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8 23:35

〔記者吳柏軒/札幌報導〕臺北醫學大學6年前起與日本北海道大學交流,之後每年固定選送學生赴日實習,今年亦不例外,如保健系學生吳奕柔便體驗北大嚴謹學術,另北醫大校友阮鬱甯更分享日本留學乃至求職經驗,現在正值求職季,需花費1整年時間、聽上百家企業說明會,歷經多段面試,才能順利找到工作。

臺北醫學大學與日本北海道大學等校交流6年,雙方選送學生互相交換,進行海外短期見習,而今年獲選赴日的北醫保健系學生吳奕柔說,自己喜歡日本,有考慮赴日攻讀碩士,因此想提前來看一下日本的研究環境,發現學術態度很嚴謹,並受教授直接指導,更常常跟著做實驗,從上午10點多進去,到傍晚5、6點才能出來。

而北醫大畢業、目前正攻讀北海道大學保健科學院研究所的阮鬱甯也說,自己也曾短期到北大交換,最後更順利考入北大研究所,今年即將畢業,她並分享日本求職辛酸路,從1年前就起跑,需自行接觸上百家企業的職缺說明會,還須填寫問卷,藉此篩選企業所需人才的人格特質,經辛苦登錄近60家資料,回答10多家問卷,才取得5家面試機會,歷經重重關卡,如今已正式取得某企業內定資格。

另北醫大資深校友、65歲的孫日輝(西川輝雄)是早年赴日從醫的臺籍牙醫師,已在北海道生根發展35年,他透露臺灣牙醫技術在早期就被日本認可,加上日本缺乏人力,因此順利取得執照,最盛時期一天還需看5、60個病人,但如今日本牙醫師也飽和,執照亦難考,好景已不再。

  •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畢業生阮鬱甯(左)正攻讀北海道大學研究所,也加入日本求職行列,歷經上百場企業說明會才順利取得內定資格;而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學生吳奕柔(右)也正在北大實習,體驗日本實驗室嚴謹的學術研究。(記者吳柏軒攝)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畢業生阮鬱甯(左)正攻讀北海道大學研究所,也加入日本求職行列,歷經上百場企業說明會才順利取得內定資格;而北醫大保健營養學系學生吳奕柔(右)也正在北大實習,體驗日本實驗室嚴謹的學術研究。(記者吳柏軒攝)

  • 臺北醫學大學資深校友、65歲的孫日輝(西川輝雄)是早年赴日從醫的臺籍牙醫師,已在北海道生根發展,透露臺灣牙醫技術早年多被日本認可。(記者吳柏軒攝)

    臺北醫學大學資深校友、65歲的孫日輝(西川輝雄)是早年赴日從醫的臺籍牙醫師,已在北海道生根發展,透露臺灣牙醫技術早年多被日本認可。(記者吳柏軒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