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偶爾會有人吐槽,抱怨說自己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喪”不經意間便會涌上心頭。其實很多時候,讓我們內心感受到豐盈而快樂的,並不是那些你刻意尋找的所謂的“意義”。

  一個舉手之勞,一句鼓勵的話語,或許就能給別人帶去溫暖,當我們停止抱怨,當我們伸出手的那一刻起,一切似乎就美好了起來。在這個時代,你見證了哪些閃閃發光的時刻?對你來說,什麼纔是活着的意義?

  ╱我的高興不在於當不當“父”,

  而在於能爲老百姓服務╱

  “美國有硅谷,中國有光谷”,2018年武漢郵科院研發的光纖,一根可實現67.5億對人同時通話。在這科技榮光的背後,有一位老人功不可沒,那便是被稱爲“中國光纖之父”的趙梓森院士。

  我們現在隨時隨地能上網,但是在40年前,沒有人相信“玻璃絲能通信”。那時項目被拒,意氣風發的趙梓森不氣餒,在郵科院廁所旁搭建了簡易實驗室,找工廠要來了破舊機牀,用螺絲釘和橡皮泥代替精密調準器,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錯。

  1976年3月,趙梓森團隊拉出一根17米的玻璃細絲,這是中國第一根石英光纖。而今,已經87歲高齡的趙梓森依然關注着自己的熱愛,爲百姓們爲社會繼續發光發熱。

  ╱只要還有一分錢,

  我就要花在西山綠化上╱

  今年61歲的張俊平,是2009年第一批報名參加太原“荒山綠化”的志願者。如今10年過去了,他和團隊一共種下了480多萬棵樹,把荒山變成了“空中花園”。

  他負責的西山,曾經是個“垃圾山”。這些年爲了荒山治理,他幾乎花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可這一切他覺得很值,“把垃圾場治理完,栽上樹;把二百多個礦治理完,栽上樹;整個荒山都變成綠色了,這種成就感,是許多事根本無法比擬的”。

  現在,西山綠化覆蓋率有百分之七十,山上的黃沙和2000多畝垃圾,消失了,放眼望去,一片綠色。“再過幾十年,這裏的生態就會發生根本改善,看着樹一天天長高,山一天天變綠,老百姓上山高興,我就高興。”

  ╱他們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們╱

  張建清是濟南一名駐村公交司機,負責章丘區204路公交車。每天他要在大山裏往返12趟,解決2000多人的出行問題。這趟特殊的公交線路,全長6公里,僅有4個站點,卻是大山裏的村民外出的主要方式。

  爲保證每天準時發車,張師傅常年駐紮大山,只在加油時才能回趟家。山裏多是留守老人,再加上山路顛簸,他唯有加倍小心把車開穩。他的車上常備應急藥物,有空常去探望獨居老人,幫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村民們也會給他送來新鮮的瓜果、土雞蛋和剛出鍋的饅頭。

  總之,張師傅和村民之間的情誼早已變得如同親人般,他們在大山裏互相依靠,互相溫暖。

  在平凡瑣碎的生活中,我們總會發現一些小小的感動,或許那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但卻會讓我們心生暖意。哪怕生活中會有冰冷苦難,但我們依然會努力奮鬥,奮勇向前。

  就在那看似平凡的一天又一天之中,普通人也會閃閃發光,渺小而偉大,每一個用力生活的人都值得點贊。

  每當你回過頭,總有人在偷偷愛着你,有人在無怨無悔做着追夢人。所以說,每一個溫暖的瞬間,每一個向上的人都值得被記錄。當我們用心感受這個時代,時代新人,就在我們身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