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智商高的人,我們都很羨慕,但高智商不代表一定會成功。

美國曾經出現了一個天才級的神童,叫做威廉·詹姆斯·席德斯。席德斯的父母都是名校博士,於是在他出生18個月時,就能閱讀《紐約時報》,4歲精通法文,9歲就可以在哈佛大學開講座。但在成年後,席德斯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成就。他與父母的關係也不好,還患了強迫症,最後只能從事體力活,46歲就離開了人世。

看到這裏,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高智商的人爲什麼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容易成功呢?因爲成功不僅需要硬實力,例如智力、學歷、技能,還需要軟實力,比如人際關係、抗壓能力、自我約束等等。

要想成功,是智商更重要,還是心理素質更重要?

1 什麼是成功?

當我看到這本《成功心理學》時,還以爲它是一本成功學的書,是一罐雞湯。當我看完才發現,這其實是一本教我們學會自我管理的書,它會教你怎樣認識自己、提升心理素質來幫助我們獲得成功。

我們不妨先想一想,什麼是成功?最普遍的觀點是,成功就是擁有財富、權力、地位,享有富裕的物質生活。但作者說,這其實並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就是它的副標題“發現工作和生活的意義”,我們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創造出一種意義感。當你克服了困難和挑戰,發揮出了潛能,實現了願望和夢想,這就是成功。

明白了什麼是成功以後,再來想一想,怎樣管理好自己才能實現成功?

要想成功,是智商更重要,還是心理素質更重要?

2 怎樣通過自我認識,樹立正確的目標?

在建立目標之前,要有清晰的自我認識,幫助你進行準確地定位。自我認識最重要的是知道你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用來界定你能否接受事物,以及判斷事物對錯的原則,它反應了你最看重、最在乎的事情是什麼,也影響你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選擇。

每個人可能擁有不同的價值觀。比如有的人在乎物質生活,而有的人更喜歡富足的精神世界。在乎物質生活的人,會重視高端奢侈的消費品,而在乎精神世界的人,會把較多的錢用來購買書籍等精神食糧。有的人喜歡安穩平淡的生活,而有的人喜歡探險,不斷自我突破,喜歡平淡生活的人,可能只生活在一個城市,而喜歡冒險的人樂意在不同的城市來回折騰。

價值觀雖然有很多種,但沒有對錯,它只是用來衡量事物重要性的個人信念。

要想成功,是智商更重要,還是心理素質更重要?

明確了自己的價值觀,怎麼制定目標呢?

目標很重要,它引導我們努力的方向,就像大海上的燈塔一樣,如果沒有它,我們在努力的過程中就有可能擱淺、觸礁。

既然目標這麼重要,怎麼設定呢?有一種方法叫做SMART原則,SMART分別是5個英文字母的縮寫,S指的是具體的,指的是目標要清晰。比如我想提高學習成績,這就不清晰,而我要數學的期末成績比去年提高10分,這就是具體的。M要可量化、可衡量,比如存200塊錢,讀10本書。A可以實現的,不能好高騖遠。R是有現實意義,T是要有時間限制。

舉個例子,比如你想減肥,那怎樣的減肥目標才符合這個原則?它可以是半年減重5斤,也就是每個月要減一斤左右,那這個目標就符合SMART原則。首先它是具體的,半年內瘦5斤,也是可以衡量的,體重秤看出體重的變化,也是可以實現的,每個月減一斤不是太難,最後也是有時間限制的要求,時間是半年。所以,這個目標就是一個符合SMART原則的目標。同樣在工作上,我們也可以設立一個每週拜訪10個新客戶、10個老客戶的目標。

要想成功,是智商更重要,還是心理素質更重要?

3 怎樣通過強化自尊、積極思考、自我激勵和自我約束,來管理自己的心理素質?

強化自尊

自尊是人格的核心,自尊會讓我們喜歡自己,願意做自己,而不願變成其他什麼人。低自尊的人更敏感,對自己充滿懷疑,容易感到焦慮、沮喪。而高自尊的人因爲對自己充滿了信心,沒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相信自己的價值,也相信通過努力可以獲得想要的東西,這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使他們表現得更勇敢,獲得更多的機會。

自尊是怎麼來的呢?它來源於小時候,父母、老師、朋友對我們無條件的信任和尊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的具體定位,但通過別人的鼓勵、愛護而不是嫌棄,他看到了自我的價值,也就建立了自尊。

但如果成長環境不是那麼友好,沒有建立高自尊,那應該怎麼辦?

建立高自尊的一個重要方法,是要學會自我接納。

自我接納指的是看清並接受自己的全部,包括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每個人都不可能完美,有的人外表不突出,有的人運動能力比較弱,還有的人不擅長社交,我們要全盤接受自己的所有特點。

著名的勵志演講家尼克·胡哲,天生身體殘疾,沒手沒腳,但他的優點就是善於接納自己。憑藉自己的努力,胡哲不僅完成了大學學業,學會了游泳、騎馬、踢足球等看似完全不可能的事,還獲得了美滿的婚姻,讓很多人驚歎不已。他其實就是學會接納自己的全部,明白了自己的弱點之後,也明白了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然後把注意力放在能做的事情上。

要想成功,是智商更重要,還是心理素質更重要?

積極思考

積極思考是一種樂觀的態度,它可以改善我們看待挫折的心態,獲得身心健康。

積極思考建議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我們有利的事情上,要思考我們還能做什麼,而不是不能做什麼。長期下來我們就會養成樂觀的心態,更快地清除障礙。

書中舉了一個案例,一位母親在女兒從來沒有接觸過漫畫的情況下,鼓勵她給報刊提供漫畫草圖。當時女兒根本不知道怎麼畫漫畫,甚至沒法動筆,母親還是相信她一定可以學會。在母親的多次鼓勵下,女兒最後成爲了著名的漫畫家。

相比之下,擁有消極心態的人,更容易自暴自棄,更容易想到最糟糕的結果。比如對待衰老這時,消極思考的人會覺得青春易逝,美貌不在,容易生病,反應遲鈍。但積極思考的人則會認爲,上了年紀雖然身體沒那麼健康,但積累的人生經驗和智慧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做出的決策更準確,這一點是年輕人比不上。

要想成功,是智商更重要,還是心理素質更重要?

自我激勵

激勵分爲積極和消極兩種,積極的激勵就像胡蘿蔔,促使我們爲了美好的目標而更加努力,而消極的經歷就像大棒,讓我們爲了避免失敗、懲罰而採取行動。消極的激勵容易讓人擔心、害怕,積極的激勵是一種來自內在的驅動力,它的力量更強,讓我們更加主動地追求目標。

在某些時候,積極的激勵和消極的激勵是同時存在的,而我們更容易感到消極的激勵,因爲消極激勵會讓人感到恐懼。比如你第一次面對幾百個人做演講,就很容易產生消極心理,你會擔心、緊張,害怕被嘲笑。於是錯過了提高演講能力的機會。

自我約束

一個懂得自我約束的人,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節奏,也是一個對自己負責的人。有時候外界會有約束和限制,比如在學生時代,學校會規定幾點上課、幾點做操、幾點吃飯,在嚴格的時間安排下,大部分人都能約束自己。如果沒有了外部的限制,我們又怎麼來自我約束呢?

要想成功,是智商更重要,還是心理素質更重要?

控制衝動是增強自我約束力的最好方法。

怎麼練習控制衝動?作者給出了三個步驟。

第一步驟是停下來,當我們知道即將做的事情很衝動的時候,就按下暫停鍵,讓自己急剎車。比如,早上上班的時候由於人太多,不小心被別人踩了一腳,你當時很想破口大罵,甚至踩回去,這就是一種衝動的行爲,你意識到想這樣做的時候,就要趕緊停下來。

第二步,思考你即將做出的行爲有什麼好處和壞處。罵別人的好處就是發泄你的情緒,但它的壞處就是影響了今天的心情,結果導致上班的狀態不好,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還會被老闆批評。

第三步,對比這種短期和長期的影響,思考哪一個選擇更值得。很明顯,短期的發泄遠遠比不上長期帶來的壞影響,你肯定會選擇後者。

總 結

這些因素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爲你提供成功必備的軟實力。通常我們認爲,硬實力更加重要,但軟實力的作用非同小可。如果一個人缺乏必要的軟實力,硬實力再強,也可能因爲高壓、人際關係問題而無法靠近成功,任何成功既需要過硬的真本領,也需要強大的抗壓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