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寶寶說媽媽愛

  海森媽最近很苦惱,這個學期纔開學不久就已被告知幾次兒子在學校欺負同學。搞得她也很尷尬,因爲工作的緣故,海森是姥姥姥爺帶大的,三歲的時候纔回到自己身邊上學。因爲每天自己要工作早出晚歸的,而海森要上學,和海森接觸的時間不是很多,所以也不知道他會打人。爲此她也狠狠教訓了他幾次,但效果甚微。有時她覺得是不是的方法沒用對。其實孩子打人是有原因的,不同年齡段打人的原因都不一樣。

  歲時寶寶打人是着急表達

  還記得自家寶寶第1次動手拍我的場景,那時候《熊出沒》的動畫片很火,寶寶也特別愛看。有一天帶着他在樓下小公園玩的時候,說話還口齒不清的他指着一隻貓說“咩光”,雖然他是我帶大的,但我那會兒真沒有懂,後來他就急了,在我手臂上拍了一下,特委屈的哭了。即便是這樣我還是沒懂他的意思。直到後來的一天,他在看熊出沒時,指着肥波說“咩光”,我才明白過來他說那隻貓是肥波,只不過吐字不清楚。

  2歲寶寶打人是表達自己的情緒

  希希已經三歲多了,看起來像小大人似的,常常會有自己的小主意。有一次他想要一盒木質積木,但家裏已經有好多,爸爸就不給買。於是希希就各種撒潑,一邊在爸爸的身上拍打一邊撒嬌。最後爸爸架不住這招勢,給她買了。玩具到手後,希希馬上喜笑顏開。

  在這個時間段裏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敢於表達出來,這是寶寶會通過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寶寶高興會打人,憤怒也會打人。

  在這個時間段裏寶寶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敢於表達出來,並有一定的辨別能力。這是寶寶的一個正常發育過程,家長無需過於擔心,但是必須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時不好的行爲,父母只要做好指引就好。

  3歲以後寶寶打人家長得重視

  有的孩子在家裏家裏總是有求必應,在公衆場合時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小朋友。曾經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兩個小孩在遊樂場因爲搶玩具打了起來,一個小朋友打不過便大哭。這個小朋友的媽媽二話不說,直接過去給另外一個小朋友兩巴掌,並開始難聽的謾罵。這時另一個小朋友的家長也過來了,兩個家長就當着所有的小朋友直接開打起來。這兩個家長都沒有先去搞清楚兩個小朋友是怎麼打起來的,而是直接先去找對方的麻煩,看那架勢,這樣處理事情的方式平時用的不少。

  三歲孩子正是模仿大人的時候,當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爲,一般是從父母那裏學來的,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會經常用“再不乖就打你”來威脅孩子,由此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手段來威脅別人聽話,或者用來表達自己的憤怒,孩子打人的行爲也就是模仿大人的行爲。

  研究表明,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裏的孩子很少出現打人的行爲,而有攻擊行爲的孩子,大多是被父母忽視的孩子,這種孩子一般缺乏安全感,會做一些消極負面的行爲來求得父母的關注,包括打人。

  育兒心得:

  寶寶打人每個年齡段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但不管在哪個年齡段,讓孩子養成打人習慣,對日後社交爲人處事都有着不良影響,如父母不及時糾正,在孩子心中埋下的暴力種子,長大後也將會沿用暴力解決事情的辦法。如果孩子有暴力行爲,父母首先要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給了孩子一個錯誤的榜樣?又是否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