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很多人把土地一畝地一年500 塊的價格把地給別人種,自己去外面務工。


現代我國的農村土地政策是二權分立的(為了不贅述,我只從1978年開始說):村集體有土地的所有權而農民有承包經營權。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性質又有了新的變化。

目前是村集體有土地的所有權,而農民有土地經營權(承包權已經有名無實了,因為國家在胡主席的任期內已經免除了農業稅,農民無需向國家交稅,也就無從談起承包權。個人愚見)

這個土地政策剛開始肯定是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它短期內使我國絕大部分農民同胞得到溫飽,它的功勞有目共睹。但是經歷四十餘年的發展,社會已經有很大不同了。曾經的我們

或許只需溫飽即可,耕地時候有個牛就行,娶老婆只求一個女的就行,交通工具只求一個馬車,住的只要一個瓦房就能很滿足。但是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土地承包四十年的發展

,我們的要求是:對於喫,我們講求喫的好而且健康;對於穿,我們可不是能遮住體就行,我們講求穿名牌;耕地呢,我們根本就不想耕地了,為嘛?因為一斤小麥居然沒有一瓶礦泉水貴!

你給我開輛坦克耕地我也不願意啊!老婆講求漂亮和在朋友面前有面。還起碼有個十幾萬的車,住電梯房、地鐵房。囉嗦這麼多,主要目的就是說種地已經嚴重不能創造出我們富足的生活了

。所以你只要留心就會發現,現在的很多農民不想種地了。那他們幹什麼呢,謀生!各種謀生。比如15年前,農民冬天農閑了開始去外邊建築房子了。一個冬季大概能幹兩個月,開始能掙

個一兩千塊。之後越來越高,現在一個冬天整個兩萬都可以。甚至技術好的老師傅,刷個牆,鋪個磚倆月搞個三五萬!你再看看種地,以我老家河南開封來說吧。開封地處華北平原,沃野千里

土地之肥沃上可種山藥下可種小麥,中間還能種水稻、花生、大蒜、白菜、包穀、棉花、紅薯、辣椒、蘿蔔白菜。但是種不出富足、更種不出小康。舉個例子,我們這地方一年能種兩季莊稼。秋天到了

收穫了玉米後,大地小滄茫,視野很開闊。你看向遠方,有三三兩兩的農人在忙碌。他們有的在撒肥,有的在耕地,有的在播種。播種是使用的機器,一次能播個十來行小麥,辛苦三天終於把

自己家裡五畝地種上了小麥。時間比白馬過小縫隙還快,眨眼開春了。小麥也長到了膝蓋深了,大地綠油油的十分好看。農人又該忙著灌溉、施肥了。又過上一陣子,小麥開花了,淡黃色、

淡白色、淡黑色、淺綠色大小如穀粒。你湊近一看,白色和黃色還正常,我擦!那些黑色和綠色的居然是蜜蟲!壞了,不能讓蟲子把小麥花喫光啊!怎麼辦?打葯!一個個農民背著葯筒(四五十斤重)

,手裡面搖著噴頭,忙活三天能打完所有二十畝小麥。等到終於五月份到了,小麥成熟了。遍地金黃,似黃金!再來一陣風,風吹麥浪人似在黃金的海洋中飄蕩!此情此景,我。。。。。不想

吟詩一首,因為我不是宋曉鋒!我沒工夫賞景,我只想我的麥子該收了!聯繫一下收割機,看看哪家便宜。有的一畝地收完給你要五十塊錢的收割費用,有的只要三十五。你要找那既便宜又

幹活地道、認真的人。否則,你本該一畝地收個一千斤的,結果就收了八百斤。剩下的哪去了?掉地裏了。辛苦半年不說少收200斤小麥,等你種下玉米後,你的二百斤小麥又來跟你打招呼了。

讓你的五畝玉米變成五畝玉米+小麥!有人可能說,哎呀那不挺好啊!好個屁,你以為那小麥還能結穗啊!他們長到一半就死了。你在看你的玉米,被小麥奪走了光和養分,骨瘦如柴,等秋天

給你結個跟麥穗一樣大小的玉米!新鮮不?刺激不?等小麥收完之後,你把他鋪在道路邊上晾曬,看著一地的麥粒由衷的欣慰。你就計算了起來,一畝地1000斤,五畝地5X1000=5000斤。一斤

按照上一年的價格1塊錢一斤,那就是五千塊啊!哎,比我鄰居的五畝地高出了五百塊呀,他個傻缺不會種地!嘿嘿,呵呵,呵呵嘿嘿。正在這時候,有個賣飲料的小販來了,喊著:雪糕冷飲,

雪糕、冷飲。你想,這麼熱的天,真渴。買個雪糕喫吧。你:雪糕都多少錢一塊?小販:有一塊的,兩塊的,三塊的,五塊的。你要哪種?你一想,我擦一個雪糕又不解渴,還要一塊錢起步不要了

你:飲料都有什麼?小販不耐煩:一塊的康師傅、兩塊的農夫山泉、三塊的冰紅茶、四塊的脈動。你:康師傅是冰的嗎?小販:冰的很呢。你:扔給他一個鋼鏰,來一瓶!當你迫不及待擰開

準備一飲而盡的時候,你身後突然傳來了一聲「叔叔~」,它使你不得不放下舉著康師傅的胳膊。你一轉身,看到了你本家哥家的倆孩子正巴巴的看著你呢。哦不對,是看著你的康師傅呢。「叔叔

我們也渴!」,你一轉身想說人家都走了。但是看到那個小販還在你跟前穩穩的,他抱著看你表現的樣子正看著你呢。你心裡那個恨啊,怎麼還不走,OOXX,。。。你:好吧,那你們也喝水吧?

他們:「叔叔~我們想喫雪糕!」你:那好來倆一塊錢的雪糕吧 他們:「我們想喫三塊錢的,因為有小勺子可以挖著喫」你:(心想)小兔崽子,還挺注重邏輯思維啊 小販還在看你。你無奈的

說:好好好,給他們倆三塊錢的!看著小販和倆熊孩子蹦蹦跳跳的背影,你的水也只喝了一半,沒胃口了吧!我剛剛花了七塊錢,七斤小麥啊!忍不住你有徹底算了一下。五畝地5000塊錢,拋出

我五畝地的投資:耕地、扒地、施肥,播種,灌溉、打葯、收割,所有的花費大概在一千八塊左右(這裡面可沒有算人工費)。5000-1800-7=3193塊 這是五畝地半年的收成。一畝地合638塊錢。。

過了半月,來家收麥子的小販來了。你問今年麥子怎麼收啊?小販:8毛一斤 你:什麼啊,上一年不是還一塊錢一斤的?小販:今年貿易戰呢,出口不好了,這個價格已經是高的了,再晚幾天還不知道

啥價格呢。你:你們這些商人啊,沒有一個實誠人!凈騙我這老實人。你看我的麥子多好,顆粒大、飽滿、這顏色還正。用你們的話叫啥~~~來這,,對叫色澤飽滿!最少九毛,少一分都不賣。

小販:哎,收了真不知道能不能賺個跑腿錢,中吧,看了大半晌了,不要也不合適。給你9毛。賣完五畝麥子,你想之前算的不行啊。從來,3193X0.9 = 2873.7塊。仔細一想這種演算法有毛病啊!

從來:5x1000x0.9=4500 4500-1807 = 2693塊!這是五畝地半年的收成啊!!!還不帶人工費。一斤小麥不如一瓶康師傅貴啊!下半年的玉米大概一樣兩三千塊錢。五畝地一年大概五千塊。

一畝地合一千塊多點。這是最懶的方法,有的人聰明一點,種地瓜玉米=一畝地一年(地瓜一畝6000斤可賣X0.4=2400-投資400塊=2000+玉米500=2500)。這是好的年成,不好的時候地瓜一斤

一毛錢。種大蒜等風險高一點的(主要是價格風險)好的時候純收入能達到三千多一畝,但是也有可能是仍的那都是沒有人要。風險自己考慮。一年一畝地再怎麼折騰,最高也不會超過五千塊純收入。

所以農人都不願意在家種地了,他們更熱衷於去南方等大城市打工。男性,18-60歲之間,年輕的進廠,一個月不整個5、6千?或者上建築工地,一月不整個七八千?上了點歲數的,找個家庭工廠

包喫住,一月怎麼也得四千塊錢。說句不好聽的,送個外賣一月不會少於三千五。而且再大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好,住的方便。購物、買菜各種方便。還能見見世面,多好。女的呢,17-55歲

年輕的進工廠,或者做銷售、導購,保姆。上了點年紀的做個保潔、綠化員。在城市怎麼也得不少於兩千塊吧。以一個四口之家來說,四口人16畝地。要是種地就得在家倆人。要是不種地,

都去外面打工,把地包給別人種一年500塊。500x16=8000塊。四個人,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四千塊,4x4000x11=176000+8000=184000塊。花銷照著四個人一年4萬四。(拋開有些人

比較仔細的情況)還有14萬塊。這可比種地強多了,而且不論你做什麼,有了工作經驗後,工資會更高。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種地了。


最主要的是不賺錢。

第一,農業有多重風險。首先是市場風險,供需每年變化很大,價格貴賤幅度很大。其次是自然災害風險。

第二,規模不夠,每家每戶沒有多少土地,最多可以保障口糧。

第三,勞動強度大。付出與收穫不對等。


這個問題提的比較好。我老家西南一個農業縣主產冬早蔬菜。以我們那裡的情況來說,有一部分人種地(包括老年人還有年輕的一部分,他們為什麼種地,老年人年紀大了出去不好找工作,我家就屬於這樣的,或者有一部分家裡土地多的會選擇在家種地。年輕的或多或少會一點種植技術稍微賺點錢)但每年還是有大量的人外出打工,因為大部分年輕人都不選擇種土地因為賺不到錢,種土地風險太大(假種子,真假農藥化肥賣給你,菜價不穩定會經常爛街,或者菜價高了有菜霸強買強賣或者壟斷整個蔬菜交易市場18年嚴打這種情況稍微好一點了但不確定以後會不會出現,還有一個問題我們這裡天氣不是很多晝夜溫差很大,對種植很有影響)以我身邊的2個朋友種地來說虧錢了,一個是菜價不好導致差農藥化肥錢,他家土地少包了一些土地來種使種植成本上升結果菜價不穩定導致虧損。還有一個朋友回家種了2年的葡萄倒差錢原因是種植水平的問題,葡萄不結。就說這麼多了,為什麼答主不種土地,因為種土地風險很大而且不穩定,答主在外面打工但是工資雖然不高但是穩定啊!而且有企業給我買保險,看病又花不了多少錢。新農合報銷又低,就寫這麼多了,如果要種地,等我財富自由了可以回去種著玩玩……


他們啥時候都不想種地,不是現在才這樣滴。我這輩子就沒聽見一個農民自豪的說起自己的職業來,都很看不起自己的職業。


在農村與老人聊天得知,目前種植意願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糧食價格的平穩與生產資料的上漲的不對稱性。

有句俗話說「糧賤傷農、米貴傷民」

如何處理好糧食價格與種植成本卻是一大難題,其中種植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農田地租和人工成本。同時這兩項也有差異:

1、農田租金

農田租金往往有協調的空間。目前國家對農田種植的補貼就是鼓勵大家利用好農田,但由於種地利潤不高,許多不願意種地的人便將農田以一定價格租給種地大戶。在種地利潤下降的同時,農田租金相對會下降或可以協商。

拿我們當地的養殖小龍蝦的魚塘租金與水稻農田租金對比,小龍蝦由於利潤高,池塘租金高達500元/畝,而糧食價格利潤低,農田租金為100元/畝。

2、人工成本

在現階段的農業情況下,僱人幫忙比如插秧、打葯等人工成本佔據了農田成本較高的支出,按照我們當地每畝地利潤500元計算,一個插秧工插秧一天人工接近200元,還要生活支出,這樣算下來,一畝地請2次人基本就要虧損。

農業人工成本高的原因是:

1、農村空心化導致農村人口少,勞動力稀缺,且這些勞動力基本上是年齡超過50歲的人,農業勞動力可選擇性不大。

2、農業很辛苦。從事農業的人都是老一輩喫過苦的人,許多年輕人沒有真正幹過農活,特別是插秧需要長期弓著腰,許多年輕人並不願意喫這個苦。

既然人工成本這麼高,機械化可以解決嗎?

全面實現機械化看上去是個不錯的解決辦法,和老農民聊天后得知,就算實現了機械化,種植糧食收入也不一定增加,因為產量上不去。

拿插秧來說,由於南方耕地的原因,適合全面採用插秧機的耕地少,就算耕地通過平整後可以採用插秧機進行插秧,但機械化插秧的畝產量卻沒有人工高。

比如在一畝地裏,秧苗的高低與稀疏通過人工插秧的方式可以精準控制,而插秧機在一畝地裏若有幾處沒有插好,則長出的秧苗會高低不平,導致產量下降。我們當地採用插秧機插過的農田,往往還需要人工去進行人為修補。

農田種植越多就越好嗎?

起初瞭解到美國農場運作模式時,很羨慕,覺得一個人運作一個農場應該是中國以後農業的發展趨勢,但稍微深入瞭解後,問題卻並不簡單。

首先,中國人口眾多耕地面積的限制。我們老家農村以小組為單位,我們村小組農田160畝,人均耕地為1.5畝,理論上說所有的人都不種地,有1個人承包了這160畝地,利潤會最大化,但深入瞭解後,在農村往往一個人無法實現這麼大面積的種植,因為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必定增加人工成本投入,人工成本的增加將導致種植利潤的下滑。

如果以村的農田總數作為一個整體,農民糧食種植面積是呈現正態分佈的,也就是種植利潤伴隨種植面積是先增加後減少。

村裡種糧大戶說,在村裡種植30畝-50畝相對來說利潤合理,面積再大,利潤可能並無明顯增加。

按照農民提供的數據,種植50畝農田,稻穀價格按照當地收購價1.1元/斤,畝產1300斤計算,種植利潤每畝500元,純收入為2.5萬元。顯然農民糧食種植收入偏低。

需不需要鼓勵種植?

國家應不應該鼓勵糧食種植?答案很明顯。比竟中國是人口大國,有14億人口,這麼大的人口數量需要龐大的糧食產量支撐。完全依靠進口是無法解決整個國家糧食需求的,我國居民對蛋白質與食用油的需求就促進了每年進口近1億噸的大豆量。主糧依賴進口將難以滿足整個國家糧食需求,同時存在貿易風險。

糧食價格的低迷會導致農田屬性的變化:

1、農田用處的轉型,比如當地農村對農田的挖掘轉型到小龍蝦養殖。

2、農田的荒蕪,也有部分農民直接將農田拋荒,生長雜草。


當然是因為種地收入太低了!我老家在關中平原,在陝西以前農耕社會的時候也算是白菜芯的富庶地區。我們那塊人均耕地大概1.5畝吧,以前都是一年兩季,一季冬小麥,一季玉米。現在玉米基本沒人種,因為算下來虧本;小麥還種,算下來一畝一年能收入500元左右吧,一個五口之家8畝地,一年種地收入4000元,你說夠幹啥的?好在現在機械方便,佔用人力少點,老人在家應付了,有點收入也算聊勝於無吧。所以現在提倡土地流轉,以便土地集中能夠規模經營。我們村的土地去年流轉價是一畝800元每年,明顯比自己種划算呀,所以大家流轉積極性很高。獲得大家土地的人也基本都用來種其它經濟作物,種糧食的話會虧本。


歸根結底就是經濟價值對比的巨大差異。單純種植糧食,黃淮海夏播區兩年三熟的耕制,一畝地就純剩1000元,小農經濟,沒有規模化帶來的成本降低,也就沒有典型的收入提高。出去打工,一個月怎麼也要1500元吧,小農經濟下的收入對比是造成這個的主要原因。

中國的農民是淳樸的,是勤勞的,是能喫苦的,每個人都有嚮往美好生活的權利,同等的社會條件下,子女教育、老人醫療、自身發展的壓力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農民並沒有減輕一絲一毫的壓力,如此,去追求更高的經濟收入就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因為不賺錢,一畝地賺兩千塊錢,三畝地才賺六千塊錢,還不如出去打工呢


卸了個腰

首先聲明我不是農民

簡單而言就是兩個字: 浮躁


看了下評論, 我承認我沒有種過地. 但是我感覺種地也是生存的一種方式, 都是工作.

如果是想討論以價值來衡量是否應該種地的話, 那還請您另請高明吧


分割線

我並不是為了討論種地能產生多少價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老一輩的人還在種地, 小年輕都覺得種地不賺錢跑出去打工.

說極端一點, 一個是為瞭解決剛需, 一個是在滿足溫飽的情況下想去賺更多的錢

目的不一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