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回族自治縣縣城西北40公里的崗什卡是門源大地上最凝重最奇雄的詩篇,被譽為環西寧夏都第一峯,它插天融日的身軀,顯示出男子漢般雄渾的氣質,在神奇的自然界和信徒們的心靈中發出巨大的磁力。

巍巍雪峯崗什卡是冷龍嶺最高峯,海拔5254.5米。主峯山體平緩的上部由地質結構第三系砂岩和礫巖組成,它質地堅硬的水平紋理巖層,構成了十分誘人的塔式階梯,那寶塔堅實地嵌入雄渾的身軀。在塔頂的冰川上銀光閃爍,剔透發亮的冰凌山洞中,挺立著透明的冰塔、懸掛著透明的冰筍、冰菇。四季纏繞著雪山的雲霧,穿過冰塔林呼嘯的長風,還有不期而至的一次次降雪,不斷裝飾著這座傲然屹立的雪峯。巍巍雪峯,傲立天表,它以高大的身軀,迎接每天的最早一縷陽光,告別西歸的最後一縷晚霞。

這是一座充滿了神話故事歷史傳說的神山,按照當地藏族人的說法,崗什卡是華熱藏區十三大神山之祖。故又稱為阿尼崗什卡,意為眾雪山中的尊者。它又是蒙古族、藏族羣眾心目中的聖山。在崑崙神話傳說中,它是西王母的三處宮邸之一,每年中秋節西王母都要在這裡大宴眾神。前涼張軌時曾立西王母祠於其上,唐穆宗長慶年間與當地吐蕃議和的使臣劉元鼎、明洪武年間西平侯沐英等都曾到此地祭過西王母。

關於崗什卡,還有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崗什卡雪山頂上有一個巨大的冰洞,那就是西王母的行宮。山下住著一對年輕的羌人夫婦,男人忠厚樸實,女人漂亮賢惠,夫妻非常恩愛,他們過著幸福的日子。雪山上有一個九頭蛟龍,兇殘醜惡,經常危害百姓,它看上了美貌的羌人的妻子要強行霸佔她,這對夫婦絕不答應。勇敢地與蛟龍展開了搏鬥,兇惡的蛟龍一怒之下就把這對夫婦害死了。

七月七日這天,西王母駕乘青鳥雲遊四海後返回崗什卡行宮時,發現這裡氣氛不像往日那樣祥和,充滿了怨氣,掐指一算,便知是九頭蛟龍危害百姓,她氣憤難當,就打發青鳥去請二郎神楊戩來降魔,二郎神找到九頭蛟龍後就與它大戰起來,幾個回合後九頭蛟龍不敵二郎神,就張開巨嘴去咬二郎神,被二郎神連續砍去三個頭,命哮天犬將第三個頭叼起扔到山底下,這頭就變成了一個小山包,山包染成了紅色,這就是現今青石嘴附近的觀花臺小圓山。九頭蛟龍的身軀被拋到景陽嶺附近,人們叫「斷頭嶺」。

從崗什卡流下一股乳白色的溪水,人們叫它白水河,它流到一處叫藥水泉的地方與藥水泉相匯。它的西面矗立著一扇巨大的桃形陡崖峭坡,破碎風蝕的巖體上石呈百態,嶂巒疊巖,奇譎崢嶸。在它的腳下,有一大片冒著熱氣的溫泉,像沼澤地的水汪布滿臺地,泉水順臺地喧瀉而下,此處彼處,遠看近處,高處低處,水聲匯成了一支和諧優美的交響曲。

時至今日,每年的八月十五,當地牧民羣眾為答謝西王母和崗什卡山神的恩惠,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人們除了戴著尖頂帽在這裡轉山叩頭、煨桑、念經外,還有一個奇特的祭祀內容,即要用紙糊一隻1.5米高,3米多長的大鳥,藏語稱為「夏傑強瓊」(意為百鳥王),登高放飛。李商隱在一首《無題》詩中寫下過這樣的著名詩句:「此去蓬山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而這隻紙糊的大鳥就是西王母的使者「青鳥」,人們放飛它,就是想以青鳥做信使,傳達人們的祝願和祈福之意。為了體現人神同樂的祥和氣氛,人們舉行完祭山儀式後,還要在山下舉行盛大歌舞、射箭、賽馬活動愉悅諸神,民間傳說,崗什卡之頂常有佛光閃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