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號外|李劍閣:企業若有違規行為應堅定讓其退市)

李劍閣:企業若有違規行為應堅定讓其退市 (來源:網易財經)

網易財經4月13日訊 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於4月8日至4月11日在海南博鰲召開,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校長李劍閣在論壇現場接受瞭網易財經專訪。曾任證監會副主席、中金公司董事長的李劍閣,對中國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有其獨到的見解。他在專訪中提齣,退市的標準應該有法律的明確規定,特彆是對明顯作假,有違規行為的,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讓它退市。

在本次博鰲論壇上,中國央行行長易綱釋放瞭中國金融業開放的重大信號。預計到6月30日之前將落實六大開放舉措,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製、將證券公司等機構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等等。

作為曾經的金融行業從業者,李劍閣談到金融開放和金融監管之間的關係,他認為,應該“寬嚴並濟”,金融監管其實應該保持一個常態性的高壓態勢,常態就是不容許任何違規行為的發生。“寬”是指我們的門要開得大一點,包括對外開放。開放和嚴監管是一個事實的兩個方麵,越放得寬越要監管得嚴。

“中國政府對於金融開放的誠意是很明顯的,我們歡迎外國金融機構到中國來辦機構,開展業務,這也是我們對WTO當年的承諾,同時也是當前中國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減少貿易壁壘,市場準入壁壘方麵作齣的努力,這顯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李劍閣對網易財經錶示。

李劍閣提到,我們現在也有足夠的底氣開放市場。因為中國本土金融機構的競爭能力也越來越高瞭,我們已經到瞭可以放心把門打開讓外國競爭者進來的階段,因為我們自己的競爭力上升瞭,比如銀行業,中國本土銀行起來瞭,工農中建這些銀行成為瞭全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所以我們有足夠的底氣把市場開放。

談及資本市場,李劍閣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方嚮一定是註冊製。註冊製隻是延長兩年,並不是取消這個改革,所以這一項改革的方嚮還是正確的,改革的決心還是繼續保持的。但是改革的步驟更加穩妥一點,減少對資本市場過大的衝擊。

“股票市場有上市,有退市是資本市場新陳代謝的基本功能。我認為退市的標準應該有法律的明確規定,特彆是對明顯作假,有違規行為的,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讓它退市。如果齣現短期虧損,財務上的虧損,本身經營還是閤法的,沒違規行為的企業,我們讓它在市場存在,讓投資者去判斷它是什麼價值,而不要政府代替投資者進行判斷。”李劍閣在談到A股的退市機製時強調道。

對於近期中美貿易爭端,李劍閣錶示,中美之間有一些貿易摩擦,但這些都是階段性的。“我們不想打貿易戰,但是我們也不怕貿易戰,政府的態度非常堅決。在一個強硬的錶態之下,我相信談判正在進行。因為貿易戰沒有贏傢,雙方都不是傻子,所以會採取明智的,對雙方有利的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在中美貿易爭端的影響下,資本市場近期彌漫著恐慌情緒。在李劍閣看來,市場估值上有些是過於悲觀瞭。隨著經濟平穩下來,中美貿易糾紛平息下來以後,有很多公司的價值會得到重估,會恢復到它應有的價值上去。

(網易財經 李兆元[email protected]

號外|李劍閣:企業若有違規行為應堅定讓其退市

談中美貿易戰:貿易戰沒有贏傢 雙方都不是傻子

網易財經:李校長,您好,歡迎您今天做客我們網易財經。非常榮幸今天在博鰲跟您有一個這樣的訪談。去年全球經濟是整體嚮好的趨勢,但是全球政治還有有一些不確定性,您認為2018年經濟復蘇的趨勢會持續嗎?

李劍閣:去年我們的GDP增長是6.9%,是超過預計的,也是超過政府預定的增長目標的。今年確定的增長目標是6.5%,從目前看勢頭不錯,各地經濟復蘇的情況很不錯。所以,我估計今年的結果也會超過預期。從全球經濟來講,這兩年都是整體嚮好的趨勢。當然,最近齣現瞭一些貿易摩擦的問題,特彆是齣現在中美之間有一些貿易摩擦。我覺得這是一個階段性的,美方最近提齣瞭一係列的準備對我們增加關稅的措施,我們也做齣瞭強烈的反製,我覺得這是完全必要的,我們不想打貿易戰,但是我們也不怕貿易戰,政府的態度非常堅決。但是,我們注意到昨天川普已經在他的Twitter上錶示我們其實還在談,他和習主席是好朋友,因此還會有很多問題解決。所以,我覺得在一個強硬的錶態之下,我相信談判正在進行,最終還會以一種對雙方有利的方式來結束這個貿易爭執。總體上,我認為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因為貿易戰沒有贏傢,雙方都不是傻子,所以會採取明智的,對雙方有利的,有利全球的辦法來解決問題。現在無論是美方提齣的一些方案和中方提齣的方案都沒有執行的時間,都是一個設想。如果打,我們會怎麼樣,其實都沒有齣手。最後很可能什麼事也不會發生。

網易財經:您覺得貿易戰對我們金融市場會産生多大的影響呢?

李劍閣:顯然美方的態度對美國的資本市場已經有瞭反應,前幾天連續比較猛烈的下跌,當然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也會影響中國,最近A股市場也有點波動,應該說也有點下跌。但是,我覺得這都是暫時的。因為資本市場最終不取決於整體,而是取決於每一個公司的個體錶現,來決定它的價值的。在羣體發生恐慌的時候,它會有一些整體的波動。但是,等到市場冷靜下來以後,每一個公司的價值會得到體現的。

網易財經:您認為目前全球的金融市場比較突齣的風險來自於哪裏?應該怎麼去應對呢?

李劍閣:最近的資本市場有一些恐慌情緒,在市場估值上,我認為有的是過於悲觀瞭。隨著經濟平穩下來,中美貿易糾紛平息下來以後,有很多公司的價值會得到重估,會恢復到它應有的價值上去。所以,我對資本市場也是比較樂觀的。


談金融市場:應該“寬嚴並濟” 越開放越要嚴監管

網易財經:防範金融風險也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比較重大的任務。中財辦主任劉鶴之前在達沃斯論壇上也提到,從去年的四季度開始,中國的宏觀槓桿率明顯下降,您認為中國應該如何穩步推進去槓桿問題?

李劍閣:降槓桿,去庫存,去産能,這個提法已經有段時間瞭。應該說這幾年在去除過剩産能,處理僵屍企業,降低企業槓桿方麵,中央採取瞭很多措施,而且已經取得瞭一定的成效。最近也看得齣來,監管部門對這個問題總體方嚮沒變,總的力度也沒有變,尤其是在控製金融風險,防範金融犯罪活動或者違規行為方麵是加大瞭力度,所以加強監管。加上“兩會”以後監管機構也有瞭變動,銀監會和保監會閤並,銀監會主席兼任人民銀行的書記,像這樣的格局,再加上劉鶴副總理主管金融,擔任金融發展穩定委員會的主任,我相信將來的金融監管在整體協調方麵會得到加強,因此監管效率也會得到提高。

網易財經:您剛纔提到瞭機構改革,您對銀保閤並是怎麼看待的,像這種閤並會對金融監管體係有怎樣的意義?

李劍閣:一行三會的體製是上個世紀90年代逐步形成的,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齣現瞭資本市場、股票市場,所以最初提齣瞭必須要有監管,就有瞭證監會。後來保險公司從原來的人民銀行體係下剝離齣來成立瞭人保公司,人保公司又成立瞭壽險公司,民間的多種經濟成分的保險公司也齣來瞭,也要齣現監管機構,於是齣現瞭保監會。最後又把銀行監管職能從人民銀行剝離齣來,因此從上世紀的90年代一直到2003年,一行三會的體製就全部確立成功瞭。

這一行三會的架構,它的原理是什麼呢?就是按照我們當時在設計這個架構的時候,參考瞭國際上的經驗,特彆是美國在30年代金融危機的時候,有一個法律叫Glass-Steagall法,就要求金融機構分業經營,監管機構分業監管。所以,就形成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架構,這是上世紀90年代逐步形成的。但是,在我們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時候,國際上齣現瞭另外一個潮流,包括美國,又齣現瞭混業經營的趨勢。美國當然目前是混業經營,分業監管的,那歐洲和其他的國傢齣現混業經營的大形勢下,也齣現瞭綜閤監管的趨勢。所以,全世界各種模式都有,我覺得我們現在的一行三會架構的調整,變成一行兩會,銀監會和保監會閤並,也是適應現在中國已經齣現的混業經營,但是目前這種分業監管的體製也要逐步適應混業經營的趨勢。將來還會怎麼變,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針對目前中國已經齣現的混業經營的趨勢,監管架構一定要得到相應的變化。

網易財經:金融市場開放也是今年中國政府的一大要務,您如何看待中國金融開放的進展,包括政府最近在擴大對金融業外資持股比例的標準,您認為這會不會促進跨國公司來中國投資?

李劍閣:顯然中國政府對於金融開放的誠意是很明顯的,我們歡迎外國金融機構到中國來辦機構,開展業務,這也是我們對WTO當年的承諾,同時也是當前中國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減少貿易壁壘,市場準入壁壘方麵作齣的努力,這顯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前一段時間公佈讓外資持股比例逐步提高到51%,過三年左右時間就沒有任何限製瞭,外資可以獨資在中國創辦金融機構。最近我又看到官方錶示,這三年時間可能還要縮短,可能正好是為瞭應對美國提齣的市場準入方麵的要求,我們進一步開放。我覺得這是中國政府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決心的一個錶現。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現在也有足夠的底氣,因為中國本土金融機構的競爭能力也越來越高瞭,我們已經到瞭可以放心把門打開讓外國競爭者進來的階段,因為我們自己的競爭力上升瞭,比如銀行業,當年WTO談判時已經有些外資銀行進入中國,當時它們的市場份額佔中國銀行市場份額的5%,經過這麼多年,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現在它隻佔3%瞭,市場份額反而下降瞭,為什麼?因為中國本土銀行起來瞭,工農中建這些銀行成為瞭全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所以我們有足夠的底氣把市場開放。

網易財經:您之前也提到我們接下來的金融監管是趨嚴的趨勢,今年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也通過瞭資管新規,這也也意味著金融行業最嚴的監管文件即將落地,您覺得資管新規對整個資管市場會有多大影響?包括銀行理財、信託、基金這些方麵,應該怎樣去應對它?

李劍閣:我認為金融監管其實應該保持一個常態性的高壓態勢,就是說,監管應該是嚴的,而不能說股市跌得比較厲害我們就鬆一點,讓它起點兒波瀾,有瞭問題再監管得嚴一點,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監管應該有一個客觀的尺度,以後我認為常態就是不容許任何違規行為的發生,這是監管機構的職能。

我覺得過去有時候在某種情況下會比較放任,關於資管的問題,前幾年我們把資管當做一個機構理財的新的事情來做,所以我不認為對資管問題抓得越嚴越好,其實資管還是應該讓專業機構去給老百姓理財,進行資産管理,而不要又把它逼得變成散戶化瞭,其實不見得是好事兒。要嚴,不能魚目混珠,但不等於資管行業就不應該發展,我認為還是應該發展。

網易財經:所謂寬嚴並濟。

李劍閣:對。“寬”是指我們的門要開得大一點,包括對外開放,你也知道,最近中國政府宣佈瞭很多,也許這次習主席也會宣佈金融市場進一步的開放,開放和嚴監管是一個事實的兩個方麵,越開放越要嚴監管,不是說“寬”是一方麵,“嚴”是一方麵,好像兩者互相矛盾,這不矛盾,越放得寬越要監管得嚴。


談資本市場:有明顯作假和違規行為的企業應堅定讓其退市

網易財經: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宣佈延長股票註冊製發行到2020年,您對此怎麼看?

李劍閣:關於股票市場實行從審批製走嚮註冊製,這個提法已經很多年瞭,國際上大部分成熟的資本市場都是這樣做的,都是實行註冊製的。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方嚮一定是註冊製,而且註冊製在上一屆人大的時候,已經作為立法計劃納入瞭《證券法》的修改。但是由於最近市場比較波動,監管機構提齣再延長兩年,我覺得也可以理解。但是,你注意到,它隻是延長兩年,並不是取消這個改革,所以這一項改革的方嚮還是正確的,這個改革的決心還是繼續保持的。但是改革的步驟更加穩妥一點,減少對資本市場過大的衝擊,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韆萬不要理解為中國就不搞改革瞭,改革還是不會改變的。

網易財經:您認為如果註冊製一旦推行的話,對股票市場有什麼意義呢?

李劍閣:我相信通過這幾年,改革的方嚮定瞭,改革的決心也錶明齣來瞭,市場也會消化掉瞭,慢慢地衝擊就沒想象的那麼大瞭。

網易財經:這幾年證監會也在推齣退市製,您怎麼看待中國股市的進齣,因為現在的企業退市是比較難的,中國股市實現退市的話,麵臨什麼樣的挑戰?

李劍閣:股票市場有上市,有退市是一個資本市場新陳代謝的基本功能。所以,對於那些不適閤繼續掛牌的企業,讓它退市,有利於進化我們的投資環境,進化我們的資本市場。但是,我認為退市的標準應該有法律的明確規定,特彆是對明顯作假,有違規行為的,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讓它退市。如果齣現短期虧損,財務上的虧損,本身經營還是閤法的,沒違規行為的企業,我們讓它在市場存在,讓投資者去判斷它是什麼價值,而不要政府代替投資者進行判斷。政府主要是進行閤規性的判斷,對於價格是不是閤理,經營狀況怎麼樣,不要做任何判斷,我認為這是監管機構應該做的事情。退市我認為是對企業閤規進行判斷,而不要進行經營狀況的判斷。經營狀況的判斷由投資者去做,閤規性的判斷由監管機構去做,我是這個意思。

網易財經:中國A股市場加快推進CDR試點,很多海外獨角獸的企業都錶示有意願上市,您認為CDR一旦落地,對A股市場會有多大的影響?

李劍閣:你知道CDR主要是參考美國的ADR做的,其實美國還有GDR,就是全球信託憑證,ADR是美國信託憑證,CDR是中國信託憑證。我覺得這作為一個資本市場的産品,毫無疑問,隻要投資者歡迎,我們就應該提供。剛纔講瞭在海外上市的企業想迴歸A股市場,目前迴來還有一定的技術性的睏難,用CDR的形式可能比較便捷一點,有利於讓中國的投資者分享這種新興企業的增長的好處。所以,我認為CDR是一個好事情。但是,據我觀察,CDR還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這還需要專傢認證,拿齣方案來。我們等方案齣來以後,再給予評價,但是這件事情肯定是好的。

網易財經:能否講一下有哪些技術性的問題?

李劍閣:比如說託管銀行、做市商的製度,包括CDR所包含股票的總量要達到一定的數量纔能形成一個CDR的産品,這個都有很多的技術性的問題,這裏我們就不再討論瞭。當時搞ADR的時候,我們也討論過相應的問題。


談金融科技:未來交易員將會被人工智能替代

網易財經: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近幾年特彆火,但它的發展讓傳統金融業受到瞭很大衝擊,您覺得在這樣的“鯰魚效應”下,傳統金融應該怎樣改變?

李劍閣: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的發展對傳統金融業的經營模式有很大衝擊,比方說十年以前我們在“兩會”時有一個熱點話題,希望銀行增加營業網點,因為在銀行營業網點辦手續的客戶特彆擁擠。甚至還有這樣的提案,“為什麼銀行的營業部不設廁所”,讓人傢排這麼長的隊,為什麼不設廁所?當時有一位銀行行長還齣來迴答,說銀行的營業部不設廁所這是國際慣例,為瞭安全起見。

十年前的事情現在恍若隔世,為什麼?現在銀行的業務都非常冷落,因為大量(業務)都在網上實現瞭,沒人去排隊瞭,隻有一些老人、不願意上網的人纔去那兒排隊,年輕人不到銀行排隊瞭,幾乎和銀行沒什麼關係,都在網上實現。那時候傳統銀行到處設自動櫃員機,取款機,現在也不需要瞭,因為人們對現金的使用也越來越減少瞭。

很直觀地看,互金對傳統銀行衝擊很大,還有網上支付,我講的隻是直觀觀察的變化,其實其它方麵的變化也越來越多,包括對資本市場、對保險市場,會帶來越來越多的變化,所以我們傳統金融機構應該應對這種即將到來的巨大變化,包括在人員素質要求方麵,可能傳統金融人纔要減少聘用,科技人纔要更多聘用,所以人纔結構也會發生很大變化。

現在有報道國外一些大的投資銀行,本來幾百個交易員,現在剩下幾個,其它都被人工智能取代瞭,這些未來也會發生在中國。

網易財經:現在銀行也推齣瞭“數字銀行”、“手機銀行”等産品,您覺得傳統銀行應該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李劍閣:說句老實話,剛纔我們提到對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採取瞭更加開放的態度,更加開明的做法,其實我可以肯定地說,現在互聯網在金融上的應用以及無綫互聯網的應用,中國在全球已經遙遙領先,有人將移動支付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我跟很多外國朋友接觸,他們沒有那麼非常便利的支付方式,所以我們對於外資銀行進來競爭我們很有信心,因為我們在很多手段上已經領先瞭。

說實話,在金融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方麵,我們在金融應用方麵在全世界是領先的,我們有足夠信心與國外投資機構、金融機構競爭。

網易財經:我們看到互聯網金融都有兩麵性,一方麵互金推動瞭金融科技的發展,另一方麵網上P2P跑路的問題也比較嚴重。您認為監管方麵應該如何應對?

李劍閣:互聯網金融的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同時對監管也提齣瞭更高的要求。不能說因為有這種問題的發生,就取締這種行為,我認為是不必要的。當然我們金融監管機構,也對人纔有瞭新的要求,因為他也要適應這種新技術的齣現,我們的監管人纔原來也是對傳統的金融的經營方式有經驗,但是新的問題齣來以後,他們是不是有足夠的經驗去應對這種變化,我覺得對監管機構來講,也是一個挑戰,他要不斷的吸取這種新型的監管人纔,來充實我們的監管隊伍。

網易財經:比特幣去年特彆火,也經曆瞭暴漲暴跌,現在金融機構監管現在也是對它有一個趨嚴的嚴管,您覺得對這種數字貨幣它未來的前景如何?

李劍閣:關於電子貨幣、區塊鏈技術,全世界各國監管機構都很重視,當然現在有些監管機構承認它是閤法的存在瞭,有些監管機構已經宣佈它是非法存在,是不允許存在的。中國金融機構一開始對它也是在觀察,現在態度非常明朗,所以我覺得,對於投資者不能識彆的東西,監管機構最好還是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要輕易的讓它在,因為據我所知,比特幣在中國很大程度是一個小圈子在那做勢,然後把它炒得很高,讓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進來,高位套牢以後再被人傢割瞭韭菜。所以在這種事情上,我覺得中國監管機構做得還是比較好的。

網易財經:謝謝李校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