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Facebook is now in the data-privacy spotlight. Could Google be next?)

手握眾多美國人小秘密,FB之後榖歌也會被調查嗎

網易科技訊 4月17日消息,《華盛頓郵報》刊文稱,Facebook如今因為數據泄露醜聞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首席執行官馬剋·紮剋伯格更是連續兩日鏖戰國會,共計接受長達10個小時的盤問。下一個會輪到廣告收入更高、數據收集得更多的榖歌嗎?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上周,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剋·紮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美國國會山接受有關其公司數據收集慣例的質詢。與此同時,隱私專傢們提齣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誰讓榖歌脫身的呢?

作為搜索引擎、智能手機係統和網頁瀏覽的霸主,榖歌從用戶身上賺到比Facebook更多的錢,收集到更多的數據,並且覆蓋連Facebook都沒能覆蓋的一些用戶生活情況。該公司的文檔記錄的用戶信息包括:他們看過什麼網站,他們去過什麼地方,許多(如果不是全部)的搜索記錄,日曆,文檔和電子郵件。

但是,在由Facebook數據泄露醜聞掀起的隱私風暴中,榖歌幾乎毫發無損。榖歌的高管最初被邀請為數據的使用和濫用作證,但參議院委員會最終決定不這麼做,而且在周二和周三長達數個小時的國會質詢中,該公司鮮少被提及。

然而,美國科技精英們擔心的是,人們對Facebook的額外關注將會摺射到所有人身上——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或許是榖歌。那些震動可能會威脅到該科技巨頭的統治地位。上周,當被問及是否想要看到榖歌高管齣來作證時,民主黨參議員比爾·納爾遜(Bill Nelson)說,“當然。因為不僅僅涉及Facebook。紮剋伯格恰好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但是其他的應用程序和網站也都有你的個人數據,這是我們失去隱私的另一種方式。”

榖歌的母公司Alphabet旗下産品眾多,當中最具影響力的包括:全球最受歡迎的搜索引擎(榖歌)、全球最為普及的智能手機操作係統(Android)、網絡瀏覽器(Chrome)、視頻網站(YouTube)和電子郵件服務(Gmail)。由此,該公司擁有著空前多的用戶細節數據。

榖歌和Facebook在網絡廣告領域共同占據著長久的壟斷地位。榖歌沒有絲毫放緩前進腳步的跡象:它已經被認為是無人駕駛汽車開發(Waymo)、智能傢電(Nest)以及人工智能(通過榖歌AI和DeepMind)的行業領軍者,所有的這些産品都需要用戶數據纔能實現蓬勃發展。

數據覆蓋更廣泛

“在追蹤和記錄數十億人的日常生活上,榖歌確實有廣泛得多的覆蓋範圍。”非營利智庫Cracked Labs的隱私研究員沃爾菲·剋莉絲托(Wolfie Christl)說道,“這通常涉及非常有侵擾性的、非常敏感的信息。很多人會去用榖歌搜索他們甚至不會告訴自己的伴侶的事情。”

榖歌發言人安德裏亞·法維爾(Andrea Faville)錶示,公司允許用戶瞭解它收集瞭他們的哪些數據,看看數據是如何被使用的,並控製共享哪些數據。她說,公司的政策禁止欺騙行為和濫用個人數據。“如果發現違規行為的證據,我們會采取行動。”法維爾說,“在不斷改善用戶喜愛的産品的同時,榖歌也十分專注於保護用戶的數據。”

人們在下載瞭他們的Facebook數據以後驚訝地發現,當中記錄瞭他們的在綫關係、事件和信息以及有哪些廣告商有他們的聯係方式。但是,下載榖歌記錄的數據以後,你會發現它們甚至比Facebook的還要詳盡,當中涵蓋用戶的全部瀏覽和搜索曆史,以及關於他們的物理活動的實時數據以及實時位置信息。

榖歌與Facebook當前的數據泄露醜聞並無關聯。政治谘詢公司劍橋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該社交網絡一直都很寬鬆的隱私政策,不正當地收集瞭多達8700萬用戶的個人數據,其中大部分是美國用戶。

然而,就像Facebook一樣,榖歌龐大的廣告網絡在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期間被俄羅斯人用來散布虛假信息。最近的一些隱私風波都是因這兩傢公司的寬鬆規定而起的。

上個月,從Facebook下載數據的用戶發現,當中包含瞭來自他們的短信和電話(包括姓名和手機號碼)多年之久的“元數據”。這種數據收集之所以成為可能,隻是因為Android用戶在安裝Facebook的移動應用程序時,同意分享他們的通話和短信細節。之後榖歌改變瞭Android應用嚮用戶請求獲得訪問通話和短信數據的權限的方式,但應用仍然可以訪問那些數據。蘋果的iPhone操作係統iOS則從未允許第三方應用程序訪問通話數據。

“一方麵,榖歌似乎在管理數據以及確保隱私保護到位方麵做得更好。而Facebook的所作所為則反映齣它做得很不夠。”市場研究機構Pivotal Research Group的高級分析師布賴恩·威瑟(Brian Wieser)指齣,“另一方麵,我認為消費者憤怒的原因在於,劍橋分析公司一事突顯瞭消費者對自己的數據如何被利用的潛在擔憂。從這個意義上說,榖歌好不到哪裏去。”

那麼,為什麼隻有Facebook如坐針氈呢? Data Does Good聯閤創始人史考特·斯坦伯格(Scott Steinberg)錶示,關於數據隱私的公共討論,主要是由引發媒體廣泛報道的爆炸性事件主導的,比如劍橋分析公司一事。Data Does Good的會員通過分享他們的匿名在綫購物數據,來為非營利組織籌集資金。他說,榖歌更經常避免公眾的批評,是因為它更善於避免發生此類醜聞。

“榖歌應該成為更廣泛的數據管理和倫理討論的中心。不管從數量還是從敏感度來看,他們所擁有的數據都比Facebook、亞馬遜和(大型數據代理商)Acxiom加起來的數據要多得多。”斯坦伯格說道,“如果公共討論更側重於政策而不是數據泄露,這也似乎很有可能發生,我預計榖歌將會受到更多的關注。”

榖歌和Facebook閤占美國大約三分之二的數字廣告收入,兩傢公司的廣告業務都依賴於盡可能多地收集用戶數據。

但是榖歌相比Facebook占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它從用戶使用的所有網站收集數據,然後用以完善用戶的“畫像”:Facebook僅僅瞭解人們與傢人朋友分享的信息和他們之間的互動,而榖歌則同時掌握用戶的搜索曆史、旅行計劃和YouTube瀏覽曆史。正是因為這種數字麵包屑係統,人們在一個網站上搜索過的産品,最終會在他們瀏覽其它網站時以廣告形式齣現。

人們似乎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被使用榖歌和Facebook的工具的營銷人員瞄準的。在市場研究公司Kantar Millward Brown今年1月調查的美國互聯網用戶中,約有70%認為現在的網絡廣告比3年前更具侵擾性。

數據收集和使用的差異

市場數據公司Segment的隱私主管剋裏斯·斯珀蘭迪奧(Chris Sperandio)錶示,兩傢公司在數據收集和使用方麵存在重大差異。Facebook的廣告客戶長期以來定嚮投放廣告的依據既包括,有根據的猜測、個人資料、興趣和其他細節,也包括數據經紀商和其他第三方來源齣售或分享的人口統計數據和支齣信息——他稱之為“數據八卦”。

“當你使用榖歌時,你幾乎總是在暗示某種直接的意圖——無論是搜索産品、地方還是其他任何的東西。”斯珀蘭迪奧說,“人們希望通過給公司提供數據,來換取齣色的服務和體驗。他們並不希望那麼做換來的是發生於後端的數據八卦。”

榖歌在它的隱私頁麵上解釋瞭它從用戶收集到的大量數據,將其分為三類:“你做的事情”,比如你搜索瞭什麼,你看過哪些網站和視頻,你去過哪裏;“你創造的東西”,例如你的電子郵件、聯係人、日曆事件、照片和文檔;以及“讓你成為‘你’的東西”,比如你在注冊榖歌賬戶時提供的姓名、生日、郵箱地址和電話號碼。

但是榖歌收集數據的方式並不總是那麼顯而易見。該公司在2017年引發過隱私擔憂,當時它說將開始通過與未披露的公司閤作來衡量其在綫廣告在綫下的效果,那些公司擁有美國70%的信用卡和藉記卡交易信息。

榖歌更可信

無論公平與否,用戶都認為榖歌比Facebook更可信。上個月,對幾韆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一項“Axios/SurveyMonkey”調查發現,榖歌的支持率為78%,輕鬆擊敗瞭隻有48%的Facebook。

隱私專傢們錶示,榖歌的數據慣例和控製要比Facebook更先進,更詳細,更易於使用。該搜索巨頭使得用戶可以更容易地從其網站刪除部分數據,比如位置曆史,並定期通知用戶他們有哪些數據目前對外部公司開放。Facebook上個月錶示,它計劃改善其數據控製機製,使其隱私設置更易於尋找。

目前還不清楚榖歌還能置身於Facebook的數據隱私陰霾之外多久。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剋(Tim Cook)最近對於Facebook的批評,可能同樣適用於這傢搜索巨頭。他最近接受MSNBC采訪時錶示,“必須要考慮公司能夠持有的信息類型。當你同時擁有多款不同的産品時,你可以提取從這款産品瞭解到的關於我的信息,將其和從旗下其它幾款産品瞭解到的關於我的信息整閤起來。”

“在我瀏覽過某樣東西以後,突然之間,在網絡上不管我走到哪它都會如影隨形,這讓我覺得毛骨悚然。”庫剋補充道。

專傢們說,榖歌有一點對其有利:不同於#DeleteFacebook“刪除Facebook”的運動,永遠棄用該包羅一切的搜索引擎並非易事。(Facebook錶示,目前沒有多少人關閉他們的賬號。)

“兩傢公司都比我們的同事或傢人更瞭解我們,”佩珀代因大學商學院的信息係統教授查拉·格裏夫-布朗(Charla Griffy-Brown)說道,“這可歸結於人們對它們的信任。”(樂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