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的時候剛好是陳楚生南寧路演的見面會,很有幸地買到了那場的電影票,所以就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剛開始是想著陳楚生的戲份,誰知影片開頭就出現了張震飾演的張果果在醫院和三胞胎父母的場景,從一個觀影人的角度來看,張果果開始的那些情節開展得並不足以吸引人,不解的地方也很多,只能說張果果這角色的塑造不夠精彩,可惜了張震這實力演員了。張果果的人物情節設計得過於簡單了,就一個奶粉安全問題,可能導演是考慮了時長和比重的問題,將太多可以展開細說的一筆帶過,顯得劇情乏味,不痛不癢。

為了映襯片子與清華大學的聯繫,張果果回校晨跑,還讓奶茶妹妹客串了一把的那段意義何在我也不是很清楚,生硬地將張果果這人物畢業於清華大學這層關係交代了,這樣的刻意讓整個片子想傳達給觀眾「尋找內心的真實」缺乏說服力,這碗雞湯還真的咽不下。 要命的是,導演還將這個角色作為開場。其實影片從其餘任何一個故事切入,都能提升整個影片最想呈現給觀眾的那個年代感,民國,新中國,甚至是文革期間。

不得不提的還有一個問題是時間軸,先是現代的張果果,再是陳鵬,接著陳鵬是在沈光耀當空軍期間的照料的孤兒,最後才交代沈光耀的教授吳嶺瀾。這……實在是沒有邏輯性。轉場的技巧真的很生硬,本人是讀傳媒行業有關的專業,多多少少接觸過一點視頻剪輯技巧,只能說這部影片的轉場除了最低端的黑場還真沒有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技巧了。

觀影過程在場觀眾第一次發出笑聲是黃曉明飾演的陳鵬第一個出場鏡頭,給人樸實憨厚不修邊幅的老實人的感覺,特別是那標誌性的大短褲著裝,拉近了這個角色與觀眾的距離。

其實每一部片子出來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槽點,當然肯定會有令人動容,甚至熱淚盈眶的一瞬間或者某個細節打動著觀眾,我想這就是一部片子的意義所在。沒有任何一部90多分鐘的影片能從一而終地吸引觀眾,那就夠了。

整部片子一直在強調的真實,在影后的陳楚生見面會上他也和我們一起來分享他對於吳嶺瀾這個角色追求真實的一些感受和看法,他認為「影片裏吳嶺瀾一直在探索什麼是真實,也讓我學會保持對自己內心真實的重要性,不要忘記自己最初、最真實的想法和選擇。而現在影片上映了,觀眾讓我再次體會到了什麼是『真實的力量』,感謝每位觀眾所給的真實。」


也許瞭解《無問西東》的創造背景之後,大家會對這部影片有更深刻的理解。

1935年的冬天,清華大學將儀器、圖書等教學用品連夜運往湖北,兩年後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開始。隨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一年後又遷往昆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成立。西南聯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這所僅僅存在了8年的最窮大學,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峯」。

戰爭時期,學習環境異常辛苦。這在影片中也有所體現,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幾以下幾個片段:學生們在雲南艱苦的條件下學習,每逢雨季茅草屋頂就會漏雨。學生們常常聽不清老師上課的話,老師在黑板上寫了「靜坐聽雨」;老師大人,清華學子們在雨天也仍然鍛煉身體;當防空警報拉響的時候,學生們和老師們就在山野中就地上課……即使環境如此艱苦,學生仍英才輩出。有錢鍾書、沈從文、朱自清、鄧稼先、楊振寧等傑出人物。

至於問題描述中影片中許老師和妻子淑芬,在影片中也向觀眾講明瞭二者人物關係。淑芬供許老師上大學,許老師上大學之後想悔婚,在淑芬以死相逼下和她結了婚。但是婚後,許老師對其態度冷淡,家裡所有的東西都是分開的。淑芬在這種冷淡的折磨中,以敵意對抗著這個世界,常常打罵許老師。在淑芬跳井前二者相互擦肩而過,這時有一種眼神交流。我感覺那個時候許老師可能想緩和二者關係,卻不知從何開口。然而,沒想到淑芬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