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上染過程

所謂上染就是指染料舍染液(或其它介質)而向纖維轉移並將纖維染透的過程。上染過程和通常所指的染色過程不盡相同。

上染過程的幾個階段:

1.染料從染液向纖維界面轉移

擴散邊界層:主要靠染料自身擴散轉移到纖維表面的液層,稱為擴散邊界層

加強染液的循環和提高染液的流速,盡量減小擴散邊界層厚度是加快染色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樣不僅可加快染料到達纖維表面的速度,還可以提高勻染效果

2.染料在擴散邊界層中靠近纖維到一定距離後,染料分子迅速被纖維表面所吸附,染料分子和纖維表面分子間發生氫鍵、範德華或庫侖引力結合。

3.染料吸附到纖維表面後,在纖維內外形成一個染料濃度差,因而向纖維內部擴散並固著在纖維內部。

影響上染過程的因素

染料運動狀態:染液流動擴散吸附擴散

重要影響因素:

1.染料分子結構 1~6同左 1~4同左

2.染料溶解狀態 7.纖維表面特徵 5. 纖維微結構 3.染液中其它組成及電荷 6.纖維化學結構 4.溫度 5.浴比、染液流動 6.p H值

上染常見名詞解釋

染色平衡:當染色達到一定程度時,染料的吸附與解吸速率相等,染液和纖維上的染料濃度不在發生變化,即達到上染平衡狀態。

上染過程是大量染料分子運動的結果,是宏觀結果,常以染料在染液中和纖維中的濃度變化來衡量,而不是代表個別染料分子的行為。

上染百分率:吸附在纖維上的染料數量佔投入染料總量的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達到平衡時,吸附在纖維上的染料數量佔投入染料總量的百分率。

上染速率:纖維上的染料濃度對上染時間的變化率。

上染速率曲線:上染率對時間的變化曲線(或者纖維上染料濃度對時間的化曲線)稱為上染速率曲線。

吸附等溫線:恆定溫度下,染色達到平衡時,纖維上的染料濃度與染液中的染料濃度的關係曲線。

平衡吸附量:染色達到平衡時纖維上的染料濃度。

染色飽和值:纖維上的染料濃度不再隨染液中的染料濃度增加而增加,此時纖維上的染料濃度成為染色飽和值。

染色的方法01

根據把染料施加於染物和使染料固著在纖維中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為浸染(或稱竭染)和軋染兩種。

浸染

將紡織品浸漬於染液中,經一定時間使染料上染纖維並固著在纖維中的染色方法。

特點:適用於各種形態的紡織品的染色;間歇式生產,生產效率較低;設備比較簡單,操作較容易。

軋染

軋染是將織物在染液中經過短暫的浸漬後,隨即用軋輥軋壓,將染液擠入織品的組織空隙中,併除去多餘染液,使染料均勻分佈在織物上,染料的上染是(或者主要是)在以後的汽蒸或焙烘等處理過程中完成的。

特點:連續染色加工,生產效率高,適合大批量織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張力較大,通常用於機織物的染色,絲束和紗線有時也用軋染染色。

02

紡織品的染色可以在任何階段進行,可以在纖維、紗線、織物及成衣等不同階段景進行染色。

1、散纖維染色:在紡紗之前的纖維或散纖維的染色,裝入大的染缸,在適當的溫度進行染色。色紡紗大多採用散纖維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纖維單染的效果),常用於粗紡毛織物。

2、毛條染色:這也屬於纖維成紗前的纖維染色,與散纖維染色的目的一樣,是為了獲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條染色一般用於精梳毛紗與毛織物。

3、紗線染色:織造前對紗線進行染色,一般用於色織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紗線(縫紉線等)。紗線染色是染織的基礎。

常規紗線染色的方法有三種:

①絞紗染色——將鬆散的絞紗浸在特製的染缸中,這是一種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 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紗線卷繞在一個有孔的筒子上,然後將許多的筒子裝入染色缸,染液循環流動,蓬鬆效果與柔軟程度不如絞紗染色。 ③經軸染色——是一種大規模卷裝染色,梭織製造前要先製成經軸(整經),將整個經軸的紗線進行染色,如聯合漿染機與經軸紗線束裝染色。由於是經軸,所以多適用梭織染色使用。但隨著經軸落筒的出現,我們可以把染色後經軸上的紗線落成筒子紗,這種染色的紗線使用範圍就更廣了,譬如靛藍染色大多使用的還原染色方法,只有使用經軸染色纔可以很好的解決,如果沒有經軸落筒,是很難實現的。

4、匹染:對織物進行染色的方法為匹染,常用的方法有繩狀染色、噴射染色、卷染、軋染(不是扎染)和經軸染色。這裡不一一介紹。

5、成衣染色:把成衣裝入尼龍袋子,一系列的袋子一起裝入染缸,在染缸內持續攪拌(槳葉式染色機)。成衣染色多適合於針織襪類、T恤等大部分針織服裝、毛衫、褲子、襯衫等一些簡單的成衣。

來源:中大紡織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