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有一個詞開始升溫——

中國風。

縱觀所有春晚節目單,熱熱鬧鬧各種“國風”。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張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2張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3張

央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

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形式被開採。

其中,摻雜不少“假國風”。

一窩蜂的古裝劇,披着國風外表,粗製濫造;

以至廣電總局發布新規,“最嚴限古令”。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4張

圖片來源於虎嗅網

劇集之外,也有人瞄準了綜藝。

依然打着國風旗號,瞎搞胡鬧。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5張

該不該限,該不該發揚。

首先,必須搞清一個問題——

什麼是真國風?

穿古裝,梳發髻,配樂中插點傳統樂器……

這就是中國風?

古風≠中國風。

提起中國風,Sir首推的不是劇集、綜藝,或者節目。

是動畫。

31年前,它送到國外,拿回至今國產動畫界唯一一座國際A類電影節獎杯。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豆瓣1.5萬餘人打出9.3,獨佔國產短片鰲頭。

即便再過50年,它都值得被安利——

《山水情》

Feelings of Mountains and Waters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6張

中國水墨動畫經典作。

有多牛逼?

上圖是《山水情》市面上能找到的唯一一張海報(法國版),且它已經在某收藏網站擁有自己的編號……

絕版貨。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7張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當年開始這個項目,完全是沖着拿獎去的。

拿出看家本事,動用自家大才,請來專業大神,創作出這部“沒法模仿、更別提超越”的動畫絕唱。

拿下包括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蘇聯第一屆莫斯科國際少年兒童電影節勇與美獎,蒙特利爾電影節最佳短片,印度孟買國際短片、紀錄片、動畫片電影節—最佳童話片證書獎等9項國內/國際大獎。

跟要拿去參賽的第一版不同,我們看到的成片,更簡、更輕。

19分鐘,故事三字可蔽:山、水、情。

一日,深山,大霧。

只見山路間,雲氣氤氳出一白影。

那影子踉蹌,踱到山腳下的河邊。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8張

再一看,原來是位青衣白袍的長者。

他懷揣一長物,神色黯然。

忽然,遠方飄來的悠揚笛聲引起了他的注意。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9張

笛聲來自何處?

正常套路,下一個鏡頭應是笛子的特寫。

但它不這麼做。

——曲徑通幽,纔是我們東方的哲學。

按下不表,反而順着笛聲轉場到第二個場景。

笛聲過處,水波驚動。

河邊蘆葦盪裏幾只大雁也被嚇得竄出。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0張

船伕來渡人了。

近看才發現,那船伕身量矮小,一頭齊脖短髮,肉臉微紅,竟是個小少年。

笛聲,也發自他嘴叼的一管葉笛。

上船、渡河。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1張

感受到了嗎?

魅力不僅在山水畫的形式,更在每個鏡頭的銜接與思路。

笛聲是接頭信號,飛鳥、水波,代表船在靠岸。

幾個意象,把一場簡單的渡船戲表現得輕盈、優雅。

這一路,老者抱着手裡的長物,垂頭一言不發。

船停靠岸也渾然不覺,像有心事。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2張

一上岸,果然有意外。

老者還沒邁幾步路就一個踉蹌扎倒在草堆裏。

懷中長物脫手而出,發出聲弦動的“嗡”響。

原來老者是位琴師。

少年郎見狀,忙上岸救人。

情,是老琴師和少年郎因樂而起的師徒情。

近19分鐘的故事,交代了師徒二人從相遇到分離。

可惜,這幾乎是國風動畫的絕唱。

《山水情》再難有同類作品出現了。

一是製作過程復雜。

彼時的水墨動畫,不是那種用電腦做好後,加一層水墨特效就能做成。

它經過了多道工序。

先是畫。

《山水情》是有原畫基礎的。

(開場的第一個畫面,老琴師站在江邊等船就是吳天明原畫)

導演組特意找來吳天明(《百鳥朝鳳》導演)負責人物設計,山水畫教授卓鶴君繪制環境景物,畫出關鍵情節。

我設計的人物在運動的時候是上美廠的老師畫的,但我為人物做的設計很細致,漁家少女撐船、師徒彈琴的鏡頭,我把能畫的動態全部都畫出來了。

——摘自人民網吳天明採訪《吳山明卓鶴君,成就水墨動畫大手筆》

有多細?

從頭,細到指尖。

稍加觀察就能注意到,師徒倆彈琴的指法能和配樂完全對上。

精細背後,是一點一點地把耐心磨厚。

底稿有了,人物/場景變化的每一幀再由動畫師繪制,形成動畫後,將其合成在原畫幅中。

這麼看,似乎也沒多難。

但水墨最難做的,是着色。

水墨畫在同一張紙上,動作先後直接影響了顏色的深淺,所以上色要分層。

同樣一頭水牛,必須分出四、五種顏色,有大塊面的淺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邊框線中的焦墨顏色,分別塗在好幾張透明的賽璐璐片上。每一張賽璐璐片都由動畫攝影師分開重複拍攝,最後再重合在一起用攝影方法處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在螢幕上所看到的那頭水牛最後還得靠動畫攝影師「畫」出來。

——摘自經濟網《分析國產動畫從傳統到國際化特色的演變》

僅是這道工序花費的時間,都夠製作四五部同樣長度的普通動畫。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3張

如今,誰還會如此“死腦筋”?

不光製作難。

別看《山水情》只有倆角色,故事呢,又平淡。

但人家能成為“最爭氣的國產動畫短片”,是因為耐看。

第一遍,故事簡單。

呵呵,細節都留在了看不見的地方。

所以第二遍再看——一點都不簡單啊!

原來,老琴師最開始就暴露了自己的人設。

這是個愛琴且精通樂理之人。

老琴師到山下等船,岸邊來風,他用袍子一把捂住琴,生怕濕氣浸壞了琴。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4張

下船暈倒,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四處找琴,找到後檢查摩挲一番。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5張

老琴師在開頭表現出的鬱鬱寡歡,不難推斷,是在抱憾自己年邁,眼見琴藝要失傳。

但。

老琴師的愁態,卻有兩次消失的小瞬間。

一次是他在岸邊護琴;一次是獨自在船頭低坐。

無一例外,消失都是因為,聽見了少年的笛聲。

他擡頭、斜瞟的動作,Sir都能猜到他OS:這小夥,還不賴嘛。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6張

沒有角色的畫面,也在助推敘事。

幾個空鏡,第一眼掃過,無感,不過是濃淡變化、場景切換。

再瞅,深樹(夏)、紅楓(秋)、白屋(冬),好一齣四季。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7張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8張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19張

即便只是在一幀畫面裏,你也能看到作者的巧思。

比如這張,少年夜彈。

怎麼知道是晚上?

瞧屋邊那一抹波光粼粼的黃,不就是當空的皓月,投在水面的倒影?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20張

反覆看,它反覆給你驚喜。

中國風有一個最重要也最微妙的技巧——留白。

留多了,內容空洞;留少了,缺少韻味。

《山水情》就完美掌握了其中的分寸。

就說水。

我們的觀念裏,你想讓我看到水,只有一個原則,越逼真,我越相信。

水波、水草、魚、剔透的水體。

可《山水情》的水,偏偏藏着。

河面本來一點線條都沒有。

但船一動——

輕逸的曲線一動,畫布成了河。

寥寥幾筆,四兩撥千斤,水跳出了畫面。

這比多精緻的CG特效都管用啊。

當代影視劇偽造中國風,廣電頒「限古令」,相比下這劇已成絕版【Sir電影】 新聞 第21張

這纔是真正中國風該有的後勁。

就像柳永那篇有名的送別詩,人人說最後那句孤獨入骨。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可Sir卻偏好上一句。

酒醒後,發現周遭只剩——

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種孤獨,“不說”比“直說”苦。

而這“不說”,纔是我們如今難找回的中國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