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不滿”寧德時代將倒向日韓 國內車企“倒戈”的日子快來了?

長期以來,寧德時代是吉利汽車在全球範圍內最主要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吉利現有的幾款新能源車型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全部都採用了寧德時代的電池。而如今,作爲目前國內最大自主品牌汽車生產商之一的吉利,似乎有些“不滿”現狀,想要改變這一局面。

日前,吉利汽車集團總裁、首席執行官安聰慧向媒體透露,吉利將選定第二家電池供應商,用作備貨供應商。該供應商是日韓企業,雙方將會採取合資方式。這不禁讓人想起特斯拉CEO馬斯克所謂的“不再侷限於松下,而將從多家企業採購電池”的言論。

前不久特斯拉被報道和力神電池、寧德時代、智慧能源進行接洽。據悉,隨着特斯拉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暢銷,單一的供貨商體系已不能滿足特斯拉龐大的動力電池需求,而這種狀況和吉利目前面臨的局面非常類似。

吉利的“勃勃雄心”

據電池中國網瞭解,2019年吉利將引入更多的新能源車型,並大幅度提升相應車型的銷量佔比,同時還將設立專門的吉利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計劃在未來2年內,推出30多款純電動及新能源車型。吉利這是要“幹票大的”。

其實,吉利早在2015年就向外界公佈了雄心勃勃的“藍色吉利行動”,計劃到2020年其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佔吉利汽車整體銷量的90%以上。其中插電式混動與油電混動汽車銷量佔比將達到65%,純電動汽車銷量佔比將達35%。而吉利在2020年所有汽車銷量目標爲200萬輛,這也意味着吉利要在兩年後實現年銷新能源汽車180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超過60萬輛。

這將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也將十分巨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125.6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98.4萬輛(佔比約7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7.1萬輛(佔比約22%)。根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數據,2018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爲56.89GWh。那麼以此粗略推算,吉利到2020年僅純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需求就將不少於30GWh。

寧德時代的“不給力”

據瞭解,寧德時代的產能一直供應不足。寧德時代曾在招股意見書中寫道,“產能不足是公司的競爭劣勢之一。”雖然寧德時代電池產能一直在追趕,但是近年來寧德時代的車企“朋友圈”也越來越大,電池訂單應接不暇,客戶不僅有上汽、東風、北汽、吉利等在內的傳統車企,還有蔚來、電咖、雲度、威馬等造車新勢力,甚至還包括寶馬、大衆、通用等國外汽車巨頭,這使得實際產能近 30GWh 的寧德時代依然產能不足。

爲了獲得穩定的電池供應,吉利加強了對寧德時代的“綁定”。2018年年底,吉利與寧德時代宣佈成立合資公司,按吉利官方的說法是,合資公司將實現吉利電動化車型在動力電池等核心部件的穩定供應。

雖說如此,但對吉利的“胃口”來說是遠遠不夠的,無論如何改變不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要想不被餓着,還得去“化點緣”。

日韓企業的“野花香”

那麼,這次吉利爲何就將目標瞄準了日韓企業,而不選中國本土企業呢?難道是“家花不如野花香”?

事實上,吉利和日韓電池企業早就有合作。據媒體報道,2017年4月,吉利和LG化學達成協議,吉利全資收購了LG南京工廠所有生產設備和製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雙方還確立了後續合作,LG化學將幫助吉利旗下高端品牌(含沃爾沃)繼續升級電池技術。也許是和LG化學這樣企業合作,讓吉利感受到了日韓企業的技術優勢。

日韓電池企業的實力確實不俗。在能量密度方面,松下目前量產的21700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經超過300Wh/kg,在全球範圍內獨步天下。LG化學的軟包技術全球領先,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軟包電池供應商。三星SDI獨創的方形電芯技術,在安全性方面擁有諸多專利,有着超越同行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另外,在產品一致性方面,國內電池企業大幅度落後於日韓。據瞭解,CPK值反映的是電池的品質。通常情況下,CPK達到1.33以上的產品纔可以進行量產,即良品率可以達到99.9937%。據瞭解,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的CPK值通常在1.5以下,而三星SDI、LG化學、松下的CPK值則以1.67爲基礎(良品率可達99.99994%),甚至可達2.0,意味着100萬隻電池裏面幾乎沒有次品,電池性能幾乎完全一致。

相對於國內企業,目前日韓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更勝一籌。據瑞士銀行(UBS)發佈的關於全球動力電池巨頭松下、LG 化學、三星SDI和寧德時代的研究報告顯示,松下21700型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的成本爲111美元/kWh,LG化學的成本爲148美元/kWh,三星SDI和寧德時代的成本均超過150美元/kWh,其中寧德時代遜於三星SDI,位列第四名。

而據業內人士分析稱,正是因爲日韓電池企業在規模化及生產一體化方面下足了功夫,所以在研發同樣的產品時,其質量的可控程度及穩定性指標優異,如果韓系電池企業通過與中國企業合資辦廠,其在中國市場的成本可以降低約15%~20%。

日韓企業不僅有自身的利器加持,在政策方面也有利好。今年3月,國家工信部公佈的第318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韓國三星SDI、LG化學在華合資電池企業三星(天津)電池有限公司、南京樂金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日韓電池企業在技術和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對國內車企無疑有着十分巨大的吸引力,吉利的選擇可謂十分理性。而在產能方面,三星SDI、LG化學和SKI三大行業龍頭,已經在中國佈局了到2020年不低於50GWh的產能,這對未來有着巨大動力電池需求的吉利來說也是塊“肥肉”。

無論如何,眼下的事實是,隨着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逐漸退坡,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成本“壓力山大”。吉利的“親日韓”行爲很可能是一個信號,未來或許將會有更多的國內車企“倒戈”日韓,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成本更優的電池供應商,全球動力電池行業內的競爭也將越發激烈。顯然,國內電池企業面臨的挑戰也將更加嚴峻,當務之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品質、降低成本乃是唯一出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