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錢航 劉曉嵐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在不少人眼中,航天屬於高大上的領域,它是尖端國防,也是探索太空必不可少的一環。但隨着科技的進步,航天越來越接地氣,早已走入尋常百姓家,比如我們日常用到的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以及其他一些由航天高技術轉化的民用生活用品。

  現在,航天正在成爲服務人類、促進經濟發展的新熱點。世界諸多國家均把航天列爲重要國家戰略加以重點推進。新興經濟體國家對發展航天的需求越來越大,其中一些國家更是持續穩步推進,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績。今天是世界航天日,我們一起來看看世界航天新氣象!

  1

  表現活躍的伊朗

  據新華社2019年2月9日報道,伊朗2月5日成功發射友誼號通信衛星。伊朗的第一顆衛星是2005年10月同俄羅斯合作發射的遙感衛星SINA衛星,該衛星分辨率約爲50米,使用壽命3年,它使得伊朗軍隊在外太空偵察能力上取得很大進展。而伊朗第一顆使用國產火箭發射的衛星在2009年2月3日發射成功,當時伊朗用“使者”-2火箭成功將其自主研發的衛星希望號送入預定軌道,從而使伊朗成爲世界第九個擁有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在這之後,伊朗便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包括髮射偵察衛星、通信衛星、載人航天等項目。

  伊朗伊瑪目霍梅尼國家航天中心(圖片來源/Pars Today)

  從近幾年伊朗發射的衛星來看,它們主要是遙感衛星和通信衛星。和許多航天國家早期發展一樣,伊朗運載火箭技術與中遠程彈道導彈技術有密切的聯繫,無論是“使者”-1系列還是“使者”-2系列,其運載能力都比較低,無法發射重量比較大的應用衛星。但隨着伊朗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發展,伊朗未來將研製出運載能力更大的火箭。

  顯而易見的是,擠入成員屈指可數的世界航天俱樂部大大刺激了伊朗的太空雄心,不但在應用衛星發射方面頻傳捷報,而且還制訂了雄心勃勃的載人航天計劃——計劃在2020年左右將首位航天員送入太空。目前,伊朗已經多次運用太空艙進行搭載動物的試驗,爲載人航天積累相關經驗。

  2

  奮起直追的韓國

  儘管韓國在征服太空的道路上屢次失敗,但卻從來沒有放棄過,所取得的成就也不小。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韓國製訂了雄心勃勃的航天計劃。

  韓國很早就規劃了KSLV系列國產運載火箭,想當世界性的宇宙大國。在俄羅斯的直接技術支援下,KSLV-1型羅老號火箭分別在2009年、2010年和2013年進行了三次發射,但前兩次發射以失敗告終,第三次發射獲得成功,韓國由此成爲世界上第十一個使用自主發射火箭把衛星送入太空的國家。當然,羅老號及其關鍵的RD191大推力液氧煤油發動機因爲採用的是俄羅斯的技術,所以韓國並沒有因爲火箭發射成功而真正掌握液體火箭技術。

  研製大推力氫氧發動機是國內外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的發展趨勢(圖片來源/NASA)

  韓國羅老號運載火箭(圖片來源Wiki)

  在成爲宇宙大國的道路上,韓國的野心遠不止這個,他們還計劃研發地球同步軌道(GTO)運力達到6噸的KSLV-3型火箭,進軍國際商用發射最大份額的通訊衛星發射市場。2018年,韓國航空航天部門公佈了可24小時觀測韓半島氣象的靜止軌道綜合衛星,這顆名叫“千里眼2A號”的靜止衛星於2018年12月5日通過法國Arianespace衛星發射公司的阿里安5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也就是說,韓國雖然把衛星造出來了,但還沒有具備發射的能力。

  3

  世界新興航天異彩紛呈

  印度尼西亞非常重視從頂層規劃航天發展政策和策略。在2013年頒佈的航天法中,就提出應加強航空技術發展;以小衛星爲起點,發展本國的遙感衛星、通信衛星;重視導航衛星應用;以探空火箭爲起點,發展衛星運載火箭;加強空間政策研究。2018年8月30日,印度尼西亞國家航空航天局(LAPAN)宣佈,將自主研發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噸的運載火箭,計劃於2040年發射。

  其他國家,比如阿聯酋計劃2021年向火星發射無人探測器;沙特要向英國維珍集團旗下的太空公司投資10億美元;印度宣佈將在2022年前完成載人航天任務;以色列一家機構希望儘早發射首個私人登月探測器……

  這些無一不說明2019年將會是個“太空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