直抱怨北約東擴,故意挑起爭端,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同時不斷窮兵黷武,對周圍國家進行武力威懾,加上烏克蘭目前這個現狀,導致東歐小國不堪俄羅斯恐嚇紛紛加入北約,連永久中立國芬蘭都覺得小心臟受不了,民眾不斷呼籲加入北約進行集體防衛。估計再過幾年,歐洲所有國家都會加入北約,俄羅斯變成徹底的孤兒,當然這種貪婪的民族周圍全部是敵人也很正常,畢竟加入北約都是那些國家自願急迫想加入的,而不是北約強迫那些國家加入。所以個人看法,北約東擴責任全在俄羅斯,畢竟烏克蘭現在確實被俄羅斯赤裸裸的侵略,誰都不想變成下個烏克蘭。


北約東擴談不上是誰的責任。

您說的因為俄羅斯對周邊鄰國不斷進行武力震懾和恫嚇,才使東歐小國不堪重壓紛紛加入北約,這一論斷其實不能成立,事實上,北約首次東擴是1999年,當時波蘭、捷克和匈牙利三國加入,當時俄羅斯還是葉利欽執政,眾所周知,葉利欽是親西方的,當時俄羅斯一心加入西方陣營,對於昔日東歐的附庸幾乎是採取一種甩包袱的政策,當美國和北約向葉利欽承諾東擴不針對俄羅斯時,葉利欽非但沒有反對,反而是持開放態度的,當時俄羅斯朝野甚至還瀰漫著加入北約的天真爛漫的幻想。

但是直到以下三件事的發生,使得俄羅斯加入西方陣營的美夢徹底破碎,同時開始走上反對東歐國家加入北約的道路:

第一,前南內戰特別是科索沃戰爭,當俄羅斯目睹西方陣營一輪又一輪的狂虐自己在巴爾幹半島最後的盟友塞爾維亞時,他們這才意識到,西方削弱俄羅斯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這是人家的既定戰略,不會隨著俄國政治體制的變更和執政黨的輪替而發生動搖。

第二,車臣戰爭爆發後,西方紛紛指責俄羅斯,同情支持車臣分離主義勢力,這也進一步澆滅了俄羅斯國內本已殘存不多的親西方的火苗。

第三,2014年,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七個中東歐國家同時加入北約,此事傳到莫斯科,俄羅斯朝野大為震動,特別是愛、拉、立這三個波羅的海沿岸國家還是前蘇聯的成員國,他們入約後,俄羅斯便直接與北約接壤了。

從此以後,俄羅斯開始反對東歐國家繼續加入北約,特別是喬治亞和烏克蘭,雖然他無力阻擾黑山入約,但威脅對黑山進行制裁。

俄羅斯或者說普京很難說就該負北約東擴的責任,畢竟北約東擴是既定戰略,必須實施下去,無論俄羅斯是否威脅東歐國家,北約都是要東擴的。

如果一定要找個責任人的話,就讓戈爾巴喬夫來背這個鍋吧,誰叫丫沒能保住蘇聯江山,讓東歐變色的。


北約這樣做,只能導致俄羅斯東擴。最簡單的就是四個戰略方向,東北亞緊緊抓住中國(亞歐經濟共榮)、日本(北方四島領土共同開發)。南亞方向緊緊抓住印度:把印度拉進上海合作組織。另外還有一個戰略方向就是東南亞,這是經濟增長最快的區域。

現在的俄羅斯,已經不是一個典型的歐洲國家,而是一個歐亞國家。現在俄國領導層主要考慮的戰略方向,就是東進,確保亞歐一體化。首當其衝就是拉住中、日這兩個近鄰。


並無什麼責任之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