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件煩惱的事。

上小學三年級的侄子,因為一些原因,這個星期暫時寄住在我家,衣食住行都由我負責,順便每晚輔導一下侄子的作業。

好在小傢伙挺乖的,在家裡也不調皮搗蛋,平時喫完晚飯還主動把碗筷端進廚房,很懂禮貌,讓我不禁感嘆姐姐真是會教孩子。

可是一到了每天輔導作業的環節,特別是數學,情況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侄子的數學非常差,稍複雜一點的計算題,都要花上好半天才能算出來,而且結果往往是錯的,到了後面的應用題,則索性連題目都讀不明白,只得向我投來無辜的眼神。

我很奇怪,侄子並不笨,別的學科也沒問題,怎麼一碰到數學就變了個樣呢?

後來給姐姐打過電話,才瞭解了真實的情況,原來姐姐一直注重對侄子的人文教育,但在數學能力的這一塊卻很少涉及。

經過這件事,小貝不禁感嘆,從小培養數學思維,對於孩子的影響真是太大了。

所以,今天小貝打算和家長們聊一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什麼是數學思維呢?

數學思維是將具體的問題普遍化、抽象化為一個純粹數學問題的能力。

幼兒數學教育,通常分為數、量、形三大板塊的內容。

數是指孩子計數、認數能力,對數字守恆概念的認識等等,例如孩子能否正確的口頭數數、能否認識到數字是客觀的,不會受到物體的大小而改變,對於數字的大小排列是否熟練等等。

量是指孩子對數量等單位的認知,以及掌握測量的方法

形則是指孩子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分析和組合能力。

從小為孩子建立數、量、形三大數學概念,能幫助孩子培養數學思維,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減少更多的阻礙。

兒童學習數學,須從他們生活中熟悉的具體事物入手,逐步開始數學的抽象過程。僅僅停留於具體問題的解決不能稱為數學,而不從具體的事物出發或者脫離具體實踐來教授抽象的數學運算,更是違背了數學的本質屬性。

研究發現,2~7歲是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家長應該珍惜這個階段,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那麼,具體該怎樣做呢?

小貝整理了以下幾點,可供家長們參考。

合理利用玩具

比起枯燥的數學題,兒童的注意力還是更容易被玩具所吸引。

其實,許多玩具本身的設計都和數學有關,不如樂高積木等,通過拼積木,能夠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學會計數和比較物體大小。

甚至沙子、橡皮泥這類的小玩意,也能夠幫助孩子建立體積、形狀等概念。

手腦結合,才能更好的鍛煉能力。家長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通過玩具為孩子建立早期數學思維。

將數學融入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都與數學息息相關。例如我們在超市結賬時,需要用到數學,上樓梯爬多少層階梯,也要用到數學。

在平常的生活細節裏,可以有意識的鍛煉孩子的數學能力,比如讓孩子自己核對購物清單,在上樓梯時計數等等。

通過這些實際問題,既能讓孩子領悟到數學的趣味性,也能幫助孩子樹立起信心,鍛煉數學能力。

建立對於數學的認知

學習數學不光是為了應付作業、考試,數學是一門非常有價值的學科。

首先,家長自身應該樹立正確的觀念,切莫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而是要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其次,家長應該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對於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阻礙的孩子,家長應該多鼓勵,保護孩子的創造性思維,通過一些數學遊戲,讓孩子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學習數學是有趣的,掌握數學奧祕的人是智慧的,在人工智慧時代即將到來的趨勢下,擁有良好數學能力的人才將會更具備競爭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