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獨家】玉米上漲乏力,誰拖了後腿?

3月都到下旬了,備受期待的國儲開庫了,售糧進度超過去年了,豬瘟疫區解鎖21個省份了,可大漲行情依然不見蹤跡,只有山東漲了幾天結果又掉下去了,春分都過了也沒見到玉米的春天在哪裏。而之前鼓吹大漲的聲音也開始偃旗息鼓,反而諸如進口玉米、中美和解等利空聲音粉墨登場。玉米市場多空交織,行情依然不溫不火,進入拉鋸模式,還有糧沒賣的小夥伴們是被這漫天的消息迷了眼,心裏直髮慌。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玉米行情難有起色?遭遇“倒春寒”的玉米能否等到屬於它的春天呢?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周喆認爲,行情始終不溫不火的癥結在於需求低迷,玉米市場很難出現大漲行情。

需求端集體划水,上漲支撐不強。都說在運輸沙丁魚的過程中加入一條鮎魚,鮎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鮎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不會窒息死亡,這就是鮎魚效應。

在玉米市場中,國儲糧收購就是這條被給予厚望的“鮎魚”,“沙丁魚”們則是需求端其他收購主體。但“沙丁魚”們大多處於喫撐狀態,庫存十分充足,對於新來的鮎魚不理不睬,得了豬瘟的同伴空出的份額剛好給這條鮎魚,只有一條叫“山東”的沙丁魚偶爾和鮎魚過過招。“鮎魚”熟悉了環境之後,發現食物十分豐厚,在加上它食量不大還十分挑剔,不需要怎麼運動就能喫飽,也懶散起來。看戲中的小蝦小蟹、浮游生物不但沒有看到兩個掠食者鬥個你死我活,反而多了一個更加挑剔、更加強大的苦主。市場需求低迷,對行情支撐不強,緩慢的上漲也是由於糧源的逐漸減少而做出的反應,主動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中間商積極囤糧,後市賣壓巨大。不管政策是多麼的划水,最起碼是實打實的穩住了玉米行情,防止無託市,糧價跌穿的局面出現。看見底部的大戶、中間商紛紛囤糧賭漲後市,其中有一些是貸款融資囤糧的,導致渠道庫存飛速膨脹,收購量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如圖1)。

【玉米獨家】玉米上漲乏力,誰拖了後腿?

俗話說大熱必死,4、5月的玉米市場固然有上漲的機會,但前有下游備好的庫存,後有虎視眈眈的陳糧拍賣,留給囤糧勢力去庫存的時間並不充裕。另外,一些融資貿易商的庫存成本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的,一旦後期行情漲幅不大,成本蓋過售價,那麼回本無望又必須還款的貿易商將不得不售糧。此外,4月之後市場上還會有自然幹玉米上市,在低迷的市場需求之下,供應端競爭更加激烈,巨大的賣壓對行情有一定的壓制,難以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反而有可能在五一後形成一輪集中衝擊。

多空消息齊迸發,無傳言不三月。三月開始,當季玉米進入收尾階段,農戶處理餘糧並備耕,貿易商則做最後一搏然後就準備陳糧拍賣,市場也變得敏感起來,這也給了各種傳言可趁之機。如四月的二、三批次共計800餘萬噸的轉儲收購任務的消息,各種進口玉米的消息,中美貿易談判的消息,墒情消息等。這些消息真假難辨,多空交織,但都只能短暫的影響玉米行情走勢,不會對大方向有什麼影響,消息終究會得到實錘,要是假消息大家就一笑而過,要是真消息就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把握好節奏進行購銷。這個市場現狀沒有什麼值得去賭的,短線操作反而更穩妥。

綜上所述,由於整個市場需求端庫存大多充足,只有山東的深加工企業還有一定的活力,價格波動頻繁,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政策並沒有對市場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反而糧庫和用糧企業在十分和諧的收糧,沒有形成競爭,對玉米價格上漲的支撐有限,近期僅有的上漲也只是市場向國儲價格標準靠攏而進行的補漲。農戶餘糧快速轉化爲渠道庫存,雖然政策的落地使得晚賣的農戶收益要高於2月下旬賣的農戶,但與18年11月的行情相比仍舊是天差地別,讓一步錯過步步錯過的農戶傷透了心。而接過接力棒的貿易商在興高采烈的做了一定的庫存後發現,玉米價格的上漲之路佈滿荊棘,多空消息交織,行情走勢撲朔迷離,再加上資金壓力以及後期拍賣的壓迫,囤糧勢力賣壓巨大,行情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還將拖累即將上市的18年自然幹玉米。因此,後期的行情或許還會延續不溫不火的走勢,有限的漲幅也是餘糧減少換來的,沒有新的、更大力度的政策落地,玉米不會出現大幅上漲的行情。

(中國糧油信息網 周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