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專責小組的工作聚焦中小學課程檢討,但在大學收生亦有着墨,雖然建議原則上維持入讀大學「3322」基本要求,但特別推出全新的「校長推薦2.0直接取錄計畫」,讓每所本地中學推薦兩名在非學術範疇才能卓越的學生,修讀指定大學課程,大學毋須等待文憑試放榜可「直接取錄」考生。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認為措施可助一些才能出眾、但本身靠學術成績未必能升讀大學的學生。

  坊間一直有不少意見冀大學放寬「3322」入學門檻,不過小組今次建議原則上維持,不過,小組鼓勵大學在現行機制下提高靈活性取錄學生,建議在現行「校長推薦計畫」以外,推出全新的「校長推薦2.0直接取錄計畫」,讓每所本地中學獲兩個名額,推薦在非學術範疇表現優秀的學生修讀大學建議的指定課程,例如設計、體育和音樂。大學綜合考慮中學校長意見、學生校內成績、學生學習概覽、比賽或活動的經驗和成就和麪試表現後,毋須等待文憑試放榜便可直接取錄考生。

  小組主席陳黃麗娟解釋,計畫仍須與大學商討,建議初期試行由個別大學自行選擇參加。若獲推薦學生循此計畫未能取得入學機會,或者改變主意放棄學位,仍可有充足時間重新參加大學聯招。

  對於有關措施會否鼓吹學生不重視,或甚至棄考文憑試,小組成員郭永強認為舊學制時代,大學也曾「拔尖」暫取會考成績優異的中五、六學生,「不擔心這些學生會『玩玩嚇』。」他續指,希望建議可向社會傳遞並非學術成就至上的信息,並以擅長畫畫的學生可能適合在大學讀設計、但未必有好的學術表現為例,指大學應予以機會。

  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歡迎建議,認為現行聯招「校長推薦計畫」的學生仍屬有能力以文憑試成績升讀大學的一羣,而新計畫對一些非學術能力出眾、學術成績未必能升讀大學的學生有幫助。他又認為,每校兩名額的建議合理,「全港有約五百所中學,若大學可確保有約一千名額作此途收生屬好事。」

  多所大學亦歡迎建議,其中科大、浸大、教大及嶺大更指大學本身已有類似的、不同彈性招生政策,考慮學生學術成績以外的天賦及潛能。理大及城大亦表示會仔細研究和探討諮詢文件。中大則指,原則上支持維持入讀大學的核心科目「3322」的最低要求,鼓勵同學保持中、英語文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