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压焓图

压力:垂直于物体表面的作用力,单位牛顿(N)。

压强:单位面积所受到的作用力,单位帕(Pa)。

焓:物体内能与压力能之和。单位焦(J)。等压过程中,系统从外界所吸收的热量等于系统焓值的增加。

比焓:1kg某物质的焓值。单位kj/kg。

在压焓图上,X轴所表示的单位为比焓。Y轴所表示的单位为压强。为缩小尺寸,提高低压表示的精度,故取对数。

熵:能与绝对温度的比值,表示热量转换成功的程度。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熵不变。单位J/K。系统的熵在可逆绝热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单调增大。这就是熵增加原理。由于孤立系统内部的一切变化与外界无关,必然是绝热过程,所以熵增加原理也可表为: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它表明随著孤立系统由非平衡态趋于平衡态,其熵单调增大,当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熵达到最大值。熵的变化和最大值确定了孤立系统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熵增加原理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温度: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标志著物体内部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一切相互热平衡的系统,温度一定相同。

温标:表示温度数值的方法称为温标。常用为摄氏温标与理想气体温标。

等温线:在气体区,液体区,都随压力下降温度直线下降,只有在饱和区内,与等压线重合,平行于X轴。为此,通过压力与库温比较,可以知道蒸发温度是否正常(要加减系数),以判断故障。

干度:气液共存区域中,气态含量所占百分比称为干度。

当制冷剂在有限密闭空间内气液共存时,称为饱和状态。饱和状态下的液体和蒸汽称为饱和液体与饱和蒸汽。

相态:物质所呈现的状态。物质的三种形态又称为三种物相。物态变化,简称相变。

三相点:物质三种物相同时存在,并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压力点。每种物质,只有唯一的一个点。水的三相点为0℃,610.5帕(绝对压力)。是温标的校正点。

临界点:物质相态变化所达到的温度,压力状态点。

比容: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用符号"V"表示。其数值是密度的倒数。即,V=1/ρ。单位M

3

/kg

制冷循环在压焓图上的理论循环表示如下图:

低温过冷气体1,经过等熵压缩到2;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气体,变成5的过冷高压液体;再通过等焓节流,在6点的低温低压饱和液体进入蒸发器,获得热量,成为过热的低温气体,被压缩机吸入,完成循环。

常用制冷剂压焓图:

R1270 常用于复叠式制冷的低温冷剂,替代R13.

R404A 常用于冰箱冷柜。替代R12

R407C多用于空调

R134a比较早出现的R12替代品,在冰箱,汽车空调常用。大型空调中也常见。

R22常见要淘汰的冷剂。空调,冷库,厨房冰箱都使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中常见的高温制冷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