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央行發佈2019年3月及一季度金融數據,信貸社融全面超預期,信貸投向結構逐漸改善優化,釋放出一季度經濟企穩的明顯信號。

  數據顯示,M2、M1增速均超預期。3月,M2同比增8.6%,預期8.2%;M1同比增4.6%,預期3%。此外,一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5.81萬億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累計增量8.18萬億元,同比多增2.34萬億元,3月社融增速逐漸企穩回升。

  從結構上看,3月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新增短期貸款和新增中長期貸款都創下歷年或近年3月份增量的新高。“3月社融增速逐漸企穩回升,市場流動性較爲充裕,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信貸都有改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增強。”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稱。

  溫彬表示,下階段,預計貨幣政策仍將保持鬆緊適度的穩健基調,近期降準概率下降,但在融資規模“量”改善的情況下,宜更加關注政策傳導的通暢性和“價”的合理,不斷推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降低。

  社融增速企穩回升,表外融資繼續收縮

  延續1月、2月的回升態勢,央行數據顯示,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208.41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初步統計,2019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8.1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4萬億元。

  “一季度社融大幅超預期,一方面顯示前期政策效果顯著,另一方面或顯示總需求已經觸底,預計宏觀經濟企穩的時間有望提前至二季度,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也將得到持續改善。”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爲。

  從結構看,表外融資中,信託、委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的佔比都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3月委託貸款降幅重新放大,信託貸款與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均止降回升。

  3月末,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額佔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67.6%,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委託貸款餘額佔比5.8%,同比下降1.5個百分點;信託貸款餘額佔比3.8%,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餘額佔比1.9%,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表外融資恢復緩慢,但地方債融資快速增加。數據顯示,3月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地方政府爲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發行的、約定一定期限內以公益性項目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或專項收入還本付息的政府債券)餘額爲7.81萬億元,同比增長40.4%。

  爲完善社融統計口徑,更爲全面和準確地反映整個社會融資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2018年9月起,央行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進度加快。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爲,綜合一季度的整體情況來看,人民幣貸款在社融中佔比下降,主因在於新增入社融統計中的地方政府債今年發行較早且進度較快。

  “一方面,當前的融資主要仍由一些信用風險較低的融資需求支撐,大量融資集中在低成本融資渠道也是當前融資結構的一點不足。在‘增信用’方面,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和融資成本等的改善空間依然不小。”連平稱。

  M1、M2同時明顯反彈

  隨着春節因素消失,廣義貨幣(M2) 、狹義貨幣(M1)均出現明顯反彈。其中,M2創下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

  3月末,M2餘額188.94萬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個和0.4個百分點;M1餘額54.76萬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月末高2.6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2.5個百分點。

  溫彬認爲,M2創下2018年3月以來最高增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3月外匯儲備規模繼2018年11月以來取得“五連升”,外匯佔款有望實現正增長,有利於流動性投放;二是,財政存款減少6928億元,同比多減2126億元,加大貨幣投放力度;三是,信貸增長較去年同期加快,派生能力增強。

  連平則認爲,M2明顯反彈除信貸超預期增長因素外,整個宏觀流動性處於適度充裕的水平,市場對於央行未來貨幣政策進一步偏鬆調整預期較爲明確是增速反彈的基礎。

  此外,在預期偏鬆的流動性環境下,金融機構資產端配置積極性愈來愈高,信用創造的能力也就更強。年初金融機構配置債券動機較強,股市回暖使得機構參與權益類資產配置的積極性也在增加。

  另一更重要的因素是,減稅政策逐步落地後,財政發力開始逐漸體現,這也促成M2增速大幅反彈0.4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認爲,3月M2同比增速至8.6%,受春節年終獎等發放時點錯位的影響,“2018年2月M1基數較低,3月M1增速有所回升。”

  “此外,本月M0(流通中的現金)同比增速由-2.4%回升至3.1%,M1由2%回升至4.6%,反映企業流動性有所改善。”溫彬稱。

  結構優化:居民、企業部門信貸均有改善

  “3月通常爲財政存款下放月,加之在多次定向降準後,銀行體系流動性也相對充裕,都給3月信貸超預期反彈創造了良好的流動性環境。”連平表示。

  從信貸投向結構上看,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5.81萬億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住戶部門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4292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加4.4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0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57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7833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487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57萬億元投向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1.38萬億投向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一季度流向企業部門的信貸融資佔比達到77.1%,較去年同期的61.6%大幅提升,這意味着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信貸都有改善,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明顯增強。

  連平認爲,這顯示出2019年信貸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明顯增強,“未來仍不能忽視政策偏鬆調整背景下,居民中長期貸款的變化情況。”

  從3月數據來看,人民幣貸款增加1.69萬億元,同比多增5777億元,明顯超出預期。從結構上看,新增短期貸款(不包含票據融資)739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534億元,佔全部新增人民幣貸款的比重達到44%,短期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增加。

  此外,新增中長期貸款1.12萬億元,佔全部新增貸款比重由上月的83%降至66%。其中,居民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4605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35億元;企業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6573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958億元。

  溫彬表示,3月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新增短期貸款和新增中長期貸款都創下歷年或近年3月份增量的新高,各項數據的全面改善推動人民幣貸款超預期增長。

  有關降準:結構性寬鬆可能性較大

  進入4月,關於降準的討論甚囂塵上,儘管央行及時闢謠了“4月1日降準”的傳聞,但何時降準仍備受市場關注。

  業內多位專家表示,雖然社融數據有所回暖,總量寬鬆政策必要性下降,但考慮到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存在,結構性的寬鬆仍可能是近期貨幣政策的主旋律。

  自3月19日,央行開展500億元逆回購操作後,至今已連續17個工作日未開展逆回購操作。

  明明認爲,考慮到二季度有仍有約1.2萬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流動性缺口較大,因此二季度降準的可能性仍存。但因爲融資改善、經濟預期恢復,貨幣政策需要考慮通過縮短放長,來在保持總量不變的基礎上,補充長期流動性缺口,因此,此輪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的時間可能將持續,同時也可考慮進行續作MLF,或者TMLF操作進行定向投放。

  “貨幣政策對經濟將以觀察爲主,預計不太可能會推出更有力度的放鬆舉措,但在階段性流動性緊張時,降準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同時政策的關注點將會聚焦社融投放的結構和期限,如何將信貸資源更多的分配給小微、民營和中長期融資,將繼續是政策的發力點。”劉東亮認爲。

  “經過階段性調整後,目前M2回升,並且還會繼續回升,貨幣市場利率水平處於較低位置,流動性合理充裕,全面降準不太可能。如有需要還是結構上的,通過結構性來調整,定向降準服務小微、三農等。”連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