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做大量營銷活動,送油、送米、送禮物,讓客戶掃碼下載App、開卡,然後呢?就沒有然後了……”這句聽起來很熟悉、略顯焦慮的話,出自一位銀行從業者之口。

  同他一樣,“用戶”、“用戶轉化”、“用戶體驗”等看起來與銀行並不搭邊的詞彙,幾乎成爲所有銀行從業者和商業銀行們都在討論的話題。

  在熱烈討論的背後,是人工智能(AI)、現實增強(AR)、語音識別設備、可穿戴智能設備、無人駕駛、5G通信、區塊鏈等創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在新技術的裹挾之下,開放銀行時代悄然到來。

  面對時代變革,銀行轉型勢在必行。從大客戶到個人用戶、小微企業用戶,從“客戶思維”轉向“用戶思維”,用提升“用戶體驗”來完善“客戶服務”……銀行謀篇佈局的焦點,始終是“用戶”。

  01|拿什麼擁抱開放銀行時代?

  事實上,早在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開放銀行”(OpenBanking)的概念就突然火熱起來,受到了金融行業內外的高度關注。

  雖然對開放銀行的定義各有不同,但有一點獲得了各方的共識,那就是:開放銀行的本質是開放式服務,最終目的是爲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

  在開放銀行時代,用戶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綜合化,不僅僅是賬戶、結算、融資等金融服務,還有囊括生產、生活等各種場景的個性化需求。同時,用戶對體驗的要求更高,用戶希望操作便捷,簡單高效,最好一“點”完成。

  這也給銀行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更全面瞭解用戶行爲,更準確把握用戶的需求,更及時感知用戶對金融服務體驗的偏好?

  4月10日,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正式啓動了“2019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以下簡稱“大調研”)合作銀行招募,繼續其一年一度的銀行用戶體驗“大普查”。大調研將通過對用戶的實地調研和深度研究,嘗試爲銀行同業揭曉答案。

  02|用戶體驗“新世界”

  “每天客戶從我們身邊經過,我們都在想,如何與他們發生連接,產生交互,從而有效地將人羣轉化爲客羣”,一位銀行從業者曾給出了這樣的思考。

  確實,與用戶的連接、交互乃至後續的轉化,對很多銀行從業者來說都是一個新命題,但對互聯網行業來說,早已駕輕就熟。

  “在舊世界,你投入了30%的時間來建立一個偉大的服務,70%的時間用來吶喊。在新的世界裏,反過來了”,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曾一語道出了其中的不同。

  正如他所說,在“舊世界”中,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通道狹窄,產品研發出來之後的“銷售”是關鍵。而在“新世界”,狹窄的通道被互聯網破除、拓寬,企業與用戶間的信息不對稱被打破,如何從衆多的企業與產品中脫穎而出,成爲成敗的關鍵。

  在銀行業,銀行與用戶的關係同樣在發生變化, 用戶與用戶體驗成爲“新世界”的基本通行法則。銀行也更加堅定的以更好的用戶體驗帶動其業務增長,以用戶體驗爲出發點,用前、 中、 後臺的銀行服務支持,塑造全時空的用戶旅程。

  在銀行用戶體驗領域,實驗室已悄然耕耘四年。2015 年,實驗室由微衆銀行與騰訊 CDC(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部)共同發起成立。四年來,實驗室聯合多方力量,挖掘銀行在用戶需求和行爲變化中的挑戰和機遇。

  2017-2018 年,實驗室連續 2 年發佈了“銀行業用戶體驗大調研報告(2017、2018),爲多家銀行夥伴定製了專屬的用研報告。2018 年還首次公佈 “數字銀行用戶體驗評估體系(WeUX)”,受到銀行業的積極關注。

  如今,用戶體驗對銀行的正向影響已經得到數據驗證。麥肯錫的一項數據顯示,用戶體驗與銀行業績高度正相關,用戶體驗轉型可帶動約20%的淨推薦值(NPS)提升,10%~15%的營收增長、15%~20%的成本節約,以及20%~30%的員工效率提升。

  03|合作銀行招募進行時

  用戶存錢時首選渠道是什麼?花錢時爲什麼不選擇銀行?貸款時考量的因素有哪些?……要了解用戶,就需要掌握用戶數據。而這些數據來自哪裏?每家銀行都有,但還不夠、不全。

  2019年大調研,實驗室將藉助多方專業力量,以多元化的視角,多樣性的用戶樣本,深入洞察銀行用戶的行爲軌跡。

  當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下沉等領域備受行業重視,因此,除了持續關注用戶在存、花、貸方面的需求和行爲變化趨勢外,大調研還將聚焦個體商戶、小微用戶、年輕用戶和城鎮/農村用戶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