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之後,以白馬股為代錶的藍籌股指數齣現最近兩年來罕見的調整,而以創業闆為代錶的小票卻齣現一波強勁反彈。究竟是白馬股已經見頂,還是長綫上升途中的暫時歇腳?以往的曆史軌跡可作為藉鑒。

2002年以來,A股市場經曆瞭三次比較明顯的風格轉變,呈現明顯的“鍾擺效應”,最近一次是2015年7月至今。對比前兩次,此次白馬股主導的“業績為王”的風格,時間和空間都還有延續的需求;對長綫投資者來說,在白馬股的震蕩中尋找低點介入,靜候主升浪的到來,是未來數年勝率較大的操作。

2002年6月到2009年7月,A股市場處於“以大為美”的階段,這一階段持續約6年。一開始是以2002年5月底上市的中海發展(現名“中遠海能”)、2003年初上市的中信證券這兩隻大盤新股大漲為導火索,引發市場對大盤股的關注;接下來是2003~2004年上半年“五朵金花”的領漲;2005~2007年的大牛市雖然大小盤股齊漲,但大市值的有色、證券以及藍籌股明顯走勢較強,特彆是2007年“5·30”之後,大量小盤股、題材股橫盤整理,藍籌股則領銜攻城拔寨,是上證指數直取4000、5000和6000點三個韆點大關的重要功臣。雖然在2008年的熊市中大小盤齊跌,但直至2009年8月滬指見頂3478點,“以大為美”的風格纔算完全淡齣。當月上證指數下跌21.81%,上證50指數下跌27.35%,而中小闆指數僅下跌14.48%,不僅相對抗跌,而且在三個月之後便完全收復瞭失地。

從2009年8月到2015年6月,是持續6年時間的“成長緻勝”階段,中小闆和創業闆輪流扮演成長股中領漲的角色。在經曆2009年8月的大小齊跌之後,中小闆指數很快收復失地,並在2010年走齣獨立行情,全年上漲21.26%,而上證指數當年下跌14.31%,上證50指數下跌22.57%,強弱立判;在2011年大小齊跌之後,“成長緻勝”的風格從中小闆手中交棒到創業闆,2012年底到2015年6月創業闆指數最大漲幅接近5.9倍,遠超同期上證指數1.66倍、上證50指數1.49倍的最大漲幅。

創業闆指數在2015年6月見頂之後,隨著護盤資金的介入,藍籌股的走勢明顯趨強,小市值股則慘跌,A股的“鍾擺”再次從小盤股轉移到大盤股手中。即使創業闆期間有幾次力度較大的反彈,但仍不改大小分化的格局(見圖1)。

“鍾擺效應”的背後,是價值和成長風格的輪換,在某一種風格被演繹到極緻之後,估值和題材的優勢被釋放殆盡,便會引導資金“棄高就低”,這也應瞭中國的那句老話:風水輪流轉。而這個風格轉換確立之後,延續的時間不會太短,此次白馬股主導的“業績為王”的風格,從2015年7月至今也不到3年,和前麵兩次風格延續7年和6年相比,時間不足一半,中長期還有一波強化風格的走勢。

從上一輪創業闆主導的行情也可略窺一二。2012年12月到2015年6月,創業闆指數經曆瞭三個明顯的波段,第一波上漲從2012年12月到2014年2月,曆時約13個月,漲幅166%;接下來進入長達11個月的橫盤期,創業闆指數反復箱體震蕩,一直到2015年1月初纔結束;第二波上漲的主升浪則從2015年1月展開,持續6個月到當年6月份結束,上漲174%(見圖2)。對比當前白馬股主導的行情,2016年初到今年1月份持續兩年的震蕩上行可視為第一階段,今年2月份以來的調整類似創業闆第二階段的橫盤零漲幅。在結束橫盤整理之後,白馬股還會有一波主升浪齣現,而這正是外資、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點火、後知後覺的散戶不斷進場參與,營造“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牛市。

第一波的行情是市場猶疑、分歧的階段,接下來的橫盤則是清洗獲利浮籌和此前解套盤的過程,第三階段纔是市場各方形成共識,最終在歡樂中見頂。目前,白馬股正在經曆橫盤整理、上下震蕩清洗浮籌的過程,短綫來看或許有些混沌不明,但長期看正是尋找低點進場,靜候主升浪到來的時機。

在第二階段的橫盤整理期,也有可能齣現“落後補漲”的現象,比如2014年11月到12月,主闆指數大幅補漲,而創業闆指數在接近2014年初高點時,一度齣現周綫三連陰,和滬深300指數的差距快速縮小(見圖3)。近期白馬股迴落,小市值股強力反彈,也和2014年末的“落後補漲”現象有異麯同工之妙,隻是此次主角換人,現在“真命天子”是白馬股而非上一輪的創業闆。“落後補漲”在整個大格局中隻是一波短暫的行情,最終天平還是要迴到白馬股的身上。

不管是從估值、長綫資金的流嚮來看,曆史的“鍾擺”還是偏嚮白馬股。未來數月,白馬股還需要反復震蕩來完成橫盤鞏固的過程,但在這個橫盤的階段,每一次波段調整都是在為將來的主升浪積蓄能量。正確認識這一戰略大格局,纔能在震蕩中堅定信心、敢於低吸,迎接未來中期主升浪的到來。

鍾擺效應:靜候白馬股主升浪的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