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會有教徒分發「耶誕饅頭」,中西結合頗有趣。

19世紀以後,隨著聖誕卡、聖誕老人的出現,與聖誕節有關的商品層出不窮,聖誕節也開始成為非信徒的節日。西風東至,近代中國沿海城市受租界外國文化影響,中國人亦開始慶祝聖誕節。1916年,《申報》上首次出現聖誕節廣告,1919年,聖誕老人形像首次出現在廣告中,霎時間無論國貨還是洋貨,幾乎所有聖誕廣告都有聖誕老人的形象。

上世紀初由中國華利煙公司出品的「紅衣老人」煙標(網上圖片)

上世紀初由中國華利煙公司出品的「紅衣老人」煙標(網上圖片)

當時中國聖誕節氣氛最濃厚的地方是教會學校。新老教友齊聚一堂,張燈結彩。學校教會舉行大禮彌撒。齊魯大學、金陵大學與燕京大學等具有教會背景的大學,即時抗日戰爭爆發後相繼搬遷到四川成都,依然沒有丟失聖誕節傳統。1941年,金陵大學的教職員和家屬,齊聚在大教室裡唱歌崇拜,中外師生參演聖誕劇。聖誕節前一日,學校會放假,女生宿舍開放參觀,晚上各教會學校聯合舉行聖誕夜慶祝會。

金陵大學舞會(網上圖片)

金陵大學舞會(網上圖片)

在中國,節日幾乎都與飲飲食食有關,聖誕節也不例外。教會小學到了聖誕節必有大餐。不少教會學校牧師亦會早早備好茶點以及菜食,滿裝幾個籃子,與學生一起分享。一些地方的鄉間教徒更會分發中西結合的「耶誕饅頭」,十分有趣。

恭賀聖誕的廣告(網上圖片)

恭賀聖誕的廣告(網上圖片)

上海人慶祝聖誕節,習慣准備一些糖果茶點。有一種專門送給小朋友的聖誕禮包,叫做「耶誕果」,紅紙包裹著瓜子、長生果、松子、陳皮梅、橄欖、牛奶糖和桔子等食品,亦是「中西合璧」之作。還有人會在紅紙中包著公仔、文具等小禮物,深受小朋友歡迎。

講到食,點少得聖誕大餐,不過當時屬上流社會玩意。上海著名的雪園、青年會西餐廳、惠而康西菜館,在聖誕節都會推出聖誕大餐。起初聖誕餐的價格親民,午餐、茶點餐、晚餐、午夜餐一般介乎0.5元及2元不等,但到了上世紀30年代,隨著聖誕大餐流行,價格也水漲船高,升至近50元一餐。

聖誕餐廣告(網上圖片)

聖誕餐廣告(網上圖片)

火雞在當時的中國雖然不是盛宴中的必備主菜,卻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其中舟山火雞最為聞名,這是舟山農民的獨家產品,他們幾乎每家每戶平時都會養幾隻火雞,臨近聖誕節就運到上海銷售。

酒足飯飽之後就輪到娛樂節目。上海當時舞廳林立,臨近聖誕節,各大舞場紛紛在報紙上刊登聖誕舞會廣告,招徠賓客。1934年12月25日,上海百樂門大飯店的聖誕晚會入場費要15元,價格不菲,但好多人都提前一個星期預訂,後來者即使擲重金,都一席難求。

舊上海舞廳(網上圖片)

舊上海舞廳(網上圖片)

甚至到1941年上海淪陷,聖誕節時的舞場還是處處笙歌。報紙上的廣告仍然連篇累牘,甚至用「狂歡通宵」、「Kiss競賽」等宣傳口號吸引眼球。舞池中的熱鬧景像不亞於往年,中國人湧向各色舞場盡情狂歡,比外國在華人士更熱衷於過聖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