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918到1922英國仍擺棋盤,美國走向世界日本野心爆棚;

  “一戰”後美日各懷鬼胎,狼外婆式援助被人看穿

  我們講述了“一戰”後,英國雖然仍然是“世界秩序主導者”但已經有心無力了。在歐洲靠法國協助,在亞洲靠日本協助。其實,在非洲英國還算穩固,在拉美,美國咄咄逼人下英國選擇了“後退”。然而,美國早已經想“替代英國成爲世界秩序的主導者”,而“一戰”對自身國力增強有了很好的藉助。

  毫不客氣地說,沒有“一戰”“二戰”,美國就不可能在1950年代完成對英國的替代。

  “一戰”對於美國的強大非常重要,1894年,美國的工業總產量就成爲世界第一,但他的軍事實力、國際影響力都還不如英國和法國,甚至不如德國、沙俄。爲此,1898年,美國和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西班牙爆發了“美西戰爭”。

  因爲打敗了西班牙躋身於“世界級列強”行列,美國的對外投資、國際影響力、對拉美地控制等反過來促進美國經濟發展。

  1914年,“一戰”前,美國貿易順差爲4億3580萬美元,短短3年時間其貿易順差就增加到了35億6780萬美元,毫不客氣地說,這筆“戰爭財”比日本在“甲午戰爭”、德國在“普法戰爭”中的得到的金錢利益要大得多、重要得多。更重要的是,利用這筆錢,美國希望用美金收買歐洲人的心。其實,就是拿歐洲人自己買武器內鬥的錢去買好兒。

  “一戰”中,歐洲各國在1916年、1917年都發生了乾旱,各國百姓生活都非常艱難,特別是沙俄(蘇俄)百姓。

  爲了救援自己的盟國的同時擴大自身的影響力,美國決定通過貸款給歐洲各國讓其購買糧食。請注意關鍵詞:糧價高企、貸款買自己的產品、貸款是要還的。美國通過所謂的“援助”其實要想達到四個目的:

  其一:保證自己的盟國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通過援助達到控制歐洲各國的目的。

  其三:因爲絕大部分是貸款,美國人很精明,錢還是要還的。

  其四:美國糧食產量大豐收,爲美國農業找到了出路。如同“二戰”促進了美國工業一樣,“一戰”更讓美國農產品佔領世界,美國農業種植面積大增,到了1919年,美國主糧中僅小麥種植面積就增加了1350萬英畝。

  1917年5月,美國總統威爾遜任命因在中國詐騙開灤煤礦局取得“第一桶金”的赫伯特·胡佛爲糧食署署長,此人在12年後成爲美國第31任總統。

  從1917年4月到1919年12月,美國向法國提供了733.38萬噸總價值爲10.69億美元的農產品;向意大利提供747.98萬噸總價值8億美元的農產品;向英國提供865.27萬噸總價值13.8億美元的農產品。

  對於戰敗的德國,美國則要求德國以商船隊作爲抵押,用黃金儲備購買美國農產品。波蘭、捷克、芬蘭等國家也是如此。

  然而,讓美國人沒想到的是:歐洲各國竟然都很聰明,特別是英國和法國、意大利更是對美國毫不客氣——一方面把美國勢力打了出去,一方面又和蘇俄一起對美國不理不睬。其實,道理很簡單。美國從來不做賠本買賣,世界也只有美粉纔會覺得它“博愛仁慈”。

  英法意等國爲何如此?原因很簡單,英法意的實力仍然強大,美國的實力特別是軍事戰鬥力還不能與其競爭。道理很簡單,你雖然有錢,但你的胳膊腿還不夠強大!

  後記!

  那麼,英國和法國如何與蘇聯是如何從“戰爭”狀態,變成“和平下互相競爭”呢?下文我們就介紹這一問題。

  北洋受英美脅迫再信日本的假情報,在日軍領導下進攻蘇俄

  1918到1922英國仍擺棋盤,美國走向世界日本野心爆棚

  “一戰”後美日各懷鬼胎,狼外婆式援助被人看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