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緊急加息釋放何信號?專家稱意在縮減套利空間

12月14日凌晨3點美聯儲宣布將基準利率區間調升25個基點,從1.0%-1.25%上調至1.25%-1.5%。這是美國央行當前加息周期的第5次加息,也是今年內的第3次加息,上一次加息是在今年6月中旬。

今天,中國央行緊跟美聯儲加息,分別上調公開市場7天、28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至2.5%、2.8%,此前分別為2.45%、2.75%,為今年3月來首次。

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央行跟隨美聯儲加息可能性不大」,然而,央行今天的加息舉動大幅超過市場預期。

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室負責人表示,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是通過央行招標、交易對手投標產生的,本身就是市場化的利率。歲末年初銀行體系流動性需求較強,公開市場操作投標倍數較高,利率隨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場供求的結果,同時也是市場對美聯儲剛剛加息的正常反應。此次央行逆回購、MLF利率上行幅度小於市場預期,但客觀上仍有利於市場主體形成合理的利率預期,避免金融機構過度加槓桿和擴張廣義信貸,對控制宏觀槓桿率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實際上,無論是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操作,還是人民銀行過去長達二十年的公開市場操作,大部分時間中標利率都是動態變化的。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不能體現市場供求有上有下,會造成市場套利和定價扭曲。目前貨幣市場利率顯著高於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此次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小幅上行可適度收窄二者之間的利差,有助於修復市場扭曲,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金融界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超出市場預期,PPI持續高位運行,資金需求旺盛,實際借貸利率偏低,利率有上升的客觀基礎;同時,保持政策利率的靈活性也有助於金融機構對利率走勢保持合理預期,推動金融機構去槓桿目標的實現。鑒於目前中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已擴大至160個BP左右,美聯儲加息不會對人民幣匯率產生壓力,故小幅上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5個BP更多地是為了反映市場供求關係並引導市場形成合理預期。

聯訊證券李奇霖對金融界表示,今日央行上調利率有三個原因。一是縮減套利空間。當前市場利率與政策利率偏離較大,機構可利用央行釋放出的流動性進行套利,上調利率可繼續提高釋放出的流動性加權資金成本,控制金融機構的冒險行為。二是應對美聯儲加息。中美經濟周期錯位可能會給未來匯率帶來壓力,央行此舉是著眼未來,管理預期。三是臨近年關,銀行對流動性需求旺盛,也是隨行就市。

李奇霖指出,未來可能是「價升量松」的組合。出於穩定,央行此次在上調利率之際,也加大了資金的投放,未來可能會繼續採取此種組合。

知名財經評論人齊俊傑表示,為什麼說我們急需加息呢?因為市場利率已經漲上去了,國債收益率破4%,國開債收益率破5%,1年期銀行間拆借成本也基本超過了4.5%,由於貸款利率是自由的,所以這種時候央行加不加息,貸款利率其實已經上去了。企業從銀行拿錢必須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但存款利率是受基準利率影響的,而央行的基準利率目前1年期只有1.5%,這個水平顯然過低了,大家都知道現在存貨幣基金一年還有4.2%,而且貨幣基金的流動性更好,隨時可支取,兩相比較大家都去買貨幣市場基金了,誰還會再存銀行呢?銀行憑藉這麼低的基準利率怎麼攬儲?

齊俊傑進一步指出,銀行們其實早就受不了了,儲蓄收不上來,也就沒辦法放貸做生意,銀行們已經自發自願的多給儲戶錢了,比如工農中建,都把一年存款利率加到了最高限1.75%,相當於自己給自己加了一次息,而一些商業銀行們都加到了1.95%,這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了。但即使這樣,還是攬不到儲蓄。

齊俊傑認為,基礎利率和市場利率差距太大,讓銀行們的流動性嚴重下降,市場缺錢之後,就只能再去找金融機構高息拆借,然後就又會提高市場利率,市場利率和基準利率的差距就會更大。流動性也會更緊張,如此就會陷入死循環。


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聯儲宣布上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利率區間上調到1.25%-1.50%,正式迎來年內第3次加息!

美國加息世界震動,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後,香港金管局上調基準利率至1.75%。在此之前,韓國、英國等央行也已經分別宣布加息。

這時大家把目光盯向中國,到底要不要跟著加息?美國加息次日,央行以這樣的舉動回應:

1、央行進行了2880億元人民幣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期限為1年,利率是3.25%,上次是3.20%,上調5個基點;

2、央行進行3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200億元28天逆回購操作;利率分別是2.5%、2.8%,此前分別為2.45%、2.75%,上調5個基點;

3、12月14日晚間,路透和香港日報均報道,央行還上調隔夜、七天和一個月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各5個基點至3.35%、3.50%和3.85%。

至此央行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加息」,但需要注意,這一次「加息」不是上調基準利率,中國的基準利率是存貸款利率,也就是商業銀行-企業、居民之間的借貸利率。咱們普通老百姓日常交談提及的央行加息指的就是上調基準利率。

而12月14日央行上調的MLF、逆回購、SLF實際上指的是央行與銀行之間的借錢利率。

上調MLF、逆回購、SLF利率與基準利率(存貸款利率)有啥不同呢?

第1種:假如央行上調基準利率,意味著銀行只能以這個為基準上下浮動一定的比例確定給企業、居民的存款和貸款利率,可見,基準利率的上調會快速傳遞到企業、居民的資金成本中。

第2種:假如央行上調MLF、逆回購、SLF利率,傳導的鏈條是這樣的「銀行向央行借錢成本提高-銀行迫於資金成本提高不得不抬高對居民、企業的存款或貸款利率」。

可見,央行上調上述兩種利率最終都能抬高整個社會的借錢成本,這些年MLF、逆回購、SLF利率影響越來越大,甚至不亞於基準利率,原因有2點:

1、MLF、逆回購、SLF都是央行借錢給商業銀行的重要工具,所不同的是,MLF偏長期(6個月或1年),逆回購偏短期(7天、28天等),而SLF借錢的對向主要是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原來央行向市場投放資金主渠道是外匯占款,這幾年,外匯占款逐漸下降,央行通過MLF、逆回購、SLF向市場投放資金的比重越來越大。

2、2013年7月20日開始,央行已經取消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放開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這告訴我們自此以後銀行可以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浮動空間,實際上意味著基準利率作用弱化了,而央行-商業銀行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

事實上,央行上調的MLF、逆回購、SLF利率實際上和美國基準利率是一樣的,美國的基準利率指的就是央行-商業銀行之間的利率。只不過美聯儲加息的幅度是25個基點,中國「加息」的幅度是5個基點,力度比美國弱一點。

那麼這次央行為什麼要「加息」呢?央行相關負責人接受《金融時報》記者採訪是這樣解釋的:

歲末年初銀行體系流動性需求較強,公開市場操作投標倍數較高,利率隨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場供求的結果,同時也是市場對美聯儲剛剛加息的正常反應。

此次央行逆回購、MLF利率上行幅度小於市場預期,但客觀上仍有利於市場主體形成合理的利率預期,避免金融機構過度加槓桿和擴張廣義信貸,對控制宏觀槓桿率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什麼意思,央行的話可以翻譯成這樣:

1、央行通過MLF、逆回購等給商業銀行們借錢是採用投標方式的,投標倍數越高,資金的需求量就越大,供小於求,資金的價格自然會上漲,即利率提高。

2、第2就是跟隨美聯儲加息,對此,研究局前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這樣說:

利用美聯儲加息之機允許公開市場操作利率適度上行,可向國際市場釋放貨幣政策協調、穩定中美利差之意,特別是警告海外做空力量,央行隨時有準備應對的措施。

那麼本次央行「加息」,有哪些意義和影響呢?

1、央行上調MLF、逆回購、SLF利率意味著央行年內不會上調基準利率,也就是正式的加息。此前原本都以為央行在12月美聯儲加息之後上調基準利率,現在上調的是央行-銀行之間的借錢利率,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調高基準利率了。

小白認為明年可能央行會將基準利率提高一次,因為央行-銀行之間的借錢利率提高,會導致市場利率(銀行-銀行之間借錢利率)提升,市場利率和基準利率就好比股市上的均線和股價的關係,不能偏離太遠,在市場利率引導下,央行當然得提高基準利率。

2、樓市:市場利率提高了,房貸利率自然也會提高,會抬高新購房人的買房成本,不過在基準利率沒有提高之前,對存量房影響是不大的。總之,在房貸利率+「四限」的背景下,明年樓市仍然會以微漲或微跌的面目呈現。

3、股市:央行「加息」我覺得對股市影響有限,影響比較大的是貨幣供應,因為股市是資金市,在目前央行控制印鈔增速的情況下,明年應該是震蕩市。

4、人民幣:央行跟隨美國加息,實際上就是防止資金外流,當然有助於對抗人民幣貶值了。

如果你想學到更多財經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小白讀財經!


12月14日,央行開展逆回購操作500億元,提高7天、28天逆回購利率5bp至2.5%、2.8%;同時開展MLF操作2880億元,提高MLF操作利率5bp至3.25%。

央行提高5個基點操作的直接導火索就是,幾個小時之前的美聯儲如期宣布的「加息」。

美聯儲的加息、縮表再加本月初剛通過的稅改,已經給我國保持匯率穩定與控制資本外流帶來壓力。央行的動作就是對美聯儲的迅速回應!

如果央行不作回應,導致的結果大概會是這樣:美聯儲加息+縮表=美金升值=人民幣被動貶值=資本外流。這個時候,央行為穩定市場會發行更多人民幣,導致人民幣繼續貶值,資本加速外流,形成惡性循環。

央行加息是有自身節奏的,並非完全根據美聯儲加息進程走。以上只是央行考慮穩定中美利差,另一方面就是我國政策利率確實存在上調需求。

此次小幅「加息」的核心目的仍是,防風險、去槓桿和縮小貨幣市場利率與逆回購利率的利差。

1 防風險、去槓桿一直是今年政策關注的焦點。明年會繼續在控制宏觀槓桿率和金融去槓桿上下工作。如此,流動性收緊和利率的提高就是必備政策,現在小幅「加息」5 個基點,將為明年進一步上調利率打開了空間。

2 一段時間內,短端政策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之間一直存在較大價差。比如7天逆回購利率與 DR007之間一直存在30bp左右的利差,這就給大型金融機構通過央行的逆回購形成套利的機會。此次,政策利率的提高則有利於壓縮這種套利空間,加強公開市場利率對市場利率的引導作用。


數據和事實就不贅述了。一句話,人民幣是被美元滲透的貨幣,逆回購利率上行可以視作央行資產負債表右側對左側的成本對沖,人民幣流動性進一步趨緊。畢竟國際結算和fdi主要依託的還是美元,人民幣國際化不足的情況下無法通過海外招標逆回購去填補流動性,而且過於開放人民幣離岸市場將導致高估的人民幣面臨「被狙擊」的風險。所以,雖然提升利率會讓企業的日子更難過,但是中央tradeoff後的決定,預計未來ppi與CPI走勢將進一步背離,債券市場違約情況進一步增加,股市也將進一步成為堰塞湖,企業融資成本激增,未來將出現一大批跑路、破產或者被併購的中小型企業,市場壟斷程度進步增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