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和劉備的恩恩怨怨,最終兩敗俱傷,無一人獲利

諸葛亮的雅號叫伏龍,他把自己比喻成是一條潛伏着等待時機的龍。既然是條潛伏着的龍,那就要有龍的志向,不動則已,一動則直升九天,成就一番大業。

但他非常清楚成就一番大業的條件和自己的處境。要想成就一番大業,必須要有自己的勢力纔行,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但他偏偏沒有自己的勢力。

於是,諸葛亮對自己成就大業做了明確的規劃。混進一個強有力的軍閥內部,將其首領架空,然後取而代之。而自己如果是主動投奔,則按着當時各個巨頭的內部體系,充其量只能謀取一個差事,根本進不了核心,架空首領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諸葛亮和劉備的恩恩怨怨,最終兩敗俱傷,無一人獲利

劉表雖然軟弱,距離他也最近,可是劉表勢力的大權全都掌握在蔡瑁的手中,蔡瑁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否則依着他跟劉表的姻親關係,早就跑了去了。

其次距離上近的就是江東,可江東的實權又掌握在周瑜的手中,而周瑜也是一代儒將,江東的的將令也都凝聚在周瑜周圍,況且還有張昭那一幫的謀士,諸葛亮即便是去了,也沒有任何的機會。

其他各家諸侯,都類似於這樣的情況,即便是凝聚力不強的,也都是內部派系林立。他如果去了,作爲一個外來者,不但不會接近權利的中樞,而且還可能因爲站錯了隊,帶來性命危險。

曹操那邊,恐怕諸葛亮連想都不敢想的!曹操是一代奸雄,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手下人才濟濟,跟他不相上下的司馬懿都被控制得死死的,不敢妄動一步,自己去了也沒有勝算。就算是比自己強大的郭嘉,還不時老老實實地唯命是從?

諸葛亮和劉備的恩恩怨怨,最終兩敗俱傷,無一人獲利

也就是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最終把自己的目光放到了劉備的身上。感覺劉備就是自己借雞生蛋的那個人。首先,劉備身邊除了關羽、張飛、趙雲幾個虎將之外,謀士欠缺,容易接近權利的中樞。其次,劉備主動找上門來請他出山輔佐,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給他提供了討價還價的機會。

雖然劉備雖然當時沒有強大的勢力,但因爲頭上頂着皇叔的光環,號召力很強。同是,諸葛亮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藉助了劉備的家當,肯定能由弱變強,最後取勝。那時候,只要自己像司馬炎取代曹家政權一樣取而代之,那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所以,諸葛亮從跟劉備打交道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樹立自己的威信。三顧茅廬,讓劉備一次次地屈尊,不但壓制了劉備居高臨下的氣勢,而且在劉備的軍中豎起了自己神一樣的威信。

而後就對劉備的手下進行打壓,扶持自己的勢力。首先就是劉備最主要的助手關羽。因爲關羽是熟讀春秋,對大義看得非常重。於是諸葛亮就在華容道套路了關羽,也套路了劉備。不但抓住了關羽的把柄,還讓劉備再一次地屈尊向自己低頭,進一步強化了自己在軍中的地位,利於自己進一步控制全軍。

同時,他不希望部下對劉備忠心耿耿,尤其是那些歸降的新將令,要知道自己的存在和位子,要忠於自己,而不是劉備。所以,又在長沙震懾了魏延。

佔領了荊州之後,孫權請劉備到江東相親,這對於諸葛亮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那時候劉禪還小,如果劉備一去不回,自己就可以利用劉備的勢力跟江東角逐。賠光劉備的嫡系將令,換來江東的人馬,自己也就自稱體繫了。第一步就算是成功。

但事與願違,劉備竟然全身而歸。這就打亂了諸葛亮的第一個美夢。

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劉備竟然在取西川的時候,帶走了跟他不相上下的龐統,把他丟在了荊州,並且還把關羽、張飛和趙雲這些死命的嫡系全都留在了他的身邊。

諸葛亮和劉備的恩恩怨怨,最終兩敗俱傷,無一人獲利

這樣,就讓諸葛亮有些恐懼感。如果龐統幫劉備佔領西川,自己就會被邊緣化,一切的如意算盤就得落空。於是,爲了避免自己進一步被邊緣化,再一次接近劉備的權利中樞,諸葛亮激將法害死龐統,然後留下關羽鎮守荊州,再一次跑到了劉備的身邊。

看着劉備的勢力一步步的壯大,諸葛亮的小動作也在一步步的加緊。他對於劉備集團的內部矛盾不是化解,而是驕縱。最明顯的是一步步驕縱關羽,不但給關羽寫信貶低馬超和黃忠,而且還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候讓關羽孤軍進攻樊城,而不增派援軍。

諸葛亮和劉備的恩恩怨怨,最終兩敗俱傷,無一人獲利

陰暗的目標實現,消除了對自己最大的隱患關羽之後,又鼓動劉備殺死劉封,並且逼反了跟法正和李嚴齊名的孟達,一步步清除劉備的心腹嫡系。

劉備也是一代梟雄,當看清楚諸葛亮的本來面目之後,對諸葛亮的恨意陡然加深,但發現身邊的好多文武大臣,除了自己的原班嫡系之外,大都圍繞在諸葛亮周圍。於是,無奈之下,親領大軍征伐江東,很有點晁蓋一怒攻打曾頭市的淒涼。

劉備的討伐江東很不走運,一下子輸得稀裏糊塗,原本想在白帝城幹掉諸葛亮。但看着諸葛亮羽翼已豐,擔心內訌的心態下退而求其次,讓李嚴和趙雲一文一武對諸葛亮進行挾制,魏延也被安置到武將之首,軍事上了策應了李嚴和趙雲。

趙雲很可能就有密詔在身,叫好像鹹豐皇帝最後的決策,一方面給東西太后同道堂的大印,一方面又給東太后留下關鍵時候除掉西太后的密詔。

只是,李嚴沒有趙雲那麼穩重,在以後的表現中有些盲動,過於急躁,一時不慎被諸葛亮抓住了把柄,一下子被提前幹掉。李嚴被除掉之後,趙雲更加小心,不顧自己年邁,一直“守衛”在諸葛亮的身邊。

諸葛亮和劉備的恩恩怨怨,最終兩敗俱傷,無一人獲利

諸葛亮原本以爲自己的打算很精緻,一邊培養馬謖,楊儀、姜維這樣的嫡系,一邊利用、壓制魏延這樣的將令。他清楚,再沒有取得最後的成功之前,自己需要趙雲和魏延這樣的將領。

但人算不如天算,終歸諸葛亮一再提拔的馬謖、楊儀都是扶不上牆的傢伙,最終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劉禪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傻,在他死後,劉禪馬上變了個人一樣的果斷出手,不但將他的權利給分割,他的兒子也被邊緣化,遠離了權利的中樞。

總之,不管劉備也好,諸葛亮也罷!最終都是苦苦奮鬥一生,結果卻是落花流水春去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