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講師  

 

 

由於是理工科相關研究所畢業,因此對於資策會這機構一直不陌生,還記得專科時大家拼命考電腦相關甲乙級

證照的時期,資策會就是資訊類非常有權威性的認證單位。

 

加上有朋友與師長都與資策會過從甚密,也就讓我更好奇這個機構的定位與屬性。

 

一般的評價來說,資策會在臺灣數十年來推廣資通訊的文化與教育推廣可說功不可沒,

不知是臺灣的電腦產業促成資策會推廣的效果,還是資策會嚴謹理性的風格使

國人建立對資通訊產業可靠的形象,也無從考究,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資策

會一直是引領我國資通訊產業發展的先鋒旗手。

 

 

 

上個月在網路上看到了資策會的講師101培訓相關資料

http://mic.iii.org.tw/T3/

3.T3  

 

 

讓我非常好奇,我心裡面的想法是:

 

①奇怪資策會怎麼會想要辦理講師培訓課程,它的旗下己經有一堆產業分析師了啊?

 

②資策會的講師在本質學能方面是很紮實的,不過理工宅男味還是比較重,課程有料

   但老實說課程比較不生動沒感情。(也或許是產業分析的本質使然,會想要上產業分

   析課程的學員也不是想來上課聽笑話的,而是想知道最新與最正確的產業資訊,因

   此內容纔是重點,講師是否有個人風格或是否能有打動人心的激情都不是重點。

   (宅男講的笑話,宅男聽得懂就好了)

 

③這樣的課程是要培養外界人才成為資策會可以運用的內部講師呢?還是培養內部講

  師成為也可以在外面開其他課程的外部講師呢?(也就是把餅做大)

 

這個時代,行銷的基本知識大家都有,例如市場定位,市場區隔,成本優勢,創新,專業差

異化,其實這種管理與行銷學的abc大家都知道,問題就在於遇到市場現實的考驗時,能

不能精準的判斷到底現在是遇到什麼問題,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解決?或是我們其實也不用

知道是什麼原因,就是各種方法都給它試試看就對了。

 

於是抱著好奇的心情,我就去上課了

 

以下是我上完課的心得:

 

①這個時代,各個產業都在求新求變,資策會開始將觸腳伸向原本沒有觸及的領域是很

   值得讚賞的嚐試。

 

②培訓課程的老師從國外學習最正統的成人教育講師訓練模式,因此課程的嚴謹性、邏輯一致性

  ,與成人生心理互相搭配的適配性,都有一定量化的品質指標做為支撐。

 

③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有別於我們一般對於講師該有的表現評價,任何課程都

   是一樣,重點在於學生學了多少,而不是講師講了多少與表現的多受人注目,畢竟重點

   在於學生上完課後可以帶多少東西回家,而不是上課時聽了多少笑話,笑得有多開心。

 

④其實各種課程很難讓每個學員滿意,因為每個人的起始心態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搞不好

   授課經驗比講師還豐富,有的人專業比講師還強,但真正虛心學習的人會看到不同講師的

    特點,而且還能把對方的弱點轉化成自己的優點,例如有的講師可能說話不是很伶牙利齒

    ,但是卻能給人一種忠誠老實的信任感,有的講師很嚴謹實在,但卻沒有人想要聽,因為

    實在太無聊,對於同一個教室那麼多不同特質與需求的學生而言,一個稱職的講師應該俱

    備快速判斷學生屬性與特質的能力,然後再各別針對這些不同特質的學員,實施不同的教

    學手段,才能獲得至少客觀上七成以上的滿意度。

 

⑤對我這個不拘小節,隨興習慣的講師而言,資策會的講師訓練可以矯正並正規化我的教學

   品質,以我以前的授課經驗,我的課程可以讓人痛哭流涕,但也可以讓人完全聽不懂我是

   在講啥曉,感覺比較隨興而不穩定(不過優點就是能抓住當下的某種感動點,而不是理性算

   計下的冷梗),因此一個正規化嚴謹的講師訓練模式可以有效對治這樣的不穩定特質,對我

   而言,實是獲益良多。它是一個非常紮實而本格化的講師訓練課程,而讓人感動的變格如

   果沒有本格正規化的教學來當基礎,效果其實會打折扣。(有點像是如果我是很嚴格正經的

   老師,突然講了一個完全與原先風格不一樣的笑話,學生就會覺得超級好笑,因為這樣才

   會有最大的預期落差)

 

為什麼我要特別寫這樣一篇文章呢,也不怕大家知道,一方面是確實在課程中受益良多,一方

面也覺得,這種講師訓練的課程應該多多推廣,我覺得臺灣的理工產業界與文史哲人文界的鴻溝

老實說頗深,在學術界這又稱之為兩界理論,也就是專業分工的現代社會,各種專業很容易就

形成一種專業素養與專業理性的本位主義,因此就算是聽到對方說的話,也都是以自己專業的角

度來理解,根本很難跨過專業隔閤而能有效吸收對方的精華並為已所用。(兩黨政治也是這樣,雙

方根本就是以自己的自我意識在聽對方的話,難怪政黨惡鬥無止無休,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雙方都

故意假裝聽不懂對方的話)

 

(這也反映了老師是不是能謙虛的真誠的聽到學生的需求,而不是自認為是老師就以為自己那一

套對學生一定有用)

 

而資策會目前勇敢的跨出這一步,開始嚐試將理工性質濃厚的產業分析課程與人文色彩較深的

講師訓練做整合,雖然可能得到不務正業或是定位模糊或轉向的批評,但這一步還是一定且應該

要做的,蘋果為什麼品牌的魅力會高於宏達電,某種程度上便是它除了有強大的技術專業做支持

外,它在人文感性設計的鑽研,說故事的能力,對於感性工程的堅持,賦與了它更強大完整的綜

效,當然我現在說這些話都是事後諸葛亮,賈伯斯也不是每次的判斷都正確,也曾經讓蘋果瀕臨

破產,不過我們在成敗論英雄之際,至少都無法否認,蘋果的產品就是讓人可以感受到蘋果想要

感動人的一種決心與創新精神,一種一定要將某種風格貫徹到底的魄力(例如極簡主義)而這種不

計成敗,一定要感動人的精神纔是讓我們最印象深刻也願意買單的核心所在。

 

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這個匯集人文感性與理性的洪流,重新看見我們所當初自以為的感性

與理性。資策會講師培訓課程,等你一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