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CCTV今日說法(微信號:cctvjrsf)

  有人說,孩子小時候越淘氣,長大以後越有出息。事實上,淘氣要有“度”,“度”把握不好,性質就變了。

  但現實情況是,許多家長並不能正確認識到怎樣的“淘氣”屬於合理範圍之內,有些家長在無形之中,成了“熊孩子”背後的“熊家長”。

  “熊家長”和“熊孩子”

  據媒體報道,重慶某小區有30多輛車被噴紅漆。警方查明,搞破壞的是小區兩家業主的孩子。其中一位孩子家長竟表示:“這事不嚴重,用汽油洗一下就好了,要是去修理廠修的話,修理費我們兩家平攤好了”。

  被噴紅漆的車(來源:重慶廣電第一眼)

  有網友直言:一句不嚴重,孩子不當回事,等着以後犯更大事嗎?

  這類“熊孩子”並非個例,更有甚者,做出的事情讓旁觀者看了都脊背發涼。

  小孩在高速公路上擺錐形桶堵路

  (來源:中國新聞社貴州分社)

  2019年1月18日,貴州遵義,三名小孩翻過高速公路護欄,在馬路上擺放錐形桶堵路。行進車輛連連剎車,從間隙中謹慎通過,險象環生。

  接到報警後,相關部門趕赴現場清理錐桶,然而工作人員剛離開,有司機反映,高速公路上又有小孩亂擺錐桶。隨即工作人員找到三名小孩和家長,並進行批評教育。

  “熊孩子”是近年來經久不衰的話題。從小打小鬧,到招人討厭,在不斷升級下,有些進而發展到違法的地步,這中間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再加上“熊家長”的庇護和放縱,給孩子帶來了不良導向,模糊了孩子的道德認知和辨別是非的標準。那麼,在這種情境下,孩子應該得到什麼樣的教育?

  對孩子的不良行爲說“不”

  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最深的人。作爲家長,應當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識、法律觀念,把一些規則意識內化成孩子的行事準則,並言傳身教,告訴他們:大錯由小錯積累而成,千萬不要任由小錯發展。任何不良行爲都是一次次小錯得不到糾正而不斷強化的結果。

  部分家長對此缺少認同,覺得“樹大自然直”。其實,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

  在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副庭長尚秀雲的新書《別讓小淘氣變成大麻煩》中,被孩子們稱爲“法官媽媽”的尚秀雲提到自己的觀點:“從一個又一個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他們大多經歷了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非分需求——不良行爲——違紀違法行爲——犯罪行爲。其中,周圍成年人的行爲,尤其是父母的行爲,對他們的影響是具有滲透性的,是非常深遠的。”

  尚秀雲認爲,父母不能因爲孩子小而忽視他們的道德細節,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的行爲是不能隨心所欲的,需要受到規範和道德約束。

  《別讓小淘氣變成大麻煩》這本書中,列舉有尚秀雲從三十年審判的幾千個真實案例中選取的最典型的35個案例故事,從反面教材的角度探討家庭教育的話題,告訴家長和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

  “法官媽媽”尚秀雲

  雖然都是已經變成“大麻煩”的案例,說給家長的卻是針對“小淘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在尚秀雲看來,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但他們需要法治教育,應該有規則意識的引導和挫折教育的歷練。“要告訴孩子,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哨兵。”

  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法學教授 胡云騰:

  本書的第一個特點是“真”,第二個特點是“愛”,第三個特點是“善”,雖然部頭不大、內容不多,但提出了很多既顯大氣又接地氣的獨特見解,而且書中的案例生動,語言親切,說理樸實,富有啓發。我認爲該書值得廣大家長、青年學生、司法人員和相關專家學者一讀。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 李玫瑾:

  我說過,未成年人的問題其實都是成年人造就的。建議每位家長都看一看這本書,從這些活生生的案例中反觀自己,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充實自己,做合格父母。

  福利來了

  你對教育孩子有什麼看法?

  有哪些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歡迎大家在文末寫留言

  截止到2019年4月21日24時

  留言中點贊前5名的幸運兒

  說法君爲你包郵送出

  新書《別讓小淘氣變成大麻煩》

  編輯 | 黎 意

  維護 | 宋小軍

  主編 | 王秀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