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天接近跌停後,4月12日上午,酒鬼酒股價再次下跌,截至午間收盤下跌2.64%。此前,酒鬼酒發佈一季度財報,儘管營收淨利雙增,但銷售費用增長,因此有研報指出其業績不及預期。與此同時,副董事長李士禕辭去了酒鬼酒相關職務,成爲酒鬼酒近年來頻繁發生高管人事變動的最新事件。

  銷售費用猛增拖累利潤

  4月11日,酒鬼酒股價持續下跌,跌幅一度達到9.33%,截至當日收盤,跌幅爲9.3%,逼近跌停,並領跌白酒股。4月12日,酒鬼酒也一度下跌2.64%,但截至收盤,其股價有所回升,微漲0.87%。

  在股價如此暴跌之前,酒鬼酒4月10日晚間發佈今年一季度業績快報。今年1-3月,酒鬼酒營業總收入爲3.46億元,同比增長30.46%;淨利潤爲7265.16萬元,同比增長16.18%。酒鬼酒表示,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46%,主要系“內參酒”銷售收入增幅較大所致。

  儘管交出業績增長的成績單,但有研報指出該業績不及預期。東興證券的研報稱,2019年第一季度,酒鬼酒盈利增速不及預期,主要因爲銷售費用的超預期投放。根據測算,一季度酒鬼酒銷售費用投放較預期多增2000萬元左右,拖累利潤增長。

  國金證券的研報同樣認爲,酒鬼酒一季度利潤略低於預期,利潤增速低於收入增速,料是一季度廣告費用的大幅投放所致。

  事實上,酒鬼酒銷售費用2018年就出現大幅度增長,數據顯示,該項費用高達3.46億元,同比猛增68.4%。根據2018年財報,酒鬼酒去年加大了戰略單品在央視等主流媒體、高效平臺和重點場景的廣告宣傳,酒鬼酒戰略單品9次登上上合組織青島峯會、博鰲企業家論壇等國事盛宴,兩次亮相聯合國國際盛會等。

  頻換高管引爭議

  經營情況變化的同時,酒鬼酒也頻繁更換高管,而時間則是從2016年開始。2012年,酒鬼酒因“塑化劑”事件,銷量和股價受到嚴重打擊。隨後白酒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酒鬼酒發展陷入低谷,2013年和2014年連續虧損,直到2015年實現淨利潤0.89億元,公司股票才撤銷退市風險警示。

  2014年,中糧集團間接入主酒鬼酒。2018年5月,中糧酒業正式將酒鬼酒收編。中糧掌管期間,酒鬼酒開始了高層變動。2016年1月,酒鬼酒原董事長趙公微辭職,次月,時任中國食品總經理的江國金全票當選公司董事長。同時,董事會選舉夏心國爲副董事長,聘任董順鋼爲總經理,李明爲副總經理,分別接手酒鬼酒的管理、銷售、財務等職位。

  2017年7月,副董事長夏心國辭職,2018年2月12日,董事長江國金辭職。3月2日,中糧酒業新董事長王浩當選爲董事長,中糧酒業副總經理李士禕成爲副董事長。

  但李士禕在任職13個月後,便又辭職。今年4月8日,酒鬼酒發佈人事變動公告。因工作變動原因,李士禕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長職務以及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辭職生效後不再擔任酒鬼酒的任何職務。4月9日,酒鬼酒又提名中糧酒業副總經理鄭軼爲公司董事候選人。

  無論鄭軼還是王浩、李士禕以及此前的多位高管,均爲中糧系出身。對於頻繁更換管理層,有投資者在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向酒鬼酒提問稱,李士禕辭職是不是因爲白酒、紅酒渠道整合困難拖累紅酒發展,與公司重新調整銷售渠道有關?酒鬼酒表示,李士禕辭去公司董事、副董事長爲工作正常變動,與公司經營管理沒有關係。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酒水市場格局已經頗爲清晰,酒鬼酒的體量和品牌力較小,重回一線的難度較大,頻繁更換高管對企業可持續發展以及整體運營順暢度都有負面影響。

  採寫 /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編輯 / 李嚴 張明璇

  圖片來源 / 官網截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