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蜀漢這個政權可以說是最爲剛烈,最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了,前期爲了一個匡扶大漢的理想,一批志士白手起家;後期爲了光復中原這個極難實現的目標而多次北伐,以弱小的國力打得強悍的曹魏都難以招架……

雖說這種強行逆天改命的努力並未成功,偉大的理想最終也功敗垂成,但這個政權還是值得尊重的,在後世看來,蜀漢是劉關張三人親如兄弟,肝膽相照的高貴品質;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偉大人格;是白帝城劉備大公無私,君臣相知的千古美談。

蜀漢最具有悲劇的人物之一,明明是忠義之士,卻三番兩次投降

但在蜀漢羣英當中,有這麼一個人物很特殊,他不是完全的正面人物;也不是完全的反面人物,如何評價他確實是個很難的問題,這個人就是黃權

黃權是什麼人呢?黃權本來是劉璋的人,他之前勸阻劉璋不要讓劉備入川,劉璋不聽,後來果然是鵲巢鳩佔,黃權很有骨氣,後來劉備和劉璋反目的時候,川蜀多個州縣都投降了,就只有黃權守着廣漢,據不投降,一直到劉璋投降後他才投降劉備。

蜀漢最具有悲劇的人物之一,明明是忠義之士,卻三番兩次投降

不過劉備很欣賞他的骨氣,他歸順後還是重用了他,黃權開始爲劉備出謀劃策,黃權是蜀漢集團裏能力最強的謀士之一,其最大的功勞便是幫助劉備取得了漢中。

如果故事講到這裏,那黃權此人的爲人真是沒話說。但隨後的事情則讓他的命運發生了轉機,劉備因荊州被奪,關羽被殺,怒而伐吳,黃權勸阻劉備但劉備沒聽。

劉備伐吳的時候任命黃權爲鎮北將軍,防範曹操,可劉備後來在夷陵慘敗,黃權的隊伍歸蜀之路已斷,成了孤軍,這個集團被迫全部投降曹魏。這使得劉備再一次受到最大損失。

蜀漢最具有悲劇的人物之一,明明是忠義之士,卻三番兩次投降

黃權的投降確實是不得已,劉備也知道,所以後來劉備不僅沒有拿黃權的家人出氣,反而恩待他們如初,劉備說: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

不過無論如何投降總是不光彩的事情,黃權也一直覺得對不住劉備,劉備病逝的時候,魏國君臣皆幸災樂禍,只有黃權無一絲笑意,十分傷心,曹丕也沒責罰他。而黃權留在蜀國的兒子黃崇依舊受到重用,官至尚書郎,蜀漢滅亡時隨諸葛瞻戰死於綿竹。

蜀漢最具有悲劇的人物之一,明明是忠義之士,卻三番兩次投降

如何評價黃權是個相當困難的事情,此人戰略眼光極強,而且確實是忠義,實誠之人,這沒得說,然而他的命運卻相當的坎坷,效忠劉璋而劉璋闇弱,效忠劉備卻最後走投無路,被迫投降曹魏,恐怕這也是一種無奈吧

作者:雲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