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對科普的要求比其它任何社交網路都高多了。

我是從人人時代開始關注劉大可的「混亂博物館」,當時還是照片配文字的形式,好幾個相冊在人人上非常火爆,每更新一次都會有大量轉發。可以說,我專業外許多知識的獲取,特別是一些幾何學生物學等學科的知識,都得感謝這幾個相冊。

然而當時的人人上,甚至說,幾年前的國內互聯網上,版權意識還非常稀缺。作者不在意,我們這些讀者也從來沒有深究過那些圖的問題。有些圖標了來源,自然很好,也為其專業性做了背書。有些圖沒有,我們也不會去想這算不算盜圖。畢竟那個時候,連盜圖這個詞很多人都沒聽過。

後來人人式微,劉大可轉戰微博,我不喜歡微博的氛圍,來了知乎。此後便很少聽到他的消息。

再後來,或許是為了擴大影響力,劉大可也來到了知乎。

彼時我也已經開始了零零散散的科普創作,或許是文人相輕,專業內的科普已然看不上劉大可的文字。再加上在知乎上結識了許多更加專業的科普作者,寫的大多是比較硬的乾貨,大多也不會將混亂博物館的文章推送到我的時間線。

再一次聽到劉大可的名字,就是這次退乎的聲明瞭。

一眼掃過去,原罪就兩條:一是抄襲,二是自大,聽不進去意見。

抄襲(或者應該說洗搞?)這個沒什麼好說的,那個年代過來的後遺症。只能說,看來微博的版權意識依舊很薄弱,沒能幫劉大可改掉這個壞習慣。

至於自大這一條,只能說,劉大可這人一向如此。印象里人人上加劉大可好友有三條硬性要求:性別男,學歷高,有文化(還是有趣?太久了記不清了)。當時雖然被通過了挺開心的,但是心裡還是有些嘀咕,這人是不是略狹隘……

我這答案第一句話就在說,知乎上對科普的要求比其它任何社交網路都高多了。這不僅指的是對版權的重視,更是指一種認真的態度,一種peer review的氛圍。

同樣是十萬粉,十萬黑,你在人人,在微博,甚至在bilibili,都可以通過控制輿論搞一言堂,享受粉絲的膜拜。但是在知乎,很難。哪怕你刪光評論,也會有別的答案懟你。哪怕你寫成文章,也會有別人寫文章懟你。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有黑歷史的賬號很難繼續運營下去。而這恐怕這纔是劉大可離開知乎的真正原因。


我也是蠻好奇的。

當時梅洋湯在我點評混亂博物館沒有標註參考文獻和視頻來源的想法下留言,說我也有很多答案沒有標註出處,特別是使用的圖片經常沒有出處。然後我去找出了那些答案,利用百度搜圖、谷歌搜圖功能,對於能找到出處的圖片進行了出處補充。在後來的答案裏,我開始在圖片標題里加入複雜的引用地址,或附在文末。對於實在沒有確切創作者的、很容易搜到的照片之類,我會加上網圖二字。

劉大可同學的做法比較清奇,一方面聲稱對於我的批評全盤接受。

另一方面,對於自己不列出文獻資料、引用視頻出處的行為我行我素。

甚至在微博裏進行如下激烈的表態——

我特意將上圖文字一個個字的敲下來,藉此體會劉大可同學的心境。

……你用美國資本運作的Youtube頻道與我對比,沾沾自喜地來傷害我你拿他們有文獻支持來攻擊我,那我今天就告訴你,我的每一期節目都是我這一輩子所思所學強記在心之後的重新表述,我說得是對是錯你作為專家儘管批評,但我寫的文章就是我寫的文章,還真就是列不出參考文獻。

劃重點——

(1)用youtube上有人付錢的科普視頻與在劉大可拿工資做視頻的混博視頻作對比,是我在傷害他。

(2)指出別人列出了文獻而他沒有,這是我在攻擊他。(3)他寫文章列不出參考文獻。

WARNING:下面你將浪費自己的寶貴的生命在一件不值得了解的事情上。

WARNING:下面你將浪費自己的寶貴的生命在一件不值得了解的事情上。

建議:繼續看這個撕逼的事兒,不如去這個文章裏看看:

雲舞空城:呼籲共同創作《中國互聯網科普生態報告及倡議書 》的一份邀請函?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然而真像他說的這麼輕描淡寫嗎?

從昨晚到今天的回應,他全然迴避了一個關鍵事實:

152期混博中國的領土從哪來?這個4分半的視頻裏,有1分半的內容完全剪切了Youtube用戶Algol在2015年製作並發布的板塊漂移視頻。

我們說,一個視頻材料需要各種剪輯素材。網路上形形色色的視頻剪輯作品比比皆是,各種影視劇紀錄片的畫面一閃而過,配上旁白字幕和音樂,往往就是一個還算不錯的作品。

但是如果1/3的內容全部來自同一個視頻,私以為這大概不能叫做剪切素材了吧?

更何況,板塊運動視頻具有其特殊性,視頻本身的畫面就是板塊運動的核心,就是混博152期節目全部觀點的核心。使用他人製作的板塊運動畫面,等同於引用他人的學術觀點,有必要予以說明。

換句話說,劉大可同學製作的這一期視頻有1/3是直接使用其他人的視頻資源,卻未做任何標註。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你是自己畫的板塊漂移動畫呢。

這樣真的合適嗎?

什麼層疊石、楊子板塊、遼松塊地之類的小筆誤,真的能與這個問題相提並論嗎?

僅從這一期視頻來看,有1/3的內容是直接抄了一個youtube視頻,這總不假吧?

可是沒想到,知乎上偏偏有一個人收集了youtube上各種版本的板塊漂移視頻,被我一眼識出。

之前沒在知乎發過,今天特意發上來——

152期混博抄襲了90秒的原視頻

油管的鏈接:Continental Drift

B站的鏈接:地球33億年以來的大陸變化(板塊運動)

也請劉大可同學摸著自己的良心說,你是不是直接切了90秒左右的動畫作為自己的核心內容,並以混亂博物館節目視頻的形式進行商業利用?

更關鍵的是,在Youtube,Bilibili等視頻網站未加任何說明,聲明片中主要的板塊漂移畫面來自哪裡。

或許劉館長覺得,這樣很ok,畢竟就是參考文獻一般的可有可無的存在。

不加又何妨?


情懷再高大,也迴避不了152期節目有33%內容抄自Algol的視頻並用於商業的行為。而Algol這位大神,很不巧,他那個板塊漂移視頻真就是他收集大量資料親手繪製的,目前他正在基於古地磁數據創作第三版板塊漂移視頻。我甚至一度懷疑他是不是哪位隱藏頗深的地質學家,就像偷偷在youtube傳視頻的Christopher Scotese一樣,動不動搞個爆炸性作品出來。

Algol辛苦creat的視頻,在中文世界裡被館長cut出90秒打上混亂博物館的名頭——對不起,我不爽。

劉館長大概也忘記了,你生造出來的觀點,是塔里木古板塊的位置

沒有人將6億年前塔里木古板塊的位置標在你標誌的位置,除了你和你的混亂博物館。

或者,你給出你的參考文獻,我很有興趣查證一下。

是的,你當然不知道這樣是「大罪」,因為你不明白添油加醋捏造一個似真實偽的「學術觀點」有多可怕。心臟幹細胞的屍體還在城門樓子上掛著呢,這麼快就看不見了嗎。

不過比起前述那一條,這一條其實也就一般般吧。

至於你的這篇稿子有多糊弄觀眾,我正好也想要問問,你的受眾有幾個人知道什麼叫印支期,什麼叫燕山期?你自己又是否知道這兩個名詞的內涵呢?


當然,你並不知道你的標註是錯誤的,你也無力辨析李江海與C.R.Scotese之間學術觀點差異來自何處,孰是孰非,你反正只是隨手畫了一個圈,但你重寫的卻是長達八千萬年的地質變遷歷史。

順便可能也侮辱了一下地質學界?這我還要徵詢一些業內人士的意見~

這個 【劉大可 et al., 2018】,還請笑納。

劉大可 et al., 2018的新觀點

Christopher Scotese在2016-17年的觀點

李江海等,在2013年的觀點

至於那個糾錯視頻,最關鍵的塔里木板塊位置胡亂標註的錯誤不去糾正,把楊子改成揚子就完事了,有趣。咋不說還有層疊石、「原特提斯洋被古特提斯洋取代」、遼松塊地、「黃土高原依然低平」、使用的印度次大陸撞擊亞洲之動畫素材是錯誤的等問題也一併改正呢?

(楊子改了,層疊不改?)


至於說到「承認剪切youtube視頻,但不承認翻譯過視頻中的一個字時」

於是我找來了這兩張圖——

啊哦,一不小心又發現了一個由劉大可et al. 生造的觀點,之前還真沒注意到

當然,備註欄的文字顯然是要翻譯的,而且翻譯結果也就那麼唯一的一個,不過壓在視頻原本的英文上,這也是挺騷氣的做法,好像是想讓人不知道原來的視頻是存在標註的一樣。

這就好像,用「超大陸:羅迪尼亞超大陸」蓋住了「Super Continent:Pannotia」

說好的不糊弄觀眾來著?

至於有些圖片是紀錄片《Your inner fish》裡面的、有些是馬督工答案裏介紹過的、有些圖面是由創作者信息的之類的事情,都懶得展開說。


以下是一個無中生有誹謗污衊劉大可先生的盤旋上升式惡人針對劉大可先生的無聊的公開處刑時間:


多的話也不想說了,我的長微博有人不嫌煩就去看吧。內容差不多,沒這裡豐富。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09576588635694

最後用一大段我之前在與劉館長直接交談中說過的話做結尾倒數第二段:

能坦然面對自己視頻存在的問題,值得讚揚。在我的回答裏,除了指出大篇幅使用同一個youtube視頻資源而沒有給出引用說明之外,另外兩個點我是作為一個地質學準專家的身份在指出問題。我當然不能用自己在本專業上的水平要求你們,這樣既不現實,也不公平。但注意標明引用和資料出處應該是一個好的入手點,首先可以使資料及素材的可信度大幅提升,其次也讓有興趣以你們節目為起點發散下去的人能有按圖索驥的對象。如果加在視頻末尾的成本實在較高,現階段難以實現,或許可以先在解說詞文本的末尾放上標準格式的參考文獻。在中國的互聯網科普圈裡,文末附上參考文獻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無論是知乎,果殼,松鼠會都早已成為默認做法,甚至在悟空問答和微信公眾號也有很多人這樣做。希望你們可以在這一點上早日與大家接軌。

另外我個人倒是可以考慮給你審我專業範圍內的稿件,只要署名即可。批評一二不是要做你們的敵人,而是想看到你們更好的成長。

真正的結尾是三句話:

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不領情。

2.從現在開始,我雲某喵就正式成為劉大可的敵人了。

3.在內容中不標註引用和文獻資料的問題上,我diss的是當前整個中國社會,而不是劉大可這個渺小的個體。搞得好像他有多重要一樣,值得我專門那這個事兒diss他。

拜託,我玩校內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幹嘛呢。


前面各位已經說了很多了,但一部分回答用這個角度給劉大可辯白:

「非授權使用網路資料」一方面是「有些東西很好,又想傳達給大家,又無法免費獲得授權,大家都這麼做的,不然做不下去」,另一方面是「知識的傳播本來就應該突破版權的壁壘,網路資料就應該是無版權的」。

我覺得這完全就是偷換概念邏輯混亂強詞奪理了。

版權有問題,和引用有問題,是兩回事

劉大可主要的原罪不在於版權有問題(雖然版權也有問題),而在於不引用

1、引用,是尊重前人的原創努力是要告訴別人,這個東西最早是這個人做的,這張圖這個表這個論述思路,我是在某個人的基礎上加工/漢化/重組而來的。這除了是一種規範之外也是一種道德,因為你的圖片和視頻絕不可能是你從0開始自己畫的吧哪怕是CC4.0的內容(完全開放版權,包括可以直接拿去商用),也是有某個/些人原創努力在裡面的,你不能因為是開放版權的就不標註引用和出處

用了別人的素材不標註原作者和出處跟偷有什麼區別?這年頭偷東西都這麼理直氣壯了?(截圖來源見知乎問題和作者)

確實,如何選取材料,如何組織素材,這些都有你自己的原創思維和個人努力在裡面,但是你既然用了別人的原始素材,那麼就有義務標出哪些是你的成果,哪些是別人的成果。

有人說,科普哪有那麼多規範。拜託,這和什麼做科普的規範沒有一毛錢關係,這是一個人使用和公開一份材料應當遵守的規範。

用他人的素材而不加引用,這是據他人之功為己有,非常惡劣這是劉大可不可洗刷的原罪。

確實過去和現在依然很多人都不重視標註引用和出處,包括官媒,但錯的就是錯的,惡劣就是惡劣,他人的惡劣不是為自己的惡劣辯白的理由。

2、但合理引用的前提下,確實依然會有很多版權有問題的情況。確實有些很好的東西你想分享給別人,但又確實沒有CC3.0以上的版權,然後侵權擅用,這種情況有,而且很多。但對這種情況,基本的態度是,你要知道這是一種你個人的選擇,即使是無奈的選擇(比如你買不起授權,或者找找不到問誰申請授權),但侵權就是侵權,這是兩碼事。

不是說不能這麼選擇,而是說應該明白任何選擇都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

確實,你可以給自己的侵權很多合理化理由,也可以說你認為網路內容就應該開放版權(而且從個人的角度我也同意),但這些理由都只不過是你自己在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已。就像武俠小說裏搶劫可以認為自己是劫富濟貧,殺人可以認為自己是替天行道,甚至我們讀者常常也能認同,但這和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的法律規範並不矛盾。

不告而取是為盜,你可以選擇盜,也可以覺得自己盜得有理,但也應該明白別人指出了就必須認,該刪刪,該賠賠,而不是「我是為了你們能看到更好的東西我才這樣的,我很牛逼我很無私」,「現在的市場都這樣啊什麼都要符合規範來就沒法做了」。

再多說幾句,有的回答說「科普本來就是二道販子」,本來就不應該有原創

你怕不是對「原創」有什麼誤會吧?

你投入了自己的心血、創意、時間的東西,怎麼沒有原創了?劉大可的混亂博物館確實不規範盜用了很多網路資料,但還是有大量他自己的原創在裡面的,最核心的表達部分,有他的大量原創心血(雖然內容未必是正確的),這誰也不能否認。

確實,科普分為很多種,原創性確實有程度差別。

有些純文章翻譯或者視頻漢化的科普工作確實原創性不強(但這些科普也很重要很了不起),因為你用的還是原來作者的表達。但即使是這種,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原創的成分在。如何把外語的東西本土化,如何用說人話的方式翻譯出來,真正做過的人都知道個中艱難。譯書上也會標明XXX著XXX譯啊,你翻譯的文字也是有你的版權在的,有你的原創心血在的。

而有些通過參考各種資料重新組織材料,按更能為讀者接受的方式來「講好一個故事」,只要合理標註了引用和出處,這就是原創性很高的工作。因為你已經改變了「表達方式」。

文學作品裡,有一種體裁叫做集句,就是把不同人的詩句拼成一首新詩。只要你能不讓別人誤會原句子是你自己寫的,那麼新詩就有你的一部分原創在內,完全可以署你的名字。(事實上這種體裁要寫的好並不比純原創簡單…畢竟帶著鐐銬跳舞,而且多少偏離了「表達」的初衷,更像文字遊戲)

即使是學術論文,綜述也是一種原創,不同的作者也會選取不同的資料,以不同的方式來組織。

非翻譯性的科普,就有點類似綜述。只不過還用了比學術綜述更簡單更容易被讀者接受的語言和方式而已。


劉大可先生是一位優秀的科普視頻混剪家——既然大可先生不喜歡翻譯家的稱呼,那就不提了罷

劉大可先生能保持如此高產,如此堅持地出品《混亂博物館》,首先我要表示一下敬佩,這件事情做了這麼久,非常不容易,正如 Casey 的 Daily Vlog 項目一樣,能堅持下來,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不尊重知識產權的拿來主義,只是白璧微瑕?至少大可先生是這麼認為的吧。

大可先生自己也說了花了八個小時在做最後一個視頻裏的用的一些東西,來把它做得盡善盡美,並且對這件事情感覺非常良好,那別人數百小時的勞動被截取出幾秒放在了混亂博物館的視頻裏,榮譽與名聲只歸了劉大可先生,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呢?

舉個例子,這是劉大可先生的最後一期視頻,在劉大可先生的視頻文稿中,他標註出了這兩個視頻的來源,也就是劉大可先生明知出處,而不標記來源

出自 How we see color Colm Kelleher 視頻 2:24
How we see color - Colm Kelleher TED-Ed?

www.youtube.com

出自 The surprising pattern behind color names around the world 視頻 0:41
The surprising pattern behind color names around the world - Vox?

www.youtube.com

如果拿掉這些優秀的動畫片段,混亂博物館還會和現在一樣精彩好看嗎?還是說會變得像老師上課時講的 PPT 一樣無趣沉悶呢?如果是後者,那也就是說這些精美的動畫在混亂博物館作品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這些不可或缺的部分又是別人的辛苦勞動的成果,大可先生為什麼不願意給出一點尊重呢?如果並不會影響呈現效果,那大可先生為什麼還要頻頻使用呢,拿掉就好了呀,完全可以洗脫罵名,何樂而不為,大可先生難道會不清楚這個道理麼?

我自然是敬重大可先生的,只是希望劉大可先生在這麼大的視頻畫面裡面,給上一個出處水印,僅此而已——畢竟視頻畫面上邊和左右都時時刻刻在表彰著混亂博物館的自豪存在,在底邊中部給出出處,您又不是不知道出自哪裡,這個要求很過分嗎?

混亂博物館倒下了,但是它給了我不少啟發:

  1. 介於視頻字幕組和原創內容中間的一種新的內容創作方式
  2. 標榜自己草根、非營利從而獲得對不尊重知識產權相關批評的免疫
  3. 將一個簡單的註明出處的請求歪曲成恨意和控訴的能力
  4. 背靠高牆好乘涼

抱歉,我慫,我匿名,我沒有辦法像劉大可先生一樣以如此高的頻率出品混亂博物館這樣優秀的作品,我只是一隻蒼蠅,圍繞著英雄的屍體嗡嗡叫而已。


作為一個科普萌新也來說一下看法吧。

先拋出來結論:劉dark的這篇聲明透露出了極為不正確的科普觀。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混亂博物館》的。和其他的知乎科普大V比起來,我在一年前入坑的時候,並沒有把《混亂博物館》系列視頻中的錯誤當回事。我自己寫科普的時候也會犯錯誤,甚至在自己專業領域也能出現錯誤。所以我不希望因為過於苛責就將一個科普愛好者罵出這個圈子。對於出錯的科普作者來說,改正錯誤,添加修訂,徵求整改意見,都是非常簡單而有效的改進方式。我認為這些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我並沒有把劉dark在視頻中的錯誤當一回事。

但是事情的發展卻變得有趣起來了,直至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不喜歡評價科普作者本人的性格這些,相反,我很喜歡有個性的人。不過在對待自己的作品時,無論是誰都應該保持一個積極的態度。尤其是,科普這個圈子裡大家基本上都不是為了名利,而是一腔熱血地在做這些。所以當其他人,比如 @雲舞空城 指出問題,甚至提出幫助提議的時候,我覺得努力合作,比抵觸他人的指責更合適。畢竟,無論怎樣,作品就像作者的孩子,每個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更正確,更完美吧。

最後,我也談一下我對科普作品創作的態度:

我就是那種對多領域話題進行科普的作者。我畫過物理學、生物學、互聯網、醫學方面等各個領域的科普漫畫。而且我也是整個過程自己一個人做,對科普作品的整個製作流程也算了解一些。所以我非常清楚做出來一部真正的優秀科普作品是多麼困難。「什麼樣的科普作品是優秀的」,這個話題很多大V都討論過,給出了很棒的回答。但是怎麼去做「優秀的科普作品」,大家就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這也可以理解為科普作品創作沒有一個簡單的道路通往優秀。大家只是在摸索的過程中,逐漸確定了哪些道路絕對是錯誤的,比如抄襲、事實錯誤、引用不當、洗稿等。

歸根結底,科普作品的創作,就是在避開那些錯誤的坑,努力發出自己光和熱的過程。

說了這些,也可以算是給自己以後創作敲個警鐘吧~


做的好不好、合不合規範是個客觀事實,你再強調自己的主觀因素,說自己多熱愛科普,掙得多麼少,沒做好就是沒做好,被人批評也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能力有限、經費也有限,有的是好科普路子可以走,有專心鑒別、翻譯國外好科普的,有業餘時間寫點小知識的,但如果是真正當做全職的事業做,那麼營利是持續做下去的前提,維持資金鏈、尋求合理的商業模式也是責任之一,掙不到錢只能說是商業上失敗了,不要說自己不為錢,這是不負責任。


知乎er對科普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可是我對科普比其他知乎er更不友好。

眾所周知,我對科普是帶著極強的偏見的。

我是預設立場的。因為我基本看不到能避免這兩點的:

①科班出生的,很多文縐縐,有的太嚴謹太教條,能接地氣的把複雜的事情簡單的化的(不裝逼賣茴香豆的),不多。更可怕的是身份背書這個問題,這類型的最後飄了之後很多強行跨界,亦或加入鍵政局。這時候你就會希望他不要用身份背書去搞些跨界的鍵政的。

②非科班出生的,最大的問題倒不是說嚴謹不嚴謹或者搬運或者只是編輯那些。我認為科普只要是讓人能學到東西就行,身份無關、途徑無關。哪怕就是做youtube的漢化剪輯,只要認認真真勤勤懇懇,我覺得都極好的。這類型的最後飄了之後強行意見領袖。我沒有門第之見,但是夾雜私貨這種(情緒、主觀),我看一次就心裡拉黑了。主觀不是不能有,但是既然是科普,就和寫其他的東西不一樣,這算是我的唯一判斷標準。

基本上這兩條都能避開的,沒幾個了。

知乎上有,我點過的。即使別人拿他私生活說事,

依然不改變我覺得他科普做的好,

就是因為一他不擺身份,二他寫知識的時候不帶情緒。

至於這篇聲明嘛,

是的,正如所有攻訐我的人詬詈的那樣,在科普的事業上,我是如此的不專業、不稱職、沒資質,我沒有考上清華北大,沒有在中科院當個博士,沒有太平洋彼岸從事過一線科研,我大學時候的高等數學成績很一般,自然科學素養僅限於成績平平的大學物理,研究生時候自學的本科通識水平的生物

這個帶節奏水平還不如怒風的1/100,

難怪283萬粉絲活躍度還不如怒風1萬粉。

我覺得還是做科普好點,畢竟節奏界想資深也挺難。

最後挖個fen吧:

《混亂博物館》是「真正的好科普」麼?

&>&>&>&>&>&>

推薦:全國普通高校交流、諮詢、討論羣組

&>&>&>&>&>&>

五分類供瀏覽收藏

硬貨······軟貨······飈車······觀點······其他

六專欄供投稿訂閱

『科研』···『小組』···『論文』

『點子』···『科普』···『教育』


明明都是一些挺簡單的問題,以劉大可的團隊力量,在每次節目最後註明視頻和材料出處,其實是件蠻「吸粉」的事情。

非要互相人身攻擊,互相賭咒發誓,搞成現在這個樣子,給科普這件事情潑髒水。

話說回來,劉大可的性格和劉大可的黑粉真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不就是非對錯而論,單就劉大可先生一貫的微博行文而言,

我覺得他真得應該去看一看心理醫生。


我對劉大可先生這人不瞭解,對混亂博物館這整個科普組織也不瞭解。不過我覺得對科普的挑剔,總是一件好事。沒有挑剔的消費者,哪來精益求精的生產者呢?

對科普材料的挑剔,無非來自三個方面:

1.知識內容的嚴謹與可信。(這算是「科」的層面。)

2.以娛樂性和趣味性達到的傳播效果。(這算是「普」的層面。)

3.對知識版權的尊重。(這是基本要求。)

以上三個層面的挑剔,是沒有上限的。

假定有人說我寫得科普知識內容不正確,那我的內心一定非常著急,想著搜索更多文獻資料,看看是不是我哪裡搞錯了,是不是新實驗推翻了舊理論,而我還不知道?

假定有人說我寫的或講的娛樂性不足,那我的內心有一定的著急,但不是特別著急。因為我知道,這個娛樂性本來就很難追求。人的興趣愛好是多樣化的,A喜歡的內容,B也許就不喜歡了。

假定如果有人說我抄襲別人的東西,那我完全不著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自己既然「莫為」過,那人們肯定就不可能「知」。有人跳出來說他「知」,那肯定是說假話。除非我夜裡夢遊抄襲別人的東西,連我自己都不知道。

換句話說,由於沒有人對我的科普行為提出法律訴訟,那麼約束我的科普質量的因素,主要就是我自己的良心和市場上的反饋。我做事情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市場上反饋好,我開心,反饋不好,我再接再厲。這都是不需要急的。

這位劉大可先生,太著急了。公道自在人心。如果有人抹黑造謠他,那完全可以擺事實講道理,無需著急。

其實,對於市面上的科普內容所作出的任何挑剔,只要是有理有據,那都沒有問題。這都是精益求精的體現。

當然,可能是我這人同理心很差,對這個人和組織關注得太少,既沒有看過其內容,也沒有看過他人對其所作出的挑剔甚至指責。也許我和劉大可先生換位思考,看到自己的辛苦勞作被他人詆毀,內心或許也會很難受。

不過,我想自己還是更可能不會難受。

因為從更宏觀的制度角度看,這種挑剔是好事。它能起到激勵優質內容的作用。畢竟,我做科普的話,不是滿足自己「做科普的慾望」,而是想看到「受眾的科學素養得以提升」這個結果。

如果做科普不是我的比較優勢,那我大可以不做。要是別人更擅長達到讓「受眾的科學素養得以提升」這個結果,那我完全應該支持這個別人。哪怕這個別人對我有所指責。動機本來就不能為結果提供辯護。結果好,纔是真的好。

科普,本來就不是嘴皮子上的輸贏,它就是一個認真的事情。認真這種事情,只要想去做,真的超簡單。


這個話題我也想談談。。。

我剛到國外開始科研,接到了一篇頂刊論文審稿。當時感覺非常興奮又很忐忑,因為對自己的估計,我的知識水平不足以作為一個reviewer來評價這種論文。於是去求助我的老闆有什麼注意事項,老闆跟我了一句話 ,原文記得不是很清了,但是大意一直記憶猶新。

記得你要幫助作者提升論文就好。

我想這句話也影響了我至今。不論是審稿還是被審,都始終保持對對方的善意,批評如果是對的話就虛心接受,如果是錯的話就正面argue,就事論事不針對其他。因為我始終在覺得,如果是專業的批評,其實都是心存善意的,不然誰會無聊到看已經懂的知識,自己去玩玩遊戲不好嗎?

我想這也是大部分科研人員的狀態,對於專業領域,我們對於專業的批評一直抱有善意。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人指出錯誤,錯了就改。誰改過的審稿意見沒有個上百上千條呢?誰沒有因為某些錯誤被argue到徹夜難眠呢?

然而這些在知乎,或者在科普領域就變了味。

  • 評論出發點不對。評論可以善意的幫助作者提升答案質量,但目前看到的更多的是陰陽怪氣。知乎有太多太多的非專業人士,受限於知識背景,大部分評論者並不能在專業領域給出足夠可信的、足以幫助提升回答質量的評論,在我在知乎開始寫的短短几個月裏,就只見到一位 @清嚴男友,是完全善意的出發點。大部分時候,很認真寫的很長的回答中間可能有一些錯誤,然而得到的評論是」漏洞百出,建議作者先看看XXX書,不懂可以請教我「。這是真的專業人士,還是假裝的呢?錯的可以改,但是這種方式的批評很不尊重別人花費的時間和勞動成果。直接導致的後果是,我現在在知乎上很難相信批評者不是槓精。
  • 利益問題。作為一個想要賺錢的自媒體作者,聲譽是很重要的。因為沒有同行審議制度,寫出去的東西沒有人幫助審稿,那如何保證專業度來吸引粉絲呢?或許只能靠」人設「了。 所以,沒有一個自媒體作者是經得起公開批評並願意承認錯誤的。

寫到這裡,我回頭想想,這或許就是學術期刊小規模peer-review的本意。如果發表出去的東西,被人公開指責錯誤,相信沒有一個科研工作者願意承受。同樣,涉及到利益,更加沒有一個自媒體作者願意承受。

如果沒有經歷過科研雜誌reviewer的審稿意見洗禮,媒體作者就更難有這種」捱打就立正「,」他們是對事不對人「的心理素質。

回到事件本身,我相信大家都心存善意,劉大可先生在憑藉一腔熱情在做科普,我也很能理解」淺顯易懂的教會別人「一點都不比」自己做出好的成果「簡單,但是沒有經歷過科研的人,可能不能理解科研工作者對」原創性「的堅持和有錯直說的評論方式。

看了 @雲舞空城 和劉大可先生的交流,相信雲大也尊重勞動成果,但是隻是評論裏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媒體「影響力對科普作者熱情的打擊。

歸根到底,還是「評論出發點」被「利益導向」誤解了

PS. 考慮到科普作者可能不具備足夠的專業水準,有沒有一個中立的「科普review組織」來小範圍審議/評價文章中有沒有原則性問題和錯誤呢?


劉大可抓住了「科普」的真正受眾

一羣沉浸在掌握真理,自認為擁有科學素養的人小資青年。這本質上和去一趟西藏覺得自己心靈被洗滌的文藝青年沒什麼兩樣,一體兩面罷了。

他們想要的不是求真,而是「求真」這個標籤

只要講的有逼格,你喂什麼他們都會喫下去,知乎上某個在棺材裡仰臥起坐的答主手藝不精就別嫉妒人家了。

科普的目的只有一個,喚起興趣,其他什麼都是虛的。大眾只要能理解掌握高中課本上傳達的科學思維,分析非專業的知識完全夠了。


做科普是很蠢的事情,需要很自負纔行。有良心的不賺錢,很容易淪為努力的凡人。沒良心的,為了某些利益去站臺,那就另當別論了。很多人,現在已經分不清是無知,還是無良了。

科技發展這麼快,一個名校的博士,甚至大牛、院士都不敢隨便出來科普,容易漏洞百出的。而且真正的科研沒有多少結論是確定的。怎麼科普?科普一堆推測嗎?會讓老百姓覺得科學家在chi shi吧!很多人信科學把我都信毛了。有些話,我都不敢說,居然有人敢信。

作為一個環境專業的博士,我愛回答感情問題,育兒問題,娛樂問題,甚至政治,經濟,喫。但是,很不願意正面回答專業問題。居然有人跟我炫耀他的板材甲醛含量達標。如果人們知道那個標準是怎麼來的都會無語吧!研究了半天除甲醛,我能怎麼辦?買實木傢具唄!不用說非專業人士,就算是碩士生,很多對專業知識都一知半解的。科普文章很多連門都沒摸到,中文文獻,基本都是la ji,我也是發過一區的人,感覺自己都看不懂自己在說啥,發了之後,如釋重負,終於不用在看那些噁心玩意兒了。

知識越豐富,確實越覺得自己無知。敢站出來科普的都是勇士。

科普,一定要是沉澱了幾十年,有定論的東西,或者是基礎原理,能進本科生教材的東西,要不然,很容易打臉呀!

我的全部科研成果,撐不起科普文章的一句話。科普文章的水平,頂多也就是個前言,還遠比不上綜述。

我曾經質疑過一些科學育兒方面的科普文章,被人罵慘,說我不相信科學。說句難聽的,我不是不相信科學,是不相信科普人士的水平。逼得我準備買本《兒科學》自學了。

大家都上過大學,身邊就沒幾個掛科的嗎?醫學生,有些課沒學好,有些病不會看不是太正常了嗎?我們專業的科普文章挺不得章法的,難道醫學的那些大路貨的知識我就要奉為信條嗎?我就是太知道「科學」是什麼,太知道那些結論是怎麼來的,所以才持懷疑態度的。

不過有些事兒沒必要上綱上線,生活嘛!我小老闆的媳婦兒,能發nature的人,福島核電站爆炸後,還讓我小老闆趕緊去買鹽呢!

根據實際情況,辯證的看吧!


臉皮厚的喫瓜羣眾來寫個答案,蹭個熱度。

咋講,其實沒個啥,看看他以往發的微博不少都是那個樣子,發表的言論都比較激進,這種事情。其實就可以看出他的個性咋樣,在現實中,面對這樣的人,我們往往不是去爭,而是去避開他或者打他一拳。既然打不了一拳,那就還是避開他吧。

ps: 現在我想說一下一些人的日常邏輯錯誤。

我的目的是很好,所以我可以做任何事情,即使這種事情是錯誤,損害他人成果的。

目的善良==》做出事情善良,很明顯的邏輯錯誤。

以下都是對於這篇微博的吐槽。

首先,我要懺悔,我要懺悔自己不負責任地給大家帶來一檔錯誤百出的「科普」節目。

是的,正如所有攻訐我的人詬詈的那樣,在科普的事業上,我是如此的不專業、不稱職、沒資質,我沒有考上清華北大,沒有在中科院當個博士,沒有太平洋彼岸從事過一線科研,我大學時候的高等數學成績很一般,自然科學素養僅限於成績平平的大學物理,研究生時候自學的本科通識水平的生物,剩下就都是薄薄的幾本科普讀物,還有維基百科上的英文詞條。我的社會和人文科學素養更加淺薄,充其量在藝術學上有一些本科生水平的淺薄見識,也因為圖片收集得多對西方藝術史稍有了解,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敢說一個「會」字。所以我在任何一個領域都比專業人士差得太遠,離開了Google和Wikipedia的即時學習,我什麼都不是,毫不奇怪我在節目和微博裏的低級錯誤會如此之多,貽笑大方的場面每天都有,知乎上那個林業傑 oOOo罵我是「卡車司機拉文獻」,我心服口服,無法說一個不字——畢竟我關注他很久了,人家的專業素養,人家的科學精神,我向來是高山仰止的。

其實邏輯很簡單,就是我的確沒有能力來達到專業人士的要求。

我不僅要懺悔自己無知,懺悔自己濫竽充數,我還要懺悔自己是個剽竊他人成果的世界級罪犯。

我實在太想把節目做得漂亮了,我無法忍受在沒有一分錢動畫經費的情況下用PPT做幻燈片視頻,所以我猖獗地盜用Google上搜索到的圖片,根本不考慮版權問題,我甚至漫長的200多期節目中直接剪輯Youtube上現成的科普視頻片段,誰做的好看剪誰的,因為校對人手不夠,連出處都不標註,Crash course、Kurzgesagt、National Geographic、Smithson Channel……世界各地數不清的優質頻道都是我無恥行徑的受害者。尤其是《中國的領土從哪來?》那期節目,被知乎上的雲舞空城抓住把柄數落了一通,我也是心服口服,不敢說一個不字。我在知乎上關注他很久了,我對地質學一半的興趣都是從他的回答中建立起來的。一個連知識產權都不尊重的人,還有什麼資格給大家分享知識呢?他們罵得太對了。

我的確抄了別人視頻的東西,還不指出來。

我還要繼續懺悔,懺悔自己知錯不改,惡莫大焉。

微博上出了錯只是自己悄悄改了,絕少公開聲明道歉,這也就還則罷了,萬精油說我的節目有問題,我竟然沒能在第一時間站出來道歉,反而用煽情的口吻堅持自己「要科普複雜的概念必須刻意地模糊細節,即便因此錯誤也沒有關係」的可笑觀點。就算我後來重做了那期節目,也不能洗刷我的罪惡,我不值得同情,我不責怪任何人。這樣的事情究竟有多少,我自己都數不清、記不全,別說是做科普,就算僅僅是做人,這都不是成年人該有的心態。劉大可先生做的《混亂博物館》是壞的科普,是「真正的好科普的敵人」,得到了這樣一致的評價,我還能怎麼辦?但凡我還有一線良知尚存,就應該永遠地退出這檔節目,或許還不至於成為歷史的罪人,人民的公敵。但是在懺悔之後,我也要說幾句辯白的話。

其實就是總結下別人的觀點。意思就是說我的科普不是好的科普啥的。

我要告訴所有的人,我做《混亂博物館》絕不是為了錢,從開始的那一天就不是因為錢,到結束的那一天也不是因為錢——我以5000塊的稅前工資做到150期都沒說過一句漲工資的話,有限的幾次廣告收入也全部用在日常支出上。即便如此,我們每期節目的也只花得起1000塊的人力,講「哥德爾不完備」的時候請了外援做動畫都是我自己墊付的工資,平時的節目如果剽竊不到好的素材,所有的動畫也只好我親自做——就算不做成最終的視頻文件,也要做成直接可用的工程文件。圖5是我為最後一期節目做的6個工程文件中的一個Ps裏的圖層和時間軸,我8個小時一動不動就為了將它做得精緻美觀。

至於這整期節目如何做成,所有的人都可以閱讀我為它寫成的分鏡文檔[O網頁鏈接],過去的230多期節目,都是這樣做出來的——包括那些未經授權就使用了Youtube視頻的節目。

其實這裡邏輯就出現了錯誤。在這裡叫做轉移話題。

我雖然有錯誤,但是工作努力,這種錯誤可以被原諒。

但是這錯誤難道真的可以被原諒嗎?

科普錯誤且不說,盜用人家素材,兄弟,這好歹也是侵犯他們知識產權了。

這種錯誤是不可原諒的呀。

你就算人少,好歹把抄的東西寫個出處撒。

你就說你自己沒有時間去一一確認,但是我把抄的東西來源是啥說清楚,這不也挺好的嘛。

說這些並不是要以奉獻精神感動包括自己在內的任何人,而是要以我投入的巨大心血證明我的赤誠熱忱:如果不是出於真摯與純粹的愛,沒有任何人能放棄金錢與時間而選擇我這樣的艱苦勞動。

是的,我做混亂博物館,就是出於我對這個宇宙赤誠熱愛,我愛人類這個渺小物種3000年來絢爛的哲思,我愛數學與邏輯中蘊含的無上秩序,我愛用理性揭示的自然與人類的深邃奧祕,我愛形形色色的人羣在大千世界中塑造的繽紛多樣的文化,我愛這個雖然充盈著貧瘠、苦難、痛苦與罪惡,但一切生靈都堅定地以希望面對未來的鮮活的世界……我做《中國領土從哪來》,真的就是因為感慨腳下的滄桑變化如此神奇,中文互聯網卻幾乎搜不到任何完整的講述,所以想要把這一切分享給我的觀眾——而不是因為這裡有兩期現成的節目,咱們來偷工減料洗個稿,糊弄一下觀眾,浪得一個虛名吧。我只是作為一個無能的外行,根本不知道這一行的科普有這麼多的講究,我不知道自己對照兩處視頻推測那些沒標註的板塊哪一個是揚子就犯了「生造觀點」的大罪,我不知道那幾個專家泰斗的名字是如此重要。

我總結下

因為我有愛,因為我愛這個世界,所以把這一切分享給觀眾。所以我可以偷工減料洗個稿。

科普規矩太多了,我不喜歡,那些專家人名字,在我的科普裡面不需要。

還是之前轉移話題,記住目的動機的好壞!= 行為的好壞

再回答一下。

  1. 專家雖然在中國是個貶義詞,說句實話,當我們引用他們的科學成果的時候,必須引用文獻,這是對於這些科研工作者過去成果的尊重。
  2. 科普規矩都是基本規則,就想法律一樣,這些東西都是最基本的,真的很基本的,之所以設立這些規則就是對於科學,科學工作者的尊重。

再說一句,Wiki上的知識難道也不是來源於科學工作者嗎?看看Wiki下面的引用文獻。

傳遞信息的時候好歹說一句這個信息是從哪裡來不是?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要告訴雲舞空城,他指正我的學術錯誤我聆聽教誨,但是他以這樣盤旋上升的惡來揣測我的動機,這就是不折不扣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還有他在評論裏那些「這篇板塊運動的稿子我當然可以寫的比他好,就不知道他給不給得起錢了。」這樣尖酸刻薄的話,每一句都像砂子一樣灑進我的嘴裡。

所以我更加不得不恨,恨那些無中生有污衊我是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利,不擇手段才把混亂博物館做得糟糕不堪的無能宵小——我恨那個知乎上的YorkYoung [O網頁鏈接]。我還要恨知乎上的 Vodka [O網頁鏈接],是的,我當然承認那期節目未經授權就剪輯了youtube的視頻,雲霧空城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認,但是縱然我十惡不赦罪該萬死,Vodka以為這就能回答「《混亂博物館》的每期節目是怎麼製作的」,我要說他誅滅了做人良心,是個小人得志的孬種——麻煩誰把我的原話通知給這個小丑,我不想評論他的回答。

這篇板塊運動的稿子我當然可以寫的比他好,就不知道他給不給得起錢了。

這句話在哪裡呢?

其實在這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1162535/answer/421989947 評論區

這其實算是個半個斷章取義??

再看這篇回答其實已經較為溫和指出了混亂博物館,並沒有太多的惡意。

還是要結合語境回答內容

還有

所以我更加不得不恨,恨那些無中生有污衊我是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利,不擇手段才把混亂博物館做得糟糕不堪的無能宵小——我恨那個知乎上的YorkYoung

看看人家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1229137/answer/421885721

人家其實並沒有那麼惡意。

我還要辯白,自從我做混亂博物館,圖片和視頻的版權我顧及不上,但是我自己出力做的東西,我寫的文稿,就沒有一個字的抄襲。即便是剪輯了Youtube上的視頻,除非原則性的學術引用,也沒有一句話是翻譯了原視頻的文案,全都是從我腦海里直接誕生——畢竟在製作流程上以我們這麼少的人力只能先出文案再找畫面,根本做不到先找畫面再寫稿。

所以再讓我把圖8的這幾個王八蛋公示在這條博上,對,就是那個@繪墨文坊-Elifaus 的一整條轉發鏈,他們在我之前的博[O劉大可先生]上說我翻譯了34萬字。那麼敢問我翻譯了誰的34萬字,誰能找到一句原文?僅僅因為恨我,就要神智清醒地編造謠言污衊我,這根本就是連做人最起碼的良知都抹殺了啊!這種卑鄙齷齪作為拿出來跟他們的父母說說,老人家就不會唏噓自己生養了幾個下流坯子嗎?

這已經是人身攻擊了。

你們說我無知,說我侵權,說我知錯不改,我都認,但你們敢說我抄襲,說我洗稿,我請你們撿起自己做人的良心,看一看是紅的還是黑的。

所以支持我的人,我絕不允許你們出於私人感情就去知乎上跟批評過我的人吵架鬧事,我已經承認的錯誤,不要自作主張替我辯白——那些專家我還繼續關注著呢,不要給我惹事。但是面對這些無中生有誹謗污衊我的惡人,我請你們替我站出來說句公道話——就算不是出於粉絲的熱情,僅僅是出於公民的良知正義。說了這些話,得罪了這麼多的專業精英,我也有自己的打算:以你們對我的恨,我不毀滅是不能洗刷自己在中文科普中犯下的罪了。從今往後,再也不要將我當成一個科普工作者,我擔當不起這份重任,以後我再說什麼話,也不要將那當成科普,只當是故事,故事的主題就是「夥伴們,看啊,我可能發現了新的東西,它多奇妙啊!」

你們說我無知,說我侵權,說我知錯不改,我都認,但你們敢說我抄襲,說我洗稿,我請你們撿起自己做人的良心,看一看是紅的還是黑的。

剛剛評論區有人提醒了這件事情,感謝。

劉大可其實承認了自己剪輯他人視頻,但是他自己並沒有承認自己抄襲或者洗稿。

在這裡說明一下,我並不是專業人士(準確說比較懶),我就引用一下別人的答案。

《混亂博物館》是「真正的好科普」麼??

www.zhihu.com圖標

還有上面的答案雲舞空城中4分半引用了1分半。。。

個人並不覺得這和抄襲有啥區別。。。

我還要恨知乎上的 Vodka [O網頁鏈接],是的,我當然承認那期節目未經授權就剪輯了youtube的視頻,雲霧空城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認,但是縱然我十惡不赦罪該萬死,Vodka以為這就能回答「《混亂博物館》的每期節目是怎麼製作的」,我要說他誅滅了做人良心,是個小人得志的孬種——麻煩誰把我的原話通知給這個小丑,我不想評論他的回答。

至於那些一直恨我的人,請作為一個敢做敢當的正直的人堂堂正正地繼續恨我,坦率地指責我的錯處,不要把自己作賤成一個卑鄙小人來誣陷我,這讓我很沒面子。

*以我完美主義的要求,我對這條博非常不滿——配圖太難看了。


按照賤賤的分類方法,雲舞空城就是一類,劉大可就是二類。老大不要說老二。劉大可要真想懟雲舞空城,抓住他大學作弊拿獎學金這個黑歷史不放就行了。一個連考試這麼簡單,不需要創新能力的事情,都不能保持學術操守,怎麼能讓人對他在學術上,科普上的可信度有信心呢?

要是真有心科普,何必在乎稿子是署的誰的名,有沒有通過這個賺到錢,賺到名。讓知識可以被更多的人獲取難道不是最根本的目的嗎?如果生活有困難,難道不可以正正經經的做個營生,賺到錢了再回頭做義務的科普麼?非要做這種拿著科普做幌子,背地裡要麼拿企業的錢寫軟文,或是割無知羣眾的韭菜這種有辱斯文的事麼。當然了,現代社會,斯文算個屁,有錢纔是大爺。有錢還能明目張膽強上女人後說走就走不是。

給大家拋個磚。科普材料,維基百科,youtube上非常的多。youtube上還能自動語音翻譯成中文字幕。找論文,scihub上很容易下到原版論文。找書籍,wikibooks, googlebooks上都有大量的免費書可以看。但是知識只適合願意去鑽研的人。嗷嗷待孵等著別人喂嬰兒輔食的,只能淪為韭菜。


玩家的遊戲是正版的,影迷的電影是花錢買票的,學者的論文自然也沒有白嫖的理由。

但認真的說,我認為對我而言失去了一個不錯的視頻作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