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寄情雲壑——範一夫作品展”在上海外灘源壹號開幕,展出了範一夫以中國水墨手法所繪的歐洲大山大水——阿爾卑斯山的叢林雪原、飛瀑溪流等等。範一夫授業於中國連環畫大師劉繼卣。談起劉老,範一夫十分感慨,正當他十幾歲少年在劉老家裏廝混時的耳濡目染,老一輩藝術家潤物細無聲的教誨,讓範一夫感受到了中國書法之美,練就了水墨藝術中的線描功夫,從此走上了藝術之途。

  圖說:春照青山籠雪花 主辦方供圖

  自詡是“大院兒孩子”的範一夫並不避諱父輩的名聲對自己的壓力與影響,但是,也正因爲父輩,使當年的“小夥伴們”中有許多人能夠得到成天與藝術大家們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目所能及之處都是大師作品,灌入耳朵裏的也都談的是藝術,因此投身了藝術創作,現在,“小夥伴們”中繼續在藝術領域中苦苦求索的,似乎已寥寥無幾。範一夫1988年就赴日留學,主攻東方藝術史,上世紀九十年代又定居法國。在異域他鄉,範一夫專攻山水,潛心習藝數十載。然而,和所有去海外生活的藝術家一樣,身在海外就會回想,關注以前不關注的,對中國傳統文化愈加生出眷戀。

  範一夫在創作中將西方風景納入繪畫題材,並在中國傳統繪畫創作中吸收西方理念,以風格獨特的表現方式另闢蹊徑,畫中既包涵了祖國的大地山河,還有他足跡所至的歐西大山大水。相比較畫油畫時的精心塗抹,畫家畫中國畫在畫面上停留的時間顯然是少的,即便如此,範一夫每年的作品也只有四五十幅,這樣的“產量”,註定了每一幅作品在下筆之際都經過了深思熟慮。他花大量的時間去旅行,把歐洲的西方的山水風景印入腦海,印入心際,然後化作中國傳統水墨的筆意,繪的是心中的詩意山水。囿於地域文化界限,遵從內心追求。

  圖說:飛瀑圖 主辦方供圖

  旅居海外多年,範一夫的藏品中自然有不少西方藝術作品,十五六世紀的威尼斯畫派、十六七世紀的學院派都是範一夫所青睞的。一些畫家比如布格羅的作品,起初並不著名,在中國也知者無多,範一夫最初買回他的作品只是因爲喜歡畫面表現出來的感覺。範一夫還買過羅丹的雕塑,也都是因爲喜歡,沒有想到,現在,這些西方藝術家在中國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價格也離了譜。“我居然有了收藏家的感覺。”但是,範一夫在創作之外,更想做的是,爲常年旅居海外的中國藝術家打造一個溝通的橋樑,“他們在國外畫得很認真很純粹,國內卻沒有人看見。”(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