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身邊的人都有讀過《追風箏的人》,也聽過說這本書很值得一看,更重要的是,舍友剛好有這本書,所以,便向舍友借來看。

看了才知道,的確是一本不錯的書。書中故事情節一環扣一環,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讓人讀來蕩氣迴腸。

看了書評,很多人會讚賞哈桑的善良、忠誠以及正直卻責怪阿米爾的自私和懦弱。不過,在我看來,他倆同樣值得我們讚賞和喜愛。

哈桑,為了情意,願意為阿米爾做任何事情——「為你,千千萬萬遍」。他完全詮釋了兒時我們對於友誼的理解。他的忠誠更令人敬畏。他知道阿米爾在自己遭受凌辱的時候沒有挺身而出,他不計前嫌,仍舊對阿米爾充滿情義。即便是被阿米爾陷害趕出了家門,他在戰爭中為阿米爾他們守衛在阿富汗的老家,以至在塔利班人要求他搬出那個房子,而他不肯,最終被刺死。為了友誼而甘願去死,恐怕沒有多少人能做到!

阿米爾為了得到父愛,盡一切的努力去獲得風箏比賽的冠軍,但在最後一刻阿塞夫想要搶奪他的風箏贏取勝利。哈桑勇敢捍衛了風箏卻遭受他們的欺辱,在一旁觀看的阿米爾因為膽怯而沒有上前阻止。

也許,在阿米爾的意識裏,哈桑不僅是朋友,更是僕人,僕人就得為主人做任何事情。再加上阿米爾生性懦弱,「視而不見」也就不足為怪了。在那個年代,社會的階級地位早在出生前就已註定,對於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而言,他又懂得多少,只能懵懂接受他擁有的一切。

比賽事件過後,阿米爾很自責,想要和哈桑打架,以此懲罰自己。可是,哈桑卻不會且永遠不會打阿米爾,即便阿米爾怎麼打他,他都不還手,這讓阿米爾更內疚了。更受折磨的是,哈桑每天都會出現在他面前,這就相當於每天都要提醒他那天的「恥辱事件」,而且對待像以前一樣好,這擱誰誰受得了呢?為了擺脫內心的痛苦,阿米爾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便是設計陷害哈桑,將他和他父親阿里一同趕去了家門。

對別人心懷愧疚除了阿米爾,還有其父親。他父親與哈桑父親阿里也曾情同手足,不過他卻同阿里的妻子偷情生下了私生子哈桑。背叛了兄弟又不能對哈桑公開身份,這讓阿米爾的父親內心愧疚不已。同樣是面對自己愧疚的人,阿米爾的父親選擇用自己的財富與慷慨回饋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所謂「當惡行導致善行,纔是真正的獲救」。但,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

也許,正因為阿米爾還小,不懂得如何去處理這些情緒,導致犯下如此錯誤。不過,孰能無過呢?每個人在成長道路上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犯錯不要緊,重要的是,錯了之後我們要想盡辦法去彌補去改正。

還好,上天給了阿米爾一次贖罪的機會。事隔二十六年,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拉辛汗給他打了個電話,告訴阿米爾: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而哈桑現在死了,需要他來阿富汗帶回哈桑留下的兒子索拉博。得知此消息,阿米爾深思熟慮後終於踏上了贖罪之旅。為了救出索拉博,他被阿塞夫打出瞭如哈桑一般的兔脣。不過,他的內心是平和乾淨的,因為他不再逃避自己的過錯,而是勇敢面對,最終也實現了自我救贖。

我覺得此書受歡迎的最大原因是,它以溫柔細膩的筆法寫出了人性的救贖之旅。

相對於哈桑的善良忠誠,我更敬佩阿米爾自我救贖的勇敢。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在不斷犯錯,不斷救贖,不斷成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