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淑淨  

(臺灣舉重選手許淑淨,敦奧舉起臺灣第一面獎牌)

四年一度的夏季奧運會,若長期觀察,可以說是人類生理、文化、國族演進的壓縮檔。

0年代後的臺灣人,應與我相同,奧運記憶從八四年洛杉磯那屆開始。那年,是「中華臺北」的奧運元年、也是兩岸在奧運同場競技的元年;或許也可視為兩岸人民初探的起點。

那年,我們認識了他們拿到大會、也是中國隊第一面金牌的神槍手許海鋒和奪下三金的體操王子李寧;他們或許沒關心,我們拿到一個示範賽銅牌的棒球是我們的國球,但一定也認識了我們在男子六十公斤級舉重拿到銅牌的蔡溫義、因為金牌銀牌都是他們的人。

那年,臺灣還在戒嚴,和對岸一樣處於「蒙面式」施政底下,兩地人民都被洗腦對方是怎般的落後、黑暗、恐佈。就像阿嬤灌輸孫子指月亮會割耳朵、看到裸體會長針眼一樣;五星旗也是不能看見的「髒東西」。那年,電視只有三臺,是政府催眠的強大工具,我們沒辦法第一時間看到蔡溫義頒獎典禮,因為要把畫面上的五星旗先加工遮住,才能播出。

二十八年後的今天,蔡溫義當年拿到的銅牌借媒體拍照遺失了,但他的女弟子許淑淨替他拿到了一面成色晉級的銀牌。解嚴後的臺灣,人民臉上的黑布終得摘掉,五星旗還能在師大商圈高高掛起,名勝古蹟的大街上,陸客比樹上騷蟬還多。機場裡對岸的飛機咻咻咻地直接就飛來飛去。

八八年漢城奧運,這一年破冰同臺的是美國和蘇聯,最勁爆的是男子一百公尺短跑加拿大班強生賽後被驗出禁藥,銀牌的劉易士遞補了金牌;指甲長得像麻花捲的「花蝴蝶」葛瑞菲斯拿到了一百、兩百和四百接力三金。但在臺灣,最火紅的名字是陳怡安、秦玉芳,這一屆我們並沒有拿下任何正賽競賽的獎牌,靠著她倆的跆拳道示範賽的兩金,被我們「自動升等」正式獎牌。

那年,有線電視還沒開放,三臺不僅在新聞時段播個不停,連續好幾天,每半到一個小時的節目空檔,都會播放頒獎典禮升會旗的畫面。和現在,奧運轉播被趕到數位頻道,要看轉播還得花錢,規格相去甚遠。

儘管我對無線播轉播奧運沒誠意、mod裝置不便民碎唸個不停,但我心底明白,臺灣已非那個拿到「示範賽金牌」就能自 high的井底之國。我們有過了王建民、陳偉殷、郭泓志在全球最高的棒球殿堂出鋒頭;我們有了詹詠然、莊佳蓉、盧彥勳、謝淑薇在網球大滿貫裡奪牌和創佳績;我們還有了世界排名第一的高球小天后曾雅妮,奧運不再是我們展示虛榮的唯一飾品。我們還有了世界冠軍的麵包師傅、還有奧斯卡級的導演,體育也不再是臺灣之光的唯一光源。

雖然直到現在,看到中華棒球隊在一九九二年的巴塞隆納奧運拿到銀牌,陳詩欣、朱木炎在二00四年雅典奧運讓臺灣首嚐金牌滋味的重播畫面,還是一股熱氣就要湧上來。

所幸,現在有了網路、有了YOUTUBE,電視臺如何「向錢看」,從過去播奧運可以停八點檔和綜藝節目,匹變到寧播八點檔和綜藝節目延播奧運,媒體俗氣了,都封阻不了人民取得訊息的管道。

開放的道路,不一定直達理想國境,但不築堤防堵、才能擁有多元且自由的機制,讓地基更穩固,足以承受一些沉淪、巿儈、低俗、膚淺的土石流。

對於近來沸沸騰騰的旺中事件,我的看法便是如此。

三十年前,國民黨政府恐懼中國、恐懼民智,用戒嚴的手法操控人民思想,要蓋住五星旗、要封殺「臺獨」言論。三十年後,掀開了黑布,兩岸人民面對面、手碰手,臺灣人更清楚地認知,雙方思想、邏輯、習慣的情感距離有多麼地遙遠。

我們怕旺中每天對臺灣人民進行「旺中」洗腦嗎?在我們每一天每一刻都有無數人實際和中國面對面、手碰手的當下。旺中集團有多大、都沒辦法超越開放社會大。我們大可不必像過去恐懼臺獨一様、而恐懼統一意味的言論;因為這塊土地的共識早已凝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

栽贓、威逼,在共產國家是一手遮天,在開放地區就是國王新衣、小丑跳樑,就是把恰吉娃娃搞成殺手。它可笑、但哪有可怕之處? 可怕的是,大家只在臉書按讚、分享,隨著笑話打轉,但有能力追查真相者不行動、有責任建立反媒體托拉斯制度者不行動,革命不能只靠FB的大姆指,不是旺旺、難道可以是別的集團嗎?

走路工事件只是一個低級的新聞,把事件相關人弄清楚,一點也不難。對著旺中同業高喊「棄械投降」的媒體同業,有沒有人願意「伸援」,願意在這事上追出事實呢?

「我們報社不會要做」、「我們長官很豬頭」,如果自己都無法挑戰自認「至少還沒那麼誇張」的報社,又如何有立場要人去革命呢?有沒有人願意從自己的筆開始改革起,產出更多品質良好的新聞,讓媒體起一點「良性驅逐惡性」的變化呢?在分享《我們這個時代的平庸之惡》前,捫心自問一下。

對於一般讀者和民眾抵制旺中的手段,則該要支持。我一直深信,在資本巿場中「消費就是力量」,要制衡金錢帝國,唯有靠金錢的力量,但不一定要瓦解他們,或可逼他們轉向,或讓操控者棄守。懺滅一個媒體,是把惡的善的全都消除,在這裡爭取一小塊的空間,寫著別的媒體都不見容的良善新聞的人,何辜?只有在這個空間中見光的人事物,又何辜?

我想到,曾經服務過的那家、被認為是「質報」代表之一的《民生報》,打烊前早已被大量編業新聞攻佔,當時身在其中,也有說不出的無力和鬱悶。但如今回首,隨著這分報紙消失,有多少的體育、醫藥的資訊從此跟著無影無蹤呢?在這個奧運熱季中,更覺悵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