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7年4月18日,一個並不小眾的網站「小眾軟體」推薦了一個鏈接:

amazing-apps.gitbooks.io

鏈接打開的截圖如下:

這個項目的名字叫「Windows絕贊應用」,是一份人工維護的優質Windows應用推薦榜單。榜單上列出了200多個軟體,覆蓋了即時聊天、壓縮處理、開發工具等20多個類別。

當時我第一眼看到這個網址的時候,點進去大致瀏覽了一下,但並沒有吸引我太大的注意。在我看來,若要真論起實用性,「小眾軟體」網站上的軟體推薦,其實用性要強很多很多,很接地氣,在此推薦給大家。網址是:

http://love.appinn.com

直到上週我看到「少數派」的再次推薦,敏感的我嗅覺到:「Windows絕贊應用」這個項目要火。

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下。百度上搜關鍵詞「Windows絕贊」,前幾個是它:

Google上只用搜「絕贊」二字,前幾個依然是它:

經過一路追蹤,本文的靈感由此而來。

我想,第一眼看到這個項目的人,應該會分為三種心態:

  • 第一種心態:哇,上面列出的軟體好多好全,趕緊收藏一波,然後推薦給別的萌新。

這種心態的人,一定是個電腦小白,而且使用電腦的時間肯定不長。

  • 第二種心態:推薦了這麼多,可每個種類我只需要一個軟體就夠了呀。我到底該用哪個軟體呢?

這種心態,對於一個日常工作和生活離不開電腦的普通用戶來說,才應該是正常的反應。而本文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你的疑慮和選擇恐懼。

  • 第三種心態:我電腦裏已安裝的軟體,具備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足夠大眾化,且覆蓋了我的日常需要。而此項目裏推薦的軟體,可能有那麼零星的幾個能夠填補我的空白,僅此而已。可是,星星你在哪裡呢?

如果是為了獵奇零星的幾個,而去把每個軟體都遍歷一遍,只有極少數具備極客精神的人,才會這麼幹吧?熟練 PC 電腦操作整整7年的我,準備這麼幹。

先確定本文內容的感情基調:

「Windows絕贊應用」這個項目裏的軟體,絕大部分你是用不到的。因為它們要麼太小眾(第一次用完,第二次想不起來是啥),要麼可替代性強(你有的功能別人也有)。

很多人不理解「免費就是最貴的」這句話的含義。所有免費的東西,都標上了你看不見的價格,所謂的免費,不過是以其它形式進行了支付。如果你話很大力氣把這麼多軟體一個個試一遍,卻發現沒幾個想要的,這將浪費很大的時間成本。

今天,我就把「Windows絕贊應用」項目裏的每個軟體都盤點一下,讓你領略一下團長的「開箱體驗」。

當然,這個項目本身是值得讚賞且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它給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選擇,我也不會對它進行否定。但作為一個「有態度」的自媒體,我會針對項目裏列出的具體軟體談一下我的使用體會和主觀感受。

另外,我所談到的使用體會面向的是大眾用戶,在他們看來,每個類別使用一兩個大眾化的軟體,足以解決日常需要;如果你是小眾用戶,比如你經常聽英文歌曲,問我哪個音樂軟體裏的英文曲庫更全,我可能無法給你答案。

項目裏的軟體分類,截圖如下:

我們按照每個分類,依次展開。統計時間:2018-02-15。

音頻

名單中列出的音頻軟體如下:

  • AIMP

  • Audacity
  • Autolyrics
  • Dopamine
  • Exact Audio Copy
  • foobar2000
  • K-Lite Codecs
  • listen1
  • Mcool
  • Mixxx
  • mStream

  • Musicbee
  • MusicBrainz Picard
  • Spek
  • TTKMusicplayer

這15個音頻類軟體中,有6個是音頻(音樂)播放器,我並不推薦;1個是瀏覽器插件「listen1」,這是唯一一個我比較推薦的,注意,是比較;剩下的8個實在是過於小眾,一般人很少用到。

先說音頻播放器。2018年初的時候,朋友圈被網易雲音樂的「2017聽歌日記」刷屏了:

「網易雲音樂」幾乎是每個文藝青年在用的聽歌軟體,它什麼都好,就是曲庫不夠全,因為很多版權都在騰訊和阿里手上。於是,「QQ音樂」和「蝦米音樂」也成了聽歌必備軟體。阿里的產品體驗一向被用戶吐槽,我曾經一直用的「天天動聽」APP自從被阿里收購後,起了一個尷尬的名字叫「阿里星球」,後來直接停止音樂服務了,可惜了天天動聽這個品牌和它的2億用戶。

在我寫這一段的時候,爆出一個新聞:

2月9日,在國家版權局積極協調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就網路音樂版權合作事宜達成一致,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家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

雖然音樂版權可以相互授權,但關鍵詞是99%。因此,問題在於:核心關鍵曲庫非常容易留在不授權的1%的範圍內

關於音樂播放器的使用,我做個總結:

請一定使用「網易雲音樂」,它可以使你獲得內心的寧靜和安定。如果沒搜到你想要的歌,不妨去「QQ音樂」找一找,多半可以找到。如果還是找不到,最後再考慮「蝦米音樂」。

至於名單裏的6款音頻播放器,我想,你應該用不到吧。我唯一推薦的那個瀏覽器插件「listen1」,它最大的作用是:搜索來自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三大主流音樂平臺的歌曲。意思是說,當你不知道一首歌在哪裡可以聽到時,你可以用「listen1」。你看,這跟我剛剛總結的音樂播放器的使用,其實是一個道理。

再說個題外話,現在的音樂播放器基本都帶「聽歌識曲」功能。意思是,當你在大街上聽到一首燃起的歌曲,進而想知道它的歌名時,你可以藉助這個功能。我所用過的同類軟體中,要論「聽歌識曲」的準確率和反應速度,「Shazam」軟體是最贊的,這款國外的應用,用它識別英文歌曲更是沒話說,恰好它在上個月被蘋果公司用4億美元收購了;國內的同類軟體中,微信的「搖一搖」要比網易雲音樂的「聽歌識曲」的準確率高一些。

壓縮處理

名單中列出了三款壓縮包處理軟體:

  • 7-Zip
  • Bandizip
  • PeaZip

市面上的壓縮軟體都大同小異,如今用的最多軟體是「WinRAR」,其次是「7-Zip」,我只推薦這兩款。怎麼看出來的呢?

「WinRAR」軟體針對個人用戶是免費的,但是有廣告;如果不想有廣告,可以購買付費版。因為涉及到付費,難怪名單裏沒有將其列出來。

我當然更建議你使用「WinRAR」,如果你想要免廣告版,但又不想花錢,怎麼辦呢?辦法肯定是有的。

美化工具

名單中的軟體如下:

  • BingBest
  • Huoying Video Desktop
  • MacType
  • Rainmeter
  • SimpleSndVol
  • StartIsBack
  • TGFont
  • TranslucentTB

  • upupoo
  • Windows 10 Login Background Changer

「MacType」軟體的作用是修改Windows字體的渲染效果,模仿Mac字體的渲染效果,有需要的童鞋可以一試。這個軟體的知名度還是比較高的。

「upupoo」是將桌面背景修改為動畫的形式,點進官網一看,應該是二次元童鞋的專屬吧。

硬體相關

名單中的軟體如下:

  • CPU-Z
  • CrystalDiskInfo
  • CrystalDiskMark
  • f.lux
  • GPU-Z

  • Iobit Driver Booster
  • Open Hardware Monitor
  • Speccy
  • SSD-Z

「CPU-Z」是一款家喻戶曉的軟體,用來檢測CPU、主板、內存條的信息。給大家舉個例子。很多童鞋會給自己的電腦加一根內存條,因為這是提升電腦性能最便捷、最廉價的方式。但是內存條不是隨便選的,你可以先用「CPU-Z」或「魯大師」檢測電腦已有內存條的頻率,比如DDR4的頻率就比DDR3的頻率要高。

「f.lux 」這款軟體跟硬體沒有多大關係。但是,「f.lux 」軟體是我極力推薦的一款軟體,我建議每個人都應該安裝它(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很多次)。它的作用是:降低屏幕的色溫和亮度。降低色溫可以減少藍光對眼睛的傷害。

關於「f.lux 」軟體,說一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正常情況下,我坐在電腦面前一個上午,眼睛就會疲勞;但是安裝了「f.lux 」軟體,降低了屏幕的色溫之後,在電腦面前坐一天,眼睛也不會累。當然,建議大家坐久了還是應該起身多走走。我來講一下「f.lux 」軟體的安裝方法。

軟體安裝完成後。點擊設置:

白天和晚上的色溫都是可以滑動調節的:

上圖中,白天的色溫最高是6000,可以根據需要調低一點兒(我設置的是4000)。晚上的色溫可以不動,3400挺好。

至於名單上的其他軟體,作為一個普通用戶而言,一個「魯大師」就足夠了吧。

圖形圖像

名單裏提到的軟體如下:

  • FastStone Image Viewer
  • Gimp
  • Greenshot
  • Honeyview
  • IrfanView
  • ImageMagick
  • Inkscape
  • Ken Burns Slideshow
  • Krita
  • Paint.net
  • PicPick
  • qrcode
  • Riot
  • ShareX
  • Splashify
  • waifu2x-caffe
  • XnConvert
  • Xnview

團長在學校的時候有過海報設計的經驗,用慣了專業的圖形圖像軟體「Photoshop」,而這項技能是不可逆的。如果讓我推薦圖形圖像類的軟體,我當然是推薦「Photoshop」。不要對PS裏的各種功能和按鈕望而生畏,學一些簡單的操作就好,對你瞭解色彩和圖片格式等方面的常識很有幫助。

補充一個知識:點陣圖的處理用軟體「Photoshop」,矢量圖的處理用軟體「CorelDRAW」或「illustrator」。比如 logo 的設計,都是用的矢量圖軟體。再比如,大街上別人給你發的三折頁宣傳單,基本是在Photoshop處理好圖片,然後在CorelDRAW裏排版好的。此時,你是不是應該去查一下「點陣圖和矢量圖」的區別?

名單裏有個軟體叫「qrcode」,用來生成藝術二維碼,瞭解即可。

windows 系統自帶的圖片查看器有多麼難用我就不說了,不能看png格式的透明圖片、不能看gif格式的動態圖片,光這兩點就足夠吐槽了。

第三方的圖片查看器有很多,「美圖看看」是我認為最好用的一個,雖然它已經很久沒更新了。

網路信息處理

名單上的軟體如下:

  • Anydesk
  • Best Trace
  • Brave
  • Chrome
  • Firefox 火狐
  • HaloRadio
  • Maxthon
  • Proxifier
  • QuiteRSS
  • Retroshare
  • SoundWire
  • TeamViewer
  • Tor Project
  • Vivaldi
  • ZeroNet

遠程桌面控制,一定是用「TeamViewer」軟體,我很推薦,因為它是最專業的遠程桌面控制、遠程協助軟體。個人免費使用,商業付費使用。它可比 QQ 聊天中的遠程控制好用多了,後者使用的時候太卡頓。當你需要通過辦公室的電腦控制家裡的電腦,或者男童鞋在寢室遠程幫助女同學操作電腦時,TeamViewer 就能派上用場了。

瀏覽器,當然是選「Chrome」,這是毫無疑問的。而 Windows 系統自帶的IE瀏覽器是我見過的最難用的軟體,沒有之一。

Google公司的Chrome瀏覽器有很多優點:簡潔、網速快(網頁的打開速度最快)、無打擾、自帶調試工具(開發者必備)、設置、擴展、瀏覽歷史、網站密碼全部同步等。最大的特點是:支持插件擴展,很多第三方的功能都可以安裝在上面。

Chrome 瀏覽器也不是萬能的,最大的缺點是:下載速度慢,對迅雷的支持不友好。而且,在 Chrome 瀏覽器上,如果想讓書籤同步,需要登錄 Google 賬號,但需要採取一定的方法才能登錄。如果你在使用 Chrome 瀏覽器時受阻,可以換成使用國內的「360極速瀏覽器」,當然,這是下策。

「Firefox 火狐」瀏覽器的開發是最尊重前端開發標準的,頁面風格和Chrome也比較像,這裡我也推薦一下。很多人都說,用火狐瀏覽器的人,是一個有情懷的人。

名單上說「QuiteRSS」是一款RSS軟體,現在還有人用 RSS 信息聚合的方式閱讀麼?

即時聊天

  • Discord
  • 連我
  • mIRC
  • Quassel
  • Telegram
  • Waow

這幾款即時聊天軟體裏,我只推薦「Telegram」這一個。你看,這個項目的網站上,作者留下的聯繫方式也是 Telegram:

很遺憾,人民需要採取某種方式才能正常使用Telegram。

國內的人相互聊天都是用微信和QQ,年輕人用QQ更多,工作之後,就基本只用微信了。與國際友人聊天,你可以用「Telegram」。老實說,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款IM軟體(即時通信軟體)的用戶體驗和安全性能比得上 Telegram。如果哪一天 Telegram 軟體開始商業化了,那就說不準了。

有童鞋可能會問:「我一個老外都不認識,我找誰聊呀?」別著急,Telegram有很多Channel可以訂閱,比如,我訂閱了下面這個Channel,可以每天看看科技新聞:

t.me/solidot

下載工具

再多的下載工具,又怎敵得過一個迅雷會員?

電子郵件

電子郵件客戶端,我推薦用「網易郵箱大師」。全平臺,還支持 Gmail 郵箱的登錄。

在線存儲(提供網盤服務)

名單中的軟體如下:

  • DropBox
  • OneDrive
  • Google Drive
  • Mediafire
  • Mega
  • Yandex
  • 堅果雲

注意,上面所列出的軟體,強調的是網盤的同步功能,而不是備份功能。

「同步」和「備份」是兩個概念。備份的概念很好理解,你把電腦上的文件放到網盤上,即時電腦上的文件沒有了,依然可以網盤上找到。如果你要使用備份功能,應該這樣用:重要的文件備份到移動硬碟裏,不重要文件備份到百度網盤裡。

同步的概念,一開始不好理解,但是用多了之後,就離不開了。比如說,我在家裡的筆記本上寫了一個文檔,第二天回到公司,可以用辦公室的電腦繼續修改那個文件,顯然這個文件是具有同步功能的。第三天,公司給我換了一個新的電腦,我只要安裝了同步軟體,連上網,馬上又可以在之前的進度上繼續編輯文檔。

個人用戶要使用網盤的同步功能,目前看來,我只推薦你用「DropBox」。很遺憾,這個軟體需要採取某種方式才能用。退而求其次的話,那就使用國內的軟體「堅果雲」吧。名單上其他的軟體,我都不推薦(包括谷歌的Google Drive和微軟的OneDrive)。

老實說,用同步功能的人,大多用的是DropBox。能用好幾臺電腦同時辦公的人,網路條件不會差,為何不從全世界的範圍內選一款最好用的呢?

網盤的同步功能一般是這樣用的:(說一下我自己的用法)

(1)我在家中電腦上安裝好DropBox,然後在電腦的E盤新建一個文件夾,名叫「工作同步」。

(2)將DropBox與「E:工作同步」文件夾相關聯。這樣的話,我在「E:工作同步」文件夾裏所添加及修改的任何文件,都會自動上傳到DropBox的網路伺服器上。

(3)第二天上班後,我在公司的電腦上安裝好DropBox,並將其關聯到電腦上的一個空的文件夾,名叫「D:同步工作」。沒過一會兒,「D:同步工作」裏就會自動出現我家中電腦的「E:工作同步」裏的所有文件。

這樣的話,無論你在哪個電腦上工作,只要有DropBox,就可以實現文件的無縫切換

比如我寫這的篇文章,會同時使用臺式機和Mac。我一會兒用臺式機寫,一會兒用Mac寫,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實用程序

名單中的軟體如下:

  • Clipber 快帖
  • Defraggler
  • Hourglass
  • KeyCastOW
  • LanguageTool
  • LICEcap
  • MiniBin
  • MyChrome
  • NirLauncher
  • Ninite
  • Office Tool Plus
  • PingInfoView
  • QTranslate
  • rufus
  • ScreenToGif
  • spacedesk
  • Steam Cleaner
  • Steam Mover
  • SUMo
  • Touchpad Blocker
  • ZoomIt

「Clipber 快帖」號稱是跨平臺的剪切板工具,也就是說,你在手機上複製一段文字,馬上可以在電腦上粘貼。看著還挺新穎,我試了一下這個軟體,並不是那麼好用,因為它的剪貼板內容需要手動同步,操作略顯繁瑣。

2016年,MacOS新增了「通用剪貼板」的功能,僅限於蘋果系列的產品。也就是說,你在 iPhone 上複製的文字,可以無縫地粘貼到 Mac 電腦上。我沒試過,希望體驗過的人可以在下方留言。

如果你想錄製電腦屏幕,並保存為 gif 格式,最好用的軟體就是「LICEcap」。它可以自由調整錄製窗口的大小,而且可以捕捉滑鼠的操作,非常適合製作 gif 格式的視頻教程,它是我寫技術博客必不可少的一個軟體。「LICEcap」還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是:可以自由調整幀數,在保證清晰度的情況下,錄製的文件非常小。相比之下,名單上的「ScreenToGif」軟體所錄製的gif文件,實在是太大了。

生產力工具

名單中的軟體如下:

  • Adobe 系列軟體
  • amWiki
  • AutoHotkey
  • AutoIt
  • Cortana
  • HelloFont 字由
  • Icons8
  • LibreOffice
  • ManicTime
  • Materialette
  • Matterwiki
  • Medibang Paint
  • Microsoft Office
  • RescueTime
  • XMind

「Adobe 系列軟體」可謂家喻戶曉,其中最有名的軟體就是 PS。 說幾個我所瞭解的 Adobe 系列軟體:「Photoshop」是最強大的點陣圖處理軟體,簡稱 PS。「Audition」是強大的音頻處理軟體。「Premiere」可以用來做視頻編輯,如果你只是想做簡單的視頻編輯(比如做一個電子相冊),可以用「會聲會影」,上手相對容易;稍微複雜一點的,可以用「Premiere」。「illustrator」是比較有名的矢量圖處理軟體,我在前面提到過。「After Effects」是最常用的視頻特效製作軟體,簡稱 AE,你在晚會上看到的各種震撼的宣傳片,基本就是用 AE 做的特效。

順便一提,Adobe 這個單詞是念 [??dobi],不是念 [??dob],如果念錯了,有點尷尬。其實也很好記,Adobe 翻譯成中文就是:啊,逗比。

「XMind」是 Windows 和 Mac 上比較有名的思維導圖軟體,推薦一下。還有一款同類軟體叫「MindManager」。

開發者工具

名單中的軟體如下:

  • Alacritty
  • Caddy
  • Chocolatey
  • ChocolateyGUI
  • cmder
  • ConEmu
  • Git
  • HBuilder
  • HeidiSQL
  • IntelliJ IDEA
  • msys2
  • Scoop
  • SourceTree
  • VirtualBox
  • Visual Studio
  • VMware Workstation Player
  • VMware Workstation Pro
  • Windows Sysinternals
  • x64dbg
  • XAMPP

還好我也是搞開發的,不然這段都沒法兒寫了。

當然,我並不熟悉所有方向的開發,我目前只對 Android 開發和前端開發有一些瞭解。因此,我只推薦我所使用過並覺得不錯的開發軟體;其他的開發軟體,我並非不推薦,而是不瞭解。

「Git」是用來做版本管理的,屬於開發人員的必備技能。你一個人寫代碼可能用不到Git(如果用 Git,自然更好),但是一個團隊寫代碼,就不得不用 Git。在公司裏,Git 工具每個開發人員都要用到的。事實上,不管是一個人寫代碼還是多人寫代碼,Git 在關鍵時刻是能救命的。常見的版本管理軟體是分散式的「Git」 和 集中式的「SVN」,後者已經逐漸淘汰。

Git版本控制是通過命令行進行操作的,你也可以安裝 GUI 軟體來代替命令行操作,團長推薦「TortoiseGit」或「SourceTree」。我在 2016-10-03 的文章中專門講過 Git。

隨著Git的流行,GitHub 這個代碼託管網站也就應運而生了,網址是「github.com」,它為使用Git做為版本控制的軟體項目提供代碼託管服務,同時注入了社交網路的屬性。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程序員(同性)交友網站。現在很多人喜歡在 GitHub 上寫博客,甚至發布官方文檔。

「HBuilder」在前端開發中也算比較常見。前端開發中最常用的 IDE 是「WebStorm 」和「 Visual Studio Code」。

「IntelliJ IDEA」真是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的軟體,它的出現,讓我們永別了難用又抽風的 「Eclipse」。Android 開發的IDE「Android Studio」,以及前端開發的IDE「WebStorm 」都是基於「IntelliJ IDEA」定製的。如果你是做 Java 後端開發,直接用「IntelliJ IDEA」作為 IDE 就可以了。

「Microsoft Visual Studio」軟體應該是理工科生在學校學習 C/C++ 時就接觸過的,這個龐大的軟體簡稱 VS,安裝完成後,要佔磁碟 6G 的空間。

「VirtualBox」和「VMware Workstation」是比較常見的虛擬機軟體,後者似乎用的人更多。另外,Mac平臺也有一款虛擬機軟體叫「Parallels Desktop」。我在 Windows 平臺用的是「VMware Workstation」,我在 Mac 平臺用的是「Parallels Desktop」。

效率工具

名單中的軟體如下:

  • Desktopcal 桌面日曆
  • Double Commander
  • Everything
  • Find and Run Robot
  • FreeCommander
  • GestureSign
  • Launchy
  • Listary
  • Multi Commander
  • Nimi Places
  • nTrun
  • Outlook on the Desktop
  • Q-Dir
  • Rolan
  • Snipaste
  • Total Commander
  • WGestures
  • WindowTabs
  • Winstep Nexus Dock
  • Wox
  • ZIKU!

「Everything」是我在整篇文章中最推薦的一個軟體,它可以用來查找電腦硬碟(以及移動硬碟)上的任何文件,且速度極快。可惜該軟體只屬於 Windows 平臺。雖然 Mac 平臺有類似的軟體,比如EasyFind、Alfred等,但它們在搜索文件的體驗上總是不盡人意。

當你的電腦裏存放的文件比較多或者比較雜亂亂的時候,想找到它,最快速的方式就是搜索文件名。用 「everything」查找文件,簡直就是 Linux 下的速度。我們還可以利用 「everything」 在指定文件夾下搜索,或者對指定格式的文件進行搜索。

對了,記得給「everything」設置一個快捷鍵(我設置的快捷鍵是「Ctrl + Shift + Z」)。這樣的話,每次就可以通過快捷鍵打開該軟體。舉個例子,公司今天公佈了2018年一整年的放假安排,於是,我把它保存下來,並將文件命名為「2018年放假安排」。每當我想看某個國家規定節假日時,我就按住 「Ctrl + Shift + Z」,輸入「放假」,然後依次按「下鍵」、「enter鍵」,文件就打開了。整個操作過程不到三秒。試想一下,等你打開 E 盤,點開一個個深入的文件夾,要花多久?

類似於「everything」這種針對Windows系統的效率工具,還有很多,比如:Listary、Total Commander、Q-Dir等。第一次使用它們的時候感覺很新奇,可一年下來,用到它們的次數並不多,原因很簡單:不是剛需。肯定會有很多人說「Total Commander」是神器,善用佳軟網站就極力推薦它,但我個人覺得這個軟體長得太老氣了。

「Snipaste」是目前為止最好用的截圖軟體,沒有之一。很多小白在截圖的時候用的 QQ 或微信自帶的截圖功能,以至於不少人誤認為這是系統自帶的截圖功能,當你按住「Ctrl + Alt + A」時發現沒有出現截圖的效果,可能會忍不住去網上原因,其實是因為你的 QQ 沒有打開。

可如果只是想要截圖功能就打開 QQ 或微信,未免有點小題大做。最佳的代替方案是尋找第三方的截圖工具。「FastStone Capture」是最知名的截圖工具,馳騁沙場多年。除了截圖之外,該軟體其他的很多小功能也是非常贊的,例如:屏幕拾色、圖片的簡單編輯和標註等。最值得表揚的是,「FastStone Capture」還支持滾動截圖,意思是說,即使是一個很長的網頁,也可以截取完整。

終於等到2016-07-28這一天,「Snipaste」截圖軟體橫空出世,可謂一鳴驚人。我在2016-09-10的文章中推薦過它,當時我就篤定,它將在長期內成為最好用的截圖工具。不信你可以去試一下。軟體的開發者也承認,「Snipaste」和 QQ 截圖有很多共同點,所以在用戶體驗上是可以保證的。如果「Snipaste」在截圖時能附帶陰影效果就更好了。

我自己平時的做法是:日常截圖用「Snipaste」,截長圖用「FastStone Capture」。

不足的是,「Snipaste」軟體一直以來都只有 Windows 版本,沒有 Mac 版本。我嘗試了無數 Mac 平臺的截圖軟體,如今還沒能找到令我滿意的。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去「Snipaste」的官網瞧了一眼,發現:Mac 版本在2017-12-09首次公開,現在還只是公測版,bug較多,我們期待「Snipaste」軟體 Mac平臺穩定版的到來,屆時再一睹風采。

20190129備註:「Snipaste」軟體已推出 Mac平臺的 beta版,使用瞭解近一年,很穩定,很好用。

知識筆記

  • Evernote
  • Inkdrop
  • Knowte
  • Laverna
  • Leanote 螞蟻筆記
  • Notes
  • Simplenote
  • Zim Desktop Wiki

知識筆記裏,比較有名的是「印象筆記」和「為知筆記」,但我只推薦「印象筆記」。

需要說明的是,「印象筆記」和「Evernote」是同一個軟體,只不過前者是國內版,後者是國際版。我推薦大家使用國內版,網路穩定。官網是:

yinxiang.com/

我為什麼最推薦印象筆記呢?因為有一個功能是用戶的痛點,那就是「搜索」。當筆記數量越來越多時,我們幾乎只能靠搜索來找。印象筆記在搜索關鍵字時,可以達到秒搜的程度。在搜索的精準、速度和性能上,為知筆記是遠不如印象筆記的(這一點上,為知筆記近兩年做了很大的改進,但仍需提升)。

據我所知,很多愛閱讀的人都喜歡把讀書筆記和書摘放在印象筆記裏。

為知筆記支持代碼高亮和 Markdown格式,程序員在上面寫筆記也是一個可供參考的選擇。

Leanote 螞蟻筆記的廣告打的很響,我使用了一段時間,還很不成熟。

關於知識筆記,可以看我之前寫過的文章:

  • 使用雲筆記,記下永恆的財富
  • 國內首本印象筆記認證的這本書,把知識管理做到極致

終端調試

名單中的軟體如下:

  • Bitvise SSH
  • Hyper
  • Im Only Resting
  • Insomnia
  • Kitty
  • MobaXterm
  • mRemoteNG
  • MTPuTTY
  • Putty
  • Terminus α
  • WinSCP
  • Xshell

終端調試也是程序員經常用到的,名單上的軟體都大同小異。如果是用來連接和調試遠程伺服器,比較常見的軟體是「Putty」 和「Xshell」,但我發現用「Xshell」的人更多。

文本編輯器

  • AkelPad
  • Atom
  • EmEditor
  • EverEdit
  • GNU Emacs
  • Light Table
  • Markdown Plus
  • Notepad++
  • Notepad2-mod
  • PSPad
  • Sublime Text
  • Typora
  • Visual Studio Code
  • Yu Writer

說到講文本編輯器,要提到兩個方面:代碼編輯器Markdown 編輯器

最有名的代碼編輯器當然是「Sublime Text」,我在2016-05-17的文章中專門介紹過,她的強大之處在於性感和支持插件。

以前的老牌的代碼編輯器是「Notepad++」和「EditPlus」,但它們已經過時了,如果你發現公司的老員工還在用這兩個軟體,說明他們沒有跟上時代。

再來說 Markdown,它其實就是一種寫作格式,讓你沉浸在寫作中而不用耗費時間在排版上。你同樣可以用 Markdown 格式來做筆記。我在2016-07-02的文章中專門介紹過 Markdown。第一次聽說 Markdown 的人可能會覺得很高端,但它真的已經很普及了。還在用 word 而沒有聽說過 Markdown 的人,就好比還在用 Android 手機而沒有聽說過 iPhone 的人。你可以不用它,但至少得了解它。

我目前還沒有發現比較好的帶有預覽效果的Markdown編輯器(在線Markdown編輯器我更是不推薦),我自己寫博客、寫公眾號文章,都是在「Sublime Text」裏用 Markdown 格式完成的。

GitHub 推出的代碼編輯器「Atom」作為後起之秀,吸引了我的注意,我在此推薦一下這個軟體。「Atom」既可以用來寫代碼,還支持 Markdown 的書寫和預覽。如果你想用 markdown 格式來做筆記,可以嘗試「Atom」軟體。

「Visual Studio Code」是常用的 IDE,我在上面提到過。

隱私安全

我對隱私安全方面不瞭解,也不用什麼安全衛士。

名單上推薦了不少密碼管理軟體,但我只推薦付費的「1Password」軟體進行密碼管理。

系統增強

名單上列出了28個軟體,大部分我都不瞭解,所以就不列出來了。這裡只講我用過的部分。

「AltDrag」軟體是一款很神奇的軟體,它的最大的作用是焦點自動跟隨遊標。也就是說,當你正在編輯某個文檔,同時想滾動旁邊的網頁時,不用再點一下才能滑動。對於經常同時編輯多個文檔的人來說異常實用。在 Win 10 下自帶這個功能,而 Win7 版本則需通過 「AltDrag」 這樣的軟體來實現。

「分區助手」可以用來做磁碟分區,官網是 disktool.cn。比如說,你覺得 C 盤的空間太小,想把 D 盤的空間割讓10G出來給C盤,就可以用到它。

配置與安裝

名單上的軟體如下:

  • Disable Data Logging
  • Win10-Initial-Setup-Script

恕我孤陋寡聞,這兩個軟體,我實在沒聽說過。

數據恢復

對於普通人而言,如果硬碟的數據不小心沒了,最好不要自己折騰。數據重要的話, 花點錢交給專業的人士會更好,但一定不要鬧出艷照門的笑話。

恢復時,如果往硬碟裏寫第一次時沒有恢復過來,第二次寫的時候就比較麻煩了。

電子書

名單上的軟體如下:

  • calibre
  • Gaaiho PDF Reader
  • kobo
  • NitroPDF
  • Sumatra PDF

「Calibre」號稱是一個免費的開源的「一站式」的電子書解決方案。軟體雖然長得醜,但是功能很強大,既可以閱讀電子書,也可以轉換電子書的格式。

Windows 平臺的 pdf 軟體推薦「福昕閱讀器」或者「Adobe Acrobat Reader」。

文件處理

名單上列出了23個軟體,這裡只講我用過的部分。

「Beyond Compare」軟體用來進行代碼比對,程序員專用,很常見的軟體。

「Duplicate Cleaner」是一個用於查找重複文件的工具,效果不錯。

「FileZilla」可以通過 FTP 進行文件傳輸,程序員經常用到。

遊戲相關

團長從來不玩遊戲,這一段,又要對不住大家了。

視頻工具

名單中的軟體如下:

  • 5KPlayer
  • ACG 播放器
  • bomi
  • EMDB
  • FFmpeg
  • HandBrake
  • Kodi
  • LosslessCut
  • Media Player Classic - BE
  • mpv
  • MPV-EASY Player
  • OBS Studio
  • Plex
  • Popcorn
  • PotPlayer
  • 神剪手
  • Shotcut
  • SMPlayer
  • tinyMediaManager
  • VLC
  • zogvm

目前為止,Windows 平臺最好用的視頻播放器是「PotPlayer」,Mac 平臺最好用的視頻播放器是「IINA」。

「VLC」這個軟體也很常見,但我發現普通羣眾很少把它作為視頻播放器,反倒是專業人士用得更多一些。我在讀研的時候,我的導師的研究方向是音視頻處理和圖像處理,因為「VLC」支持 upnp 協議和流媒體協議,我們經常會用它來播放流媒體。另外,「魔力播放器」也支持 upnp 協議,但已經很久沒更新了。

Mac 平臺最好用的視頻錄製軟體是「ScreenFlow」。Windows平臺最好用的視頻錄製軟體是什麼?這個問題我不清楚,有熟悉的童鞋歡迎留言。

相關閱讀

還有一些其他的 Windows 平臺軟體,名單上並沒有提到,大家可以補充著看我的另外兩篇文章,效果更佳。

  • 用對的工具做對的事,團長電腦上有哪些必裝的Windows軟體
  • 團長的效率工具清單,也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另外,如果你也發現一些好用的軟體,歡迎留言。那些「用完即走」的軟體就不用提了。

最後一段

Windows 平臺的軟體這麼多, Mac 平臺好用的軟體也不少。想要了解 Mac 軟體和操作的童鞋,可以關注我在 GitHub 上的項目,鏈接是:

github.com/qianguyihao/

本文於2018-02-27原創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千古壹號」。歡迎有心人關注,學習更多知識和技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