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我們很難看到像火星上那種超大型的隕石坑,這並不是說,地球絕對不會受到撞擊。只能說地球的防禦工作做得不錯,小行星到來的次數不是很多,另外地球由於有植物和強大的循環系統,地貌很容易發生改變,之前的環形山可能慢慢的變成盆地樣的結構。

  但是藉助遙感等技術,我們依然能夠在地球上找到一些劇烈撞擊的痕跡,其中就有6000萬年前搞死恐龍的那一個。事實上當時那一個只是年代不太久遠,那些幾億年前,甚至幾十億年前的撞擊痕跡,我們就很難考證了。

  我們可以從月球上的環形山上看出,來到地球附近的小行星還是非常多的。在火星之外的軌道上,就有一個小行星帶,在海王星之外,還有一個更大型的柯伊伯帶。而整個太陽系的外圍還有一個超大型的奧爾星雲。這些地帶的小行星都不太穩定,它們隨時都會離開自己本來的位置隨意遊蕩。這麼看來,地球每一刻都有可能遭到撞擊。但事實並沒有這麼糟,當外圍的小行星來到木星附近時,會在木星強大的引力下發生偏移甚至直接撞向木星。有很多本該撞向地球的隕石在木星附近就被攔截了。

  當這些小行星衝破木星的屏障之後,我們還有一個天然的衛星——月球能夠吸引大量的小行星。除此之外,地球上厚厚的大氣也可以將進入的隕石燒燬。如果小行星是擦着地球大氣進來的話,它與空氣摩擦的時間會很長,這樣也基本不會造成災難。但是人們推測,每隔大約數千萬年,木星和月球之間就會出現一個完美的空檔,這時的地球將直接面對小行星的威脅。如果過來的小行星體型夠大,那麼就會引發大滅絕出現。

  距離上次撞擊已經過去6000萬年了,我們不知道下一個來到地球的小行星是多大,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我們只能儘量的做好監測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