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觀眾走過12年的《終極一班》系列,儘管也曾被大家吐槽為5毛特效,畫質粗糙,但不可否認其長壽的IP生命力。

作為一部經典的臺灣偶像劇,這部劇的背後製作人相當有名。或許你沒有聽過馮家瑞的名字,但你一定看過他的作品。

《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公主小妹》等諸多經典偶像劇都出自這位製作人之手,在臺灣他被稱為「偶像劇教父」,《終極系列》是他諸多經典作品中最特殊的一部。

在回憶打造這部劇的心路歷程時,馮家瑞坦言「要不製作《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難很多」,單從題材來看,《終極系列》涵蓋的劇集類型要豐富多樣,除了需要友情、親情、愛情的故事更豐富以及演員之外、還要加入異想天開的人物設置、惡搞、無釐頭、二次元、科幻和顏值更高的偶像才能完成;而「純偶像劇」的故事只需要將純粹的親情、友情、愛情故事劇情做到真實和豐富即可,人物設置比真實稍顯失真則更能打動觀眾,尤其是當下的「少女心」市場。

實際上,「純偶像劇」是一種頗為討巧的題材。因為「少女心」永遠有市場,從今年內地持續爆火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春風十里不如你》《最好的我們》便可窺知一二。

但到了2018年,即便是內地市場逐漸趨於成熟,也並不多見類型《終極一班5》同類型題材的電視劇集,優酷去年自製的《顫抖吧,阿部》、《熱血長安》雖集合了二次元、熱血、玄幻等跨題材元素,但在傳播度和普及度上遠不如《終極一班》帶來的影響激烈。

在馮家瑞看來,《終極一班》的成功一方面是歸結於劇集本身質量的硬化,但更多的是市場稀缺題材下的「差異化「出牌方式。《終極一班》是最早的一部多元素「混合題材」年輕劇,早到網劇品種尚未誕生便極具「網感」,於偶像劇而言,這無疑是一種類型化嘗試的「二次進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