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回,發生在李傕、郭汜作亂時期,相關人物分別爲牛輔、呂布和李傕。原文如下:


此人一閃即逝,爲朝廷立下大功,卻死於同鄉呂布之手


(李)肅當先迎戰,正與牛輔相遇,大殺一陣。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不想是夜二更,牛輔乘肅不備,竟來劫寨。肅軍亂竄,敗走三十餘里,折軍大半,來見呂布,布大怒曰:“汝何挫吾銳氣!”遂斬李肅,懸頭軍門。次日呂布進兵與牛輔對敵。量牛輔如何敵得呂布,仍復大敗而走。是夜牛輔喚心腹人胡赤兒商議曰:“呂布驍勇,萬不能敵;不如瞞了李傕等四人,暗藏金珠,與親隨三五人棄軍而去。”……赤兒欲謀取金珠,竟殺死牛輔,將頭來獻呂布。


此人一閃即逝,爲朝廷立下大功,卻死於同鄉呂布之手


布問起情由,從人出首:“胡赤兒謀殺牛輔,奪其金寶。”布怒,即將赤兒誅殺。領軍前進,正迎着李傕軍馬。呂布不等他列陣,便挺戟躍馬,麾軍直衝過來。傕軍不能抵當,退走五十餘里,依山下寨,請郭汜、張濟、樊稠共議,曰:“呂布雖勇,然而無謀,不足爲慮。我引軍守住谷口,每日誘他廝殺,郭將軍可領軍抄擊其後,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張、樊二公,卻分兵兩路,徑取長安。彼首尾不能救應,必然大敗。”


此人一閃即逝,爲朝廷立下大功,卻死於同鄉呂布之手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王允和呂布誅殺董卓後,董卓的女婿牛輔率兵前來複仇。牛輔首戰不敵李肅,但在夜間偷襲營寨。李肅猝不及防,傷亡慘重。呂布大怒,將李肅處斬,自己親自率軍大敗牛輔。牛輔驚慌失措,帶着幾名隨從連夜逃跑,又被心腹胡赤兒謀害。此後,前來接應牛輔的李傕、郭汜等人又敗在呂布手下。李傕隨即與郭汜、張濟等人商議,自己繼續與呂布纏鬥,張濟與樊稠二人率部偷襲長安,令呂布首尾不能相顧。最終,李傕的計策果然奏效。張濟與樊稠偷襲得手,長安陷落,漢獻帝落入李傕、郭汜之手。


此人一閃即逝,爲朝廷立下大功,卻死於同鄉呂布之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李傕口中的“不足爲慮”, 意爲不值得擔憂。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三國志•衛臻傳》中的“權外示應亮,內實觀望。且合肥城固,不足爲慮。車駕可無親征,以省六軍之費。”


此人一閃即逝,爲朝廷立下大功,卻死於同鄉呂布之手


小說中出現的這一故事情節,前半部分與真實的歷史較爲接近。按照《三國志•董卓傳》的記載,董卓遷都長安後,他的女婿、中郎將牛輔率領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人駐紮在陝縣一帶。董卓被殺後,呂布率部發動進攻,牛輔兵敗而逃,在途中被隨從胡赤兒所殺。


此人一閃即逝,爲朝廷立下大功,卻死於同鄉呂布之手


不過,牛輔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並未如小說所言的與呂布交戰,而是落荒而逃,其間還上書朝廷求情赦免。但李傕等人的請求遭到了王允的拒絕,李傕等人更加不知所措。據《三國志•賈詡傳》載,李傕等人一度打算將軍隊解散,偷偷逃回家鄉避禍。此時,謀士賈詡提出“不如率衆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爲董公報仇”的建議,這纔將一是一盤散沙的董卓殘部重新聚集起來。之後纔有了李傕、郭汜兵犯長安、殺死司徒王允、重新控制漢末朝廷之事。


此人一閃即逝,爲朝廷立下大功,卻死於同鄉呂布之手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李肅,是個真實的歷史人物。按照《三國志•董卓傳》的記載,李肅與呂布本是同鄉,均爲幷州五原郡九原縣人氏。另據《後漢書•董卓傳》載,王允、呂布密謀剷除董卓,李肅成了這一行動堅定的支持者和執行者。“(董)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遂入門。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墯車”,此後纔有了呂布刺死董卓之事。


此人一閃即逝,爲朝廷立下大功,卻死於同鄉呂布之手


不過,李肅的結局卻非常悲慘。《三國志•董卓傳》載,董卓死後,李肅奉命前往陝縣與牛輔交戰,“輔等逆與肅戰,肅敗走弘農,布誅肅”。這位在剷除董卓行動中有過突出表現的功臣,就這樣被自己的同鄉呂布處死。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