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之前咖啡的文章都受到廣大迴響,所以這次小編特地統整了市面上常見的各種不同的咖啡沖煮方法,義式濃縮、手沖單品、虹吸壺、摩卡壺?今天讓你一次搞懂!

義式濃縮

濃縮咖啡(Espresso)是最快速的一種咖啡萃取方式,器材也最昂貴,從一萬出頭到幾十萬都有,等於把一台車停在桌上…

 

 

 

 

以大約攝氏90度的熱水,約9個大氣壓(bar)的力道通過壓實的咖啡粉餅所製成,通常一杯的份量只有30毫升,並會帶有浮在表層的紅褐色泡沫油脂(Crema),具有沖煮快速與高濃度的特性,需要使用專門機器烹煮。

當咖啡粉接觸到90度C的熱水時會釋放出二氧化碳,以及咖啡粉中的油脂和香料等精華物質。由於二氧化碳有其本身的氣體壓力,水也有它的表面張力,而9個大氣壓的高壓水正好擁有等於二氧化碳的氣體壓力,所以能夠讓水包住二氧化碳,也就是咖啡豆中的精華物質而形成Crema。


 

 


 

義式咖啡器具

  • 義式咖啡機:建議至少買大廠一萬元以上,品質有保證。
  • 磨豆機:刀片種類的選擇很重要,磨豆機的重要性甚至比咖啡機本身還要高,影響著磨出來的咖啡粉品質。
  • 奶泡鋼杯:打奶泡拉花必備,建議選擇咖啡杯容量的兩倍大
  • 溫度計、量杯、計時器:由於萃取的速度極快,些微的數據差都會度風味產生很大影響。

 

義式咖啡特點

  • 萃取速度極快:平均30秒一杯咖啡的速度,步驟簡單,做成一套SOP容易學習,幾乎成為所有連鎖咖啡的首選沖煮方法。
  • 變化多樣:直接飲用濃縮咖啡在義大利是很常見的(據統計,義大利人一天平均喝掉7杯不同形式的咖啡)。在台灣濃縮咖啡大多製成拿鐵、瑪奇朵、卡布奇諾等花式咖啡飲用。
  • 器材昂貴:相較於技巧,義式咖啡更吃器材。不像手沖咖啡,鍋爐、幫浦太差的咖啡機很難沖煮出一杯好的Espresso
  • 無法表現咖啡豆特性:義式咖啡強調的是快速萃取,因此在某些程度上會破壞了咖啡都原本的獨特性。店家大多會選擇自家方法做綜合咖啡豆,以表現出自家義式咖啡的特色。

 

 手沖單品咖啡

在各式咖啡機遍地開花的時代,器具簡單、講究手感技巧的手沖咖啡儼然是一股返璞歸真的清流,從追求精緻文化的日本擴展出來,讓眾多咖啡行家和生活達人都為之著迷。手沖咖啡顧名思義,就是將熱水倒在咖啡粉上,經由濾紙和濾杯萃取出咖啡,整個沖煮過程約3至4分鐘。由於熱水的流速、方向、溫度皆由沖煮者控制,因此幾乎每次沖煮出來的咖啡風味都不同,雖然器具簡單,卻非常講究手法和經驗。


 

 

 

 

 

手沖咖啡的器具

  • 磨豆機:現磨的咖啡最新鮮,咖啡粉的顆粒大小和均勻度也是影響手沖咖啡風味的關鍵,適合手沖咖啡的粉末顆粒約如2號砂糖大小,顆粒越均勻,煮出的咖啡口感越好。
  • 濾紙:不同濾杯有各自適合的濾紙。濾紙可以吸收咖啡的部分雜味和油脂,未經漂白處理的濾紙可能會有一些紙味。
  • 手沖壺:市面上有各種大小、材質的手沖壺,可以依照需求挑選。比較會影響沖煮成果的是壺口大小,因為關係到出水量。初學者一般建議用細口壺(如下圖),比較容易控制。另外,每種手沖壺適合的加熱方式不同(電磁爐或瓦斯爐),購買時要特別注意。(圖片來源:Pchome)
  • 濾杯:濾杯的大小和材質也各有不同,主要分為扇形、錐形及波浪濾杯三種形狀。濾杯底部濾徑的大小會影響萃取出咖啡的流速,進而影響咖啡的風味。扇形濾杯濾徑小,流速慢,口感較醇厚;錐形濾杯濾徑大,流速快,口感較輕盈;波浪濾杯則有平整的底部,搭配特殊的波浪濾紙,濾出的咖啡口感最均勻。較特別的是金屬濾網濾杯,不需要搭配濾紙使用,能保留住更多的咖啡油脂,口感更濃,但有些較細的咖啡粉可能會過濾不掉。
  • 咖啡壺和咖啡杯:用來盛裝過濾出來的咖啡,最好先加溫以維持咖啡溫度。
  • 輔助器材:電子秤、溫度計和計時器可以讓沖煮咖啡的過程更準確。

 

 

 

 

 

 

 

手沖咖啡的特點

  • 萃取速度快、有效率:和其他咖啡沖煮法比起來,手沖咖啡在萃取咖啡的過程中持續都有新鮮的熱水經過咖啡粉,萃取速度較快,也能從咖啡表層萃取出較多物質。但也因為速度快,控制不好的話可能會萃取過度。這道理跟在平底鍋上用大火煎魚一樣,魚的受熱面積大,但控制不好就可能會燒焦。
  • 影響因素多:雖然只是短短幾分鐘的過程,但包括水的流速、水溫、咖啡粉顆粒、濾杯形狀等等都會影響咖啡最後的風味,沖煮前需要充分的研究和準備。
  • 咖啡風味多元:不同條件下沖出來的咖啡風味都不一樣,不同種類的豆子適合的條件也不同。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手沖咖啡複雜又講究技巧,似乎不是那麼好上手。沒錯,手沖咖啡當然比用咖啡機煮咖啡難,但就像你自己買麵粉揉麵團一樣,每個細節都可以由你自己控制,最後沖出來的咖啡風味自然獨一無二。並且藉由調整各個變因,你可以嘗試咖啡各種可能的味道,這就是手沖咖啡迷人的地方!

(文章參考:coffee hunter)

 

 

 

手沖單品的孩子— 濾掛式咖啡

手沖法的迷你版,方便快速,是繁忙時想來杯單品咖啡的理想選擇。

 

 

 

 

 

 

 

虹吸式

 

 虹吸壺(Siphon)是起源於德國,一種利用水沸騰時產生的壓力來烹煮咖啡的工具。虹吸壺的構造為中間以導管連通的上下壺,裝滿熱水的下壺會先以酒精燈或瓦斯燈加熱;由於在1大氣壓的環境下,1公克的液態水與1公克的水蒸氣體積比為1:100,所以當下壺水蒸汽的體積隨著溫度而增加時,便能輕易將液態水通過導管,推擠至裝了濾布和咖啡粉的上壺,而水也將持續被源源不絕的水蒸氣支撐在上壺。

 

 

 



當加熱中止後,下壺的空氣便會逐漸冷卻收縮,而上壺已浸泡過熱水的咖啡液,就會因失去下壺水蒸氣的支撐再重新往下壺流去,咖啡渣則被濾布擋住而留在上壺,最後,將上壺拆掉就能夠享用裝在下壺的咖啡。

 

虹吸式咖啡特點

  • 口感濃郁:結合義式咖啡的濃郁、手沖咖啡的層次分明,適合用來沖煮單品咖啡。
  • 器具美觀:如同煉金術、科學實驗般的沖煮器具,放在室內也是種另類的裝飾與品味。
  • 操作困難:由於水溫過高時會讓咖啡粉燒焦導致苦味、長時間的浸泡會產生澀味、過度地攪拌則會有酸味出現,所以,虹吸壺是需要相當經驗才能夠使用得當的工具。

Blue Bottle Siphon Bar

 

 

摩卡壺

摩卡壺又稱為爐頂義大利咖啡壺,它用基本的物理原理,就能調泡出完美的咖啡。摩卡壺裡分有三個隔間,一個裝水,一個裝咖啡粉,一個則裝煮好的咖啡。


 

 

 

 

摩卡壺放在爐上加熱,使水產生蒸氣,增加底部隔間裡的壓力,把水向上推過咖啡細粒,最後進入上層隔間。等到咖啡裝滿上層隔間時,即可倒出。摩卡壺內隔間的壓力較小,只會累積到1.5bar,遠低於傳統義大利咖啡機會達到的9bar壓力。然而,這種咖啡壺的設計簡單,又能泡出不錯的咖啡,因此廣受一般民眾歡迎。

 

亞方索.比亞樂堤(Alfonso Bialetti)於1930年代發明了摩卡壺,據說他是從觀察妻子洗衣的過程中得到靈感。初期的洗衣機附有一桶肥皂水,這桶水要先在火上煮沸。接著水就會被推出管子,淋在髒衣服上。比亞樂堤的咖啡壺運用了同樣的原理,而他的設計至今仍無太大的改變。摩卡壺於1933年問世以來在全球已銷售了3億個,成為世界各地咖啡愛好者的必備器材。

 

(圖片來源:山羊咖啡)

 

 

摩卡壺器具

 

左側A為下壺用來裝水,外緣上的凸出物就是洩壓閥。

右側B為中層,用來放咖啡粉。

 

上壺A用來裝煮好的咖啡

 

 

摩卡壺特點

  • 濃度:介於義式濃縮咖啡與虹吸式咖啡之間。
  • 方便攜帶:喜歡上山下海的人必備,耐操耐撞,有能煮出品質不錯的咖啡。在山野間的風光明媚中有杯好咖啡相伴再好不過,上面的痕跡是它與你一起歷經的奮鬥。
  • 安全性:因為有壓力的關係,沖煮時要注意酒精燈火侯的控制,還有下壺的水不能淹過洩壓閥。

 

(文章參考:知識大圖解)

 

 

結語

 

咖啡的知識博大精深,甚至比紅酒還要複雜。不同的豆種、產地、莊園、咖啡豆處理、烘豆方法、沖煮方法演變出上萬種不同的咖啡風味變化。但其實只要每天買杯自己沒喝過的咖啡,反覆嘗試,慢慢的自己也能成為小小的咖啡達人。千萬不要貪圖一時方便,失去人生中探索樂趣的同時又喝下不好的咖啡。

 

 

自己動手試看看,找出舌尖最佳風味的那一杯,就是一杯好咖啡 ! 

 

 

讓我們一起享受,體驗迷人的香醇風味吧!!!

GD Cafe & Tea
官網:https://www.cafegd.com/



 

感謝文字資訊來源分享源自:Accupass Blo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