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趙靜瑜╱臺北報導】

誰說水泥只能蓋房子?三個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成立「軟水泥生活實驗室」,突發奇想,改變水泥調配比例,獨家研發「軟水泥」材質,製成燈具、以椅子與卡片套等用品,讓水泥融入生活。這些文創商品將首度前進巴黎傢俱家飾展臺灣館,展現臺灣品牌多元豐富的文化特色與在地精神。

設計羣之一的設計師陳奕竹表示,過去都是參加亞洲展,這次首度到巴黎傢俱家飾展,感覺深具挑戰,「我們聽說巴黎買家比較重視材質的表現,工藝的創作,還有許多最新趨勢的發表會,這次可以親身到第一線去,表現我們的軟水泥研發,我們也想知道世界如何看待我們的材質大冒險。」

陳奕竹說,臺灣是座小島,但卻充滿冒險與實驗的精神,希望可以在現有的框架中做突破,「臺灣因為小,反而比較有彈性,臺灣有許多傳統產業製造的經驗,也很願意跟我們做研發的有很多彈性的合作。」陳奕竹說,像他們有一組產品是小城市文具組,裡面的騎樓就是映照臺灣都市的建築,「上面的鐵皮屋我們做成削鉛筆機,還可以拿下來,到處充滿臺灣意象。」

軟水泥生活實驗室由三位七年級生組成,除了陳奕竹之外,還有陳律安跟盧昭誠,三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為了不讓僵化的生活抹煞他們的創造力,瑜是合辦了一個「不和諧的和諧」特展,希望打破既定印象,「看起來是柔軟的,其實可以很硬;看起來很重的,其實也許很輕,水泥加上矽膠的軟水泥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被我們創造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