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特 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

  《紐約時報》把他定義爲:反主流文化運動的經典作家,《英國衛報》認爲他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文者之一。他就是20世紀最富有想象力的文學天才——庫爾特 馮內古特,一代美國年輕人心目中的精神偶像。

  不能給孩子們做壞的示範

  2007年3月,85歲的庫爾特 馮內古特在家中不慎跌倒,傷及腦部,4月11日去世。這個酷老頭沒有食言:不自殺,因爲不能給孩子們做壞的示範。(事實上他多次爲自己設置過各種死法,並覺得海明威的死法全無創意。)

  馮內古特說他最喜歡的自殺方式是:駕着飛機,全速撞向乞力馬紮羅,一切都很美好。

  馮內古特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菸民。他從十二歲開始就加入菸民行列,到八十幾歲還在抽。對於抽菸這一嗜好,他說世界末日的到來不會那麼快,吸菸是一種相當有保證、相當體面的自殺方式。

  今天是庫爾特 馮內古特逝世12週年。這位大師身上的標籤有很多:酷、反叛、分裂、抑鬱、想象力豐富、聰明、淵博、黑色幽默……

  那馮內古特到底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就好像我們讀他的作品,感受是複雜的,很難歸類,既科幻又現實,既荒誕又嚴肅,既絕望又充滿着強烈的愛。

  馮內古特的作品中那種“大雜燴”的感覺,跟他本人的奇特經歷有關。

  他出生在1922年美國的一個德裔家庭,從小接受的是美國人的教育。其父親是建築師,後來經商,但趕上了經濟大蕭條,整個家庭陷入危機。1944年,他放棄學業,入伍參戰。回家探親期間,患有抑鬱症的母親選擇了自殺。那年馮內古特22歲。

  馮內古特的家族留給他的死亡陰影,是他一生都沒法驅散的。他的爸爸得了癌症去世,他的姐姐在41歲時得了癌症,他的哥哥是個科學家然後也得了癌症。馮內古特對於死亡熟悉的過早了。

  經歷過戰爭的人很難不抑鬱

  馮內古特在學校裏並不是一個好學生,在康奈爾大學讀生物學的他成績很不理想,正是快讀不下去的時候發生了珍珠港事件,他主動參軍去了戰場。二戰結束後,他結婚並回校補讀了人類學碩士學位。(不過還是沒畢業……)

  戰爭期間,馮內古特在德累斯頓被俘虜,這段經歷在他內心揮之不去,成爲日後他作品中的珍貴資料。

  後來記者採訪,馮內古特說當時德國士兵看了他的名字,驚訝說你是一個德國人,你爲什麼要跟自己的兄弟作戰打。他一臉的詫異,覺得這個問題無知又可笑。

  《五號屠場》裏特別提到了這段戰俘營經歷。德累斯頓是一個完全沒有戰略意義的中世紀小城,這裏有一羣英美戰俘,但一場荒謬的轟炸竟把戰俘營炸光了,數十萬條生命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判了死刑。

  整個事件異常的荒謬,瘋狂程度令人戰慄。這就是25歲的馮內古特的真實經歷。他是轟炸中唯一剩下的七個美國人。

  經歷過這種恐怖戰爭的人很難不抑鬱,不感到現實社會的荒謬。

  幽默是一種遠離殘酷生活的方法

  馮內古特這個二戰老兵回國後,和大多數人一樣過上了工薪生活,做過不少工作,比如經銷汽車、寫軟文等等。他還以曾經開過汽車經銷公司的經歷調侃了諾貝爾文學獎。他說:我過去是一家瑞典牌子汽車經銷公司的老闆兼經理,後來業績慘淡,公司就倒閉了,那次經商失敗的經歷,大概解釋了瑞典人不給我頒獎的原因。

  一開始寫作,他創作的長篇小說並沒帶來什麼聲望和認可,倒是每週爲雜誌撰寫的短篇小說很受讀者喜歡,而且報酬不菲。

  馮內古特的短篇放在雜誌上總是吸引力十足。敘事乾脆利落,善於營造場景,人物設定有漫畫感,對話精巧,黑色幽默的風格已初見端倪。

  他作品中的幽默背後蘊含着深深的荒誕和痛苦,看出來他是一個非常抑鬱的人。在《沒有國家的人》中,他寫道:

  大笑是由恐懼引起的

  我目睹過德累斯頓( Dresden)的毀滅。我見過這座城市先前的模樣,從空襲避難所出來以後,我又見識到了它被轟炸後的慘狀,我的反應之一當然是笑。上帝知道,這是靈魂在尋找寬慰。

  任何題材都可以當成笑料。我想,納粹集中營的死難者也會發出一種陰森恐怖的笑。

  雖然馮內古特以“徹底的悲觀主義者”自居,但他內心還是有着非常強大的人道主義和愛。這纔是他所有作品的起點——關心人類,希望人類變得更善良。他曾給一個叫喬的年輕人信裏寫到:

  這裏夏天炎熱,冬天寒冷,這是一個圓形的、潮溼的、擁擠的地方。喬,你充其量能在地球上待個一百年左右。我知道的唯一一條規則是:喬,你他媽的真該與人爲善。

  仇視新奇發明的人

  馮內古特諷刺的東西特別多:對技術統治的諷、對現代文明的諷刺、對宗教的諷刺等等。但他並非全盤否定,他只是一直在調侃這一切。他仇視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一種對事物的簡化或概念化方式。

  比如說宗教、科學、情感本來都是很複雜的、有魅力的事情,但現代社會迅速簡化了它們,讓人不用思考,變得淺薄,人的自由意志也就無從談起。

  他說他的科幻小說是爲了讓人類看清楚科學是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以及如何考慮其中的好壞。

  馮內古特書稿

  身爲教授的馮內古特

  出身人類學的馮內古特還在大學裏教授一門創意課——“故事的形狀”。

  他一上講臺就畫了一個橫軸,一個豎軸,告訴大家一個故事的形狀是什麼樣的。正域代表這個主人公的命運很好,很開心;負域說明他的運氣很一般,生活很悲慘;橫軸是故事的開始和故事的結尾。

  然後他一邊講灰姑娘的故事,一邊開始畫線。當灰姑娘遇到王子(線越畫越高),又弄丟了水晶鞋(線懸崖式下降),最後王子找到了她,幸福的在一起(線反彈,在正域裏無限上升),他說很多故事都是這樣的形狀。

  《哈姆雷特》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哈姆雷特是從負域開始的,一直都在低潮沒有大起大落,最後也沒有交代結局。所以他覺得《哈姆雷特》更偉大,因爲這更像世界上所有的故事,人們沒法知道生活的真相。他說所以你不能以爲遇到了一個王子,那就是好事,或者你的玻璃鞋不見了就一定是壞事。因爲人類的侷限性,結局你是看不到的。

  荒誕不經的故事

  第一部體現馮氏黑色幽默的長篇是《五號屠場》。主人公畢利是一個外表荒唐可笑又玩世不恭、但意識十分清醒的人。他眼裏滿是對世界的預見和警告。故事中,畢利穿梭在四度空間的人,目睹了各個星球發生的諸多事件,以及地球上人類進行的一連串的“自殘”事件。

  馮內古特自畫像

  《貓的搖籃》從“原子彈之父”霍尼克博士的三個人講起。霍尼克是一個對現實生活和人類命運漠不關心的物理學家,在製造了原子彈之後,又研製出一種“九號冰”,它能使一切水分瞬間凝固。博士死後,他的三個子女私分了九號冰,用在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其中,大兒子把它獻給加勒比海一個島國的統治者,換得高位。而該國的統治者和宗教領袖勢不兩立,社會政治極度混亂,最後上演了一次決心意外的飛行表演,失事導致九號冰宮從空中散落,造成了世界的毀滅……

  這個幽默荒誕的故事背後,是人類不計代價的瘋狂追求。人類的愚蠢與技術一起統治世界時,將會發生多麼可怖的事情。

  同樣戰爭題材的荒誕喜劇《奇愛博士》劇照

  在《2081》中,馮內古特杜撰了一個走向極端社會公平的世界。由於憲法第212修正案的實行以及美國缺陷裁定將軍的不斷監督,所有人都變得很平等:強壯的人要負重;美麗的人要戴上面具;聰明的人要戴上一種特製的聽筒,裏面會不斷髮出刺耳的噪音來幹擾他們進行思考。

  這個故事不禁讓人反思:這是我想要的“人人平等”麼?

  也許到那一天,我們都擁有了一樣的心智,一樣的幸福,但同時也變得一樣平庸了。

  楚塵文化即將推出《2081:馮內古特短篇小說全集》。這是國內迄今爲止收集最全的一本馮內古特短篇小說全集。合集包含98個故事,呈現大師66年創作生涯的所有線索。對於資深書迷和馮內古特感興趣的讀者一定不要錯過。

  《2081:馮內古特短篇小說全集》

  [美]庫爾特 馮內古特 著唐建清 小二等 譯

  中信出版集團 | 楚塵文化

  定價:168.00元

  即將上市,敬請期待

  編輯 | 小文

  閱讀,讓一切有所不同

  歡 迎 關 注

  楚塵文化

  本欄目內容是新經典與朋友們的友情互推,推薦文案由對方提供,由本平臺把關,但並不代表新經典觀點,請大家獨立思考,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的公號關注。謝謝大家的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