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獵豹全球智庫 容榮

以美國為代表的海外市場是全球互聯網發展的標杆,毫無意外,中國的短視頻風最開始也是從海外吹過來的。在以Papi醬為代表的短視頻創作者獲得巨額投資、國內短視頻app正紅火之際,卻傳來Twitter即將關閉短視頻鼻祖——Vine的消息。海外的短視頻市場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教訓和經驗呢?獵豹全球智庫選取了失敗和成功的案例各一,也許會帶給中國的短視頻行業新的啟發。

失敗案例-短視頻鼻祖Vine之死

在2013年,Twitter旗下的vine橫空出世,只花了一週時間,在Google Play的社交分類榜單上已經超過了Instagram。後來Instagram模仿Vine加入了短視頻功能,Facebook有了可以上傳視頻的功能,Snapchat因閱後即焚脫穎而出,利用短視頻功能從瀕死成長為小獨角獸。

三年後的2016年10月,社交分類的排行榜上笑到最後的還是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witter卻宣佈要在幾個月後關閉Vine。

根據獵豹全球智庫和libra的數據,Vine在全球的日活從8月底到10月底一直呈現下降趨勢。非常諷刺的是,在宣佈關閉Vine的當天,日活一下子飆升,彷彿是在表達人們對這款app的緬懷、憑弔之情。

Vine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

Vine的第一個困難,外部競爭激烈,巨頭之下喘息困難。

在Vine推出不久,Instagram很快加入了短視頻功能。Facebook做了一個riff功能,不到一年又關閉了,最後又在Facebook的app裏直接加入短視頻的功能。Vine的體量,甚至是Twitter的體量,都很難與Facebook和Instagram相匹敵;這同樣也是短視頻分類很殘酷的一件事——這個類型中沒有先發優勢之說。Vine的短視頻高度依靠用戶產生內容,即UGC,而用戶卻容易流動。

在中國,目前情況也比較類似。微信小視頻已經病毒式傳播了好幾輪,新版又加入了聊天場景下的gif,qq新推出了形似snapchat的「日跡」,看得出騰訊是要在短視頻方向再發力;微博的短視頻一直做得有聲有色,映客要做短視頻的「朋友圈」,加上短視頻出身的快手和美拍……那麼問題來了:中國市場,誰來做snapchat,誰又是下一個vine?

第二個困難,技術、運營乏力導致種子用戶流失。

對Vine最致命的,是Snapchat的崛起。年輕的用戶羣體曾是Vine最引以為豪的,但Snapchat崛起後,憑藉新奇的玩法很快就把用戶都拉走了,Snapchat成為了短視頻的代表app。

而Vine的幾個明星主播的出走,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新聞報道,明星主播要求Twitter支付獨家版權之餘還要求改進技術,尤其是在評論中屏蔽關鍵詞功能。很多主播對辱罵不堪其擾,而實際上,網路暴力愈演愈烈,Twitter自己也常常被批評為「垃圾場」。但遺憾的是,最終Twitter沒有同意這些提議,Vine走到了結局。

成功案-musical.ly:第一個打破文化壁壘的社交短視頻app誕生在中國

獲得獵豹移動投資的musical.ly,自2014年上線以來,迅速在美國及歐洲主流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musical.ly提供的數據,截止2016年7月,musical.ly全球總用戶數1.2億。IOS與Android操作系統的比例為2:1。全球視頻日播放總次數20億(只要開始播放就算),其中4億次是完整播放。據美國市場調研公司statisticbrain的數據,截止2016年7月,YouTube全球有用戶數13.25億,移動端日均視頻播放量是10億次。

數據來源:statisticbrain&musical.ly

從數據上看,musical.ly雖然與發展了11年的YouTube在用戶數量上差一個數量級,但在日均視頻播放量上卻超過了YouTube一倍以上,平均一個musical.ly的用戶每天播放16.67次視頻。

沒有人能想像這竟然是一個在中國的50人小團隊做出來的產品。社交app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文化壁壘,musical.ly完美跨越壁壘的祕訣則是真正讓用戶成為這個社區的主人,成為運營的主體,保證了UGC內容的高質量。

另外一個musical.ly成功的關鍵,在於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這與Vine形成了鮮明的對比。musical.ly社區中核心的價值觀是「永遠年輕」「每個人都很美」,聚集一大批質量較高的用戶;老太太、身體有缺陷的人都成為名人主播,社區中用戶給予鼓勵和支持,與充滿謾罵的社交媒體天壤之別。

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的,是musical.ly強調自身的造星能力,通過流量吸引優質內容提供者,絕不盲目邀請明星入駐。這一點跟捧出了很多草根大V的快手非常相似,而快手正好是國內目前排行第一的短視頻app。

中國的短視頻app走向海外

中國的社交短視頻——musical.ly在海外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另一方面,內容推薦短視頻app,尤其是帶有個性化推薦的app,是中國開發商的創造,在海外也有無限的可能性。個性化新聞app在海外市場的成功(尤其是獵豹旗下News Republic在美國的突破),給個性化推薦打了一劑強心針。在海外,尤其是美國等互聯網比較發達的國家,用戶更有創造力,UGC和PGC質量更高,若能夠受益於個性化推薦技術,在這個領域會大有可為。實際上,印尼、巴西等地已經出現中國的短視頻app的足跡。

數據說明:

1.除特別說明外,數據來源於獵豹移動的大數據平臺libra。2016年8月22日獵豹移動大數據平臺libra正式啟用新數據源,數據來源更廣,數據量級大幅提升。切換後的數據維度更多,涵蓋日活、周活、月活、新增安裝率、留存率等,將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移動app市場的情況,獵豹全球智庫將在此基礎上為大家提供更權威、詳實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報告。

2.數據為獵豹產品日常功能收集,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3.此次排行榜只適用於安卓平臺;

4.數據受到獵豹產品的用戶規模、分佈影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