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爆發後,山東方面情事驟然緊張,日軍有在煙台或青島登陸跡象,針對這一事態, 蔣公先後給張學良、劉珍年、韓復渠發電報,布置應對。

有關史料如下:

9月20日,南京國民黨中常會表態,對日本武力可退讓,交涉決不放鬆。

同一天, 蔣公給韓復渠等地方官長發電報,雖然日本侵略,不過重點是不可有激烈反日運動,韓等應負責鎮壓:

瀋陽日軍與我衝突,我政府正嚴重交涉中。各地方民眾愛國心裡之衝動,自所難免,但切不可有激烈反日運動及報復暴舉。免人更有所藉口,使外交益陷困難。應力持鎮靜,嚴守秩序,請兄負責維持為要

22日,在收到熊式輝

轉來的劉珍年的哿辰電,報告日軍有從海上入侵煙台跡象後, 蔣公給劉珍年發出養午電:

煙台劉師長勛鑒。哿辰電悉。日軍侵魯,已提出國際聯盟。此時我國應上下一致,嚴守紀律,確定步驟,勿為日人借口。故先勸告民中(眾)守秩序,遵公法,勿作軌外行動,以待國際之公理與國內之團結,須為有計劃之舉動。如果其海軍登岸,則我方划出一地,嚴陣固守,以待中央之命令,此時須忍耐堅定,靜鎮謹守之。中正,養午。

同一天, 蔣公給張學良發出養電:

瀛眷及尊府家屬想均已安全離沈。遙深繫念。請代慰問。再青島海軍,鄙意可迅予集合塘沽。因在青或恐與日艦發生萬一意外,集合塘沽,則在各國軍艦監視之下,較為安全。請即酌行。中正,養印。

23日,南京國民政府發表告國民書,提出:

政府現時既以此次案件訴之於國聯行政會,以待公理之解決,故已嚴格命令全國軍隊,對日軍避免衝突,對於國民亦一致告誡,務必維持嚴肅鎮靜之態度。至於在華日僑,政府亦嚴令各地方官吏妥慎保護,此為文明國家應有之責任。吾人應以文明對野蠻,以合理態度顯露無理暴行之罪惡,以期公理之必伸。

同一天, 蔣公到臨時黨員大會「揮淚報告」,對社會公開國府最高領袖的對日立場,

我國民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強權,以和平對野蠻,忍痛含恨,暫取逆來順受態度,以待國際公理之判斷。我全體同志……務須勸告民眾嚴守秩序,服從政府,尊重紀律,勿作軌外之妄動,而為有秩序有步驟之奮鬥,此刻暫且含忍絕非屈服

25日, 蔣公給韓復渠發電,指示防線布置在濰縣:

我軍應在濰縣多加兵力,以防日軍由青島或煙台侵入濟南,我軍決在濰縣附近與之抗戰


本來我覺得,對於這些史料,除了最後一則需要辨析以外,正常人讀了都應該很容易判斷出 蔣公在面對日本對山東可能的入侵,究竟持何種立場。不料還是低估了思想的多元性,連養日 蔣公給劉珍年、張學良的電報,也有人能讀出「堅決抵抗」的意思來。雖然這些人特別喜歡攻擊「斷章取義」、「拼湊故事」,不過硬把養午電中的上下文剝離,讓人只看一句「嚴陣固守」,卻不顧上一句的「則我方划出一地」,倒的確是「斷章取義」的典範。不知道膠東共有幾「地」?就是「兩地」,也是一半不抵抗白送,要是「萬地」,那和全部白送有何區別?

 蔣公給劉珍年的電報其實就是三點意思:

1、繼續嚴格鎮壓反日活動。

2、不需特別制定海防計劃和城防計劃或者膠東地區整體防禦計劃。

3、不得阻止日本海軍登陸。部隊集中某兵營或據點,等待中央命令,剩餘地區任由日軍佔領。

至於同日給張學良的電報,其實就是這個意思:日軍如果登陸青島,我國海軍不得抵抗。為了避免艦隊不抵抗全軍覆沒,先調到塘沽以示誠意。

也有人說, 蔣公給張學良的養電只是為了避免摩擦,沒有讓青島門戶大開、不抵抗的意思。不過25日 蔣公給韓復渠的電報則證明, 蔣公非常清楚日軍很可能在青島登陸(「以防日軍由青島或煙台侵入濟南」),那麼,大敵當前,海軍撤走,真不知道中華民國養海軍究竟何用,難道只為沉艦封江嗎

25日 蔣公給韓復渠的電報倒是值得分析。初看的確是難得的抗日電報,不過仔細一讀,不過是把膠東不抵抗,青島、煙台、威海來就送換了個說法。日軍影子都沒有,海軍先撤了,陸軍被嚴命待在一處不得出擊,「忍耐堅定,靜鎮謹守」。那麼防禦陣地設在哪裡呢?濰縣(今濰坊)。

當然,「抵抗」也好,「不抵抗」也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高的自然是立即斷交、對日宣戰;一路低下去,在濰縣構築陣地也可以算達到「抵抗」的標準之一,畢竟沒有直接把濟南也送了嘛。不過,如果按這個標準,那麼九一八東北軍也是積極抵抗的了。

九一八後,遼寧省駐軍,包括獨立第12旅張廷樞部(事變前駐錦縣)、獨立第20旅常經武部(事變前駐鄭家屯)、騎兵第3旅張樹森部(事變前駐通遼)、公安總隊黃顯聲部(事變前駐瀋陽)等,相繼向錦州-大凌河一帶集中,到10月中旬,形成東北軍和日軍沿大凌河對峙的局面。吉林不願意隨熙洽附逆的部隊,則退到阿城-五常一線,同日軍對峙。

大凌河防線離瀋陽多遠呢?160公里。五常離吉林多遠呢?還是160公里。然而,青島到濰縣175公里,煙台到濰縣250公里

由是觀之,如果 蔣公九一八後在山東的布置都配得上「抵抗」的話,那麼九一八的評價的確得大改,得叫「積極抵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