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宗教的東西,看到儒家和道教,就好奇,如果孔子的那些道理是在和平年代產生的,還會不會使他成為一個聖人,勿噴勿噴,好奇好奇。


問的好啊,儒家的聖人都是做出來的。

夫子之所以偉大,並不在於他說了什麼,而在於他踐行了什麼叫:擇善固執。

儒學之所以為中華的意識形態,之所以為中華精神的代表,更不在於學問多大、多麼高深,而在於他就是每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都相信的道理,每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所秉持的人生態度:

積極進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與人為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堅持不懈: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而為之

學習反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吾日三省吾身

便是今日之中國,今日對儒學嗤之以鼻的很多人,最多不過指責說了做不到,而不能不承認這些就是中國人的根骨


很有可能――不能。

題主的意思大概是,孔子的思想放到太平之世,是否仍具有那麼大價值。其實,價值一詞本身就含有普遍長久義,孔子思想自有永恆價值在焉。所以這一面不需討論。

我所謂的「不能」指的是,如孔子生於太平盛世,很可能就不能提出如此偉大的思想。因為大思想家之誕生,固然需要主觀條件,但也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匹配。換言之,盛世很難產生大思想家。

客觀條件有兩種作用:一是影響時人的思考方向,一是影響時人的思考力度。

前者,即方向問題:比如現在屬太平之世,

我們的社會致力於什麼?所謂的「大人物」又是何種類型?這種價值取向就如同一個靶子,吸引著我們所有人的思考火力。而如遭遇亂世,則較易激發人從根本上思考人生社會宇宙文化問題。

後者,即力度問題:所有的思考,須與身心生命相連纔有力度。對亂世之人而言,哲學問題不是玄虛的,而是與自身息息相關的,這些問題必欲給予解決方能後快,故能念茲在茲以成其言。再來,自己訓練百米衝刺,與鬼子拎刺刀在身後追趕,兩者的激發人之潛力的強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李零先生說:亂世才能出大師,也是此意。

不過,客觀環境很重要,但又並非完全的強決定。所以王陽明偉大。

手機打字太不方便,大概意思就是這樣。


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

在任何時代,勤奮好學修行大道的人即使不能成為聖人,也可成為賢士。


謝邀!

咱們現在講到聖人,大概就是比偉人還要偉大的人。

那麼什麼是偉大呢?這是很主觀的感覺,問一個人是不是偉人,好比問一種食物好不好喫,不同的人回答是不一樣的,在現實中存在三種反映:認可,不認可,不表態。

假如問中國人臭豆腐算不算美食,肯定有堅定的支持者,也一定會有堅定的反對者。因為喜歡臭豆腐的人的宣傳推廣,才會有更多的人接觸到臭豆腐,在這些後來者中,有些喜歡上了臭豆腐,有些開始討厭臭豆腐。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人或者只有很少人喜歡臭豆腐的味道,那麼臭豆腐是流行不起來的,也就不會有那麼多討厭臭豆腐的人出現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孔子所處的亂世,人與人的信任度是低於現代的,能在爾虞我詐的社會得到人的認可,並且他為人處世的道理現在還有人認可,可以推出他生在現代社會一樣會有堅定擁護自己的孔粉;另一方面,現代社會存在反對他的人羣,可以推出當時也一定存在反對他的孔黑。

最後多兩句:

1、孔子定義的聖人是能讓天下百姓生活富足的人,以這個定義來講,孔子並不算聖人,孔子也不認為自己是聖人。

2、孔子學說強調要尊重規律,順應人性,當二者矛盾時要權衡利弊。比如健康飲食對人身體好,就非要逼喜歡重辣重口的人改變飲食習慣,這是不順應人性;馬上就要上手術臺了,還按病人的生活習慣供著酒肉,這是不尊重規律。——能做到二者兼顧的人既有個人能力,又受人擁護,怎麼能被社會捨棄呢?


王陽明說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聖人 因為你的本心就是聖潔的,只是被外在的慾望所矇蔽了!


孔子本來就生在一個(相對)和平年代。

春秋時期,已經能算中國歷史上比較和平的年代了,比這亂世的多的多。

孔子還能周遊列國呢,拜託這也能叫亂世麼?

真正的亂世,要麼孕育的是玄學、佛學這樣避世、轉生的學說,或者是申韓之學興盛起來。

儒家這樣的針對統治者的,入世、有為的學說,已經是很不亂世的了,儒家也不適合亂世,儒家一到了亂世,就去避世獨善其身去了。


都說 動蕩的時代成就英雄 覺得對 又不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