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CEO程維

2月13日,據36氪獲得的一份滴滴出行內部流傳的財務數據顯示,滴滴公司2018年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人民幣。同時,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共計113億元。

今日,在滴滴月度全員會上,滴滴CEO程維宣佈公司進入過冬狀態,2019年聚焦最重要的出行主業,繼續加大安全和合規投入、提升效率。

政策千萬條,裁員第一條。滴滴決定將對非主業進行「關停並轉」,對業務重組帶來的崗位重疊以及績效不達標員工進行裁撤,將裁員15%,大約2000人規模。

2018年9月,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發表內部信也提到,6年來滴滴沒有實現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體凈虧損超過40億元人民幣。出行業務對應GMV的平均Take Rate(傭金率)約為16%,絕大部分返還給了司機和乘客,公司整體對應GMV的毛利率只有1.6%。

此前,有媒體統計,滴滴創業6年來,累計虧損將近390億元;今年是滴滴創立第7個年頭,加上2018年下半年的虧損,滴滴累計虧損超過400億元。

關於補貼和抽成,滴滴總裁柳青在會上做出了表態,她表示,管理層正在認真思考業務模式,會做出積極探索,做到既能激勵好司機,在高峯期供需失衡時高效調度有限運力,盡最大可能滿足乘客需求,又能保證公平性。

滴滴總裁柳青

在去年出現了及其人生安全惡性事件後,滴滴表示將不再以增長為目標,要全力搞好安全。程維表示,面臨複雜不可預知的出行環境,滴滴今天在安全方面的水平還遠遠不夠,作為行業代表滴滴必須竭盡所能肩負使命,讓網約車出行更加安全。而安全和效率也將成為滴滴國際化拓展的關鍵詞。

據統計,從2012年成立開始,騰訊、軟銀、阿里等等各路投資方加盟投資滴滴。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7月,滴滴累計融資超過2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1500億元左右。

這意味著,滴滴創業進入7年,盈利一直都是大難題,始終靠融資來維持規模和增長。

滴滴作為新晉的互聯網巨頭,一度風光無限,未來依然有一定的想像空間,那麼阻礙滴滴盈利和進一步增長的難點在哪裡呢?海哥認為,主要的難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滴滴在經過過去6年的野蠻增長後,被兩起惡性事件推至了風口浪尖。惡性事件的發生並不會真正減少用戶的出行需求,但是卻能決定業務的生死。在順風車出事後,滴滴的順風車業務至今還處於暫停狀態。在短期內,滴滴在安全上投入的越多、要求越高,必然就會放慢增長和盈利的速度。

2、運力,公共出行一直以來都由政府部門在控制,滴滴介入以後,等於在顛覆過去的公共出行體系,但卻又不能做到像公共出行體系一樣的豐富多樣,公共運力有地鐵、公交、的士等,而滴滴基本上只能侷限於的士、快車、專車等,沒有外地車輛,順風車又停掉,運力是個大難題。春節期間,運力不足就是非常明顯,約有40%的訂單無法完成。運力不足,滴滴做的就是多花錢、多補貼搶運力、鼓勵司機。這又加重了滴滴盈利的壓力。

3、監管,一是安全的監管,這是滴滴安全必須要all in的關鍵,不斷出事一定就會被幹掉;二是滴滴業務對過去公共出行領域利益的替代和平衡的打破。要建立新的平衡,滴滴的代價一定是非常大的,與有關部門之間的這層關係,大家不能說估計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4、模式,這實際上纔是滴滴的根本問題。現在的滴滴本質上是一個大號的租車服務公司。如果按照共享經濟的本質,最核心的在於激活存量的閑置運力,而不是自己購置車輛投入或者鼓勵一堆外地車來跑。這樣,實際上滴滴最該開展的就是順風車業務。那麼,滴滴一開始就應該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共享模式做到極致,滴滴的效率、盈利能力自然不是今天這樣的局面。

但是,滴滴最開始也沒有辦法,面對當時來自快的和uber的市場競爭,就不管好壞先搶市場份額,最後通過資本模式來終極競爭。現在,滴滴已經喫下了快的和uber中國,確實到該大規模優化業務的時候了。

此前,野蠻增長追逐規模階段多增加的人力、業務線,確實也該去一去泡沫了。這也是一個成熟公司該有的樣子。不過,滴滴可能還面臨著來自美團和哈羅等潛在對手的競爭威脅。

歡迎關注「海哥商業觀察」,公眾號ID:hgsygc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