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历无法完全代替农历吗?


其实,我们可以问「为什么我们不采用单一历法」。

本质上,历法就是个时间坐标,采用何种历法都一样。不过,历法有个文化的问题,也有个便利性的问题。

基本上,汉族地区采用单一的农历是可行的(两千多年用下来,证明可行)。但少数民族地区,还是会使用伊斯兰教历、藏历等。

另一方面,中国人生存,需要把东西卖给欧美,因此欧美采用的天主教历(即公历)也是把握产销周期重要尺度。


因为奉历法以定正朔(狗头)

嗯,好吧,认真说一下。

现行的阴历与阳历的确是不能互相取代,也没必要互相取代。

所谓「历法」,是指通过观测天象运行的规律,来预订年月日的间隔。

而按照所观测主体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太阴历」与「太阳历」两种。

「太阴历」是以月球受光面的圆缺晦明变动为基础,利用月球运行周期为标准制订的历法。月相的观测是确定「日」(一昼夜)的重要手段,而月亮运行的平均周期是29.53日。太阴历就以大月(30日),小月(29日)相间来调整,以保证月初必朔,月中必望,通过把月相与日期联系在一起,能够保证「积日以成月」,这就方便了人们日常的农事生产与生活,基本上做得到见月相而知日期,见日期而知月相。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因为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周期(354日或355日)的话,与太阳运行周期(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明显不符,平均每年要少11天左右,这就势必会扰乱月份与春夏秋冬四季的对应关系。

而太阳历则不同。太阳历是根据太阳的回归年周期为基础制订的历法。现行的公历是以1582年由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的「格里高利历」为基础改进的。「格里高利历」测定的太阳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又确定「四年一闰」的原则纠正误差,提高精度,预计要每3320多年才会有一日的误差。与太阴历相比,太阳历可以使得四季与月份形成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但与之相应的,太阳历的日期与月相完全脱节,日,月运行的规律就完全被割裂了。

为了调整太阴历的缺陷,中国很早就采用了「阴阳合历」的折中办法,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来调整四季,又通过「十九年七闰」的办法来「积月以成年」。

总而言之,「公历」(又叫阳历)是中国采取的国际大多数国家采用的通行历法,它依据太阳周期制订,四季月份的对应关系较为固定,不受地域间隔的影响,其记日的作用更明显(比如通常的「国庆节」都是公历的节日);而「农历」(又叫阴历,实际是阴阳合历)则是中国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自行发展出的历法,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具有实际意义(比如二十四节气,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传统节日多是农历)。


不是是否可以替代的问题(纯理性角度),而是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文化属性),现在很多老外还兴起来过 中国的春节呢 ~


明日大寒。

日月盈昃,时移世异。


不知道国历是什么。你说的是阳历吗?也叫公历,是西历,相对应的农历是中国古历。

在中国古代历的地位甚至在法之前。在西方也差不多,例证哥白尼。中国古代宣传君权神授,历法象征神的旨意,关乎历法都是大事。中国也有阳历,有些历法比现行公历即格里高历还要优秀。中华民国之前一直是阳历与农历并行。立春是阳历的第一天,也是春节,生肖更替的这一天,民国时改用格力高历,古阳历废止,农历保留了下来,春节改为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是阴阳合历,以夏历(阴历)为基础,改造而成。直至今日,农历已没有实用价值,在实用方面可以被公历完全替代,但是农历中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公历中是没有的,元宵节,中秋节也只有在农历八月十五才是月圆,这是公历无法替代的。民国时,之所以保留农历,是因为民众希望中国人有自己的年。农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而且当今政府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农历不能废止,也不会废止!


岁是恒定的,年是变化的。


现在所谓的公元纪年,个人觉得就是为了方便和外国人交流而已。而在中国,真正实用的是黄历,以前叫皇历,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东西,有天文,气候,节气,生活禁忌等,指导人们生活,耕种。在道教还有道历,是以黄帝元年为纪元,演算法是在公元纪年上加2697年。


知道二十四节气吗?还记得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吗?

这些都是文化。它们不仅仅是日历,更是一种天气预报(*?????*) ??


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而且主要是汉族习惯性的过春节,是按照农历来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